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 第十章 开张惊雷(1/3)

第十章 开张惊雷(1/3)

    王星很是识趣的没有跟进雅间,“曾平少爷,我在外边等你即可,你和县丞放心说话”,王星言外之意就是会帮他们看着不让外人打扰。

    曾平很是开心能遇到再次遇到王星,而且王星还是如此的忠诚厚道,这还没有做自己店里的伙计就叫自己少爷了,很是难得。想必是有小时候在一起长大的情谊在里面。

    曾平在张县丞面前不好与王星显得过于关系亲密,而是点点头说:“王星你自去点茶和点心,待会一起结账”。

    曾平和张县丞进入雅间,不消一会,店家就送来了泡好的杭州龙井茶,并呈上几盘精美的点心,桂花糕的气息很是香甜,油酥饼看着就让人有食欲,还有就是花生瓜子之类的坚果零食了。

    曾平待店家出去后,亲自站起来持茶壶给张县丞倒茶,青绿色的茶汤倒入青瓷茶盏中,很是生动,碧绿无暇,茶汤清丽,绿茶特有的又甘又有些苦的味道在空气中氤氲,很是惬意,让人烦躁的心思归于平静。

    “张县丞,请”,曾平端起茶杯,“事出匆忙,以茶代酒,万勿见怪”。

    “谢曾秀才,老朽也是唐突了”,张县丞也是客气的回应。

    两人客气了一番,喝了两杯茶后,曾平开门见山的问到:“县丞大人,刚才的问题还请赐教,晚生的确是不知道现在的情况”。

    “难怪,难怪,你一心读书科考,对于市井生活和习俗不了解也是情有可原”,这张县丞说话很是有艺术性啊,将潜规则说成是市井生活和习俗,那即便是向曾平索取一些好处也是想着的生活习俗。

    “现在,很多商户在开设的时候都会通过股利的形式向县衙缴纳赋税,县衙收集之后再上缴州府”,张县丞一说,曾平就明白了,还能如此!这和后世很多企业又是大公司暗中向一些管理者也就是官员等输送灰色利益的手段如出一辙。

    张县丞所说的以股利的形式交税,也只是说说而已,很多股利进了县衙和官员个人的腰包之后,也就吐不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有明一代,财富都在官员和士绅手中,政府其实没有钱的,尤其是明朝后期,政府连官兵的饷银都拿不出来,但是官员却是掌握了大量的财富,朱姓王爷也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他们的发财方式和官员不太一样。

    曾平既然想明白了,也就不再纠结,至于以后如何改变这种情形,只能是等他登上庙堂之后才能有所作为,现在只能接受这样的情况。

    “晚生明白了,张县丞,您看,我这家店是卖药材的,以后还要您老照顾,我拿出半成的股份给您,您别嫌弃”,曾平很是机灵。

    “这这,这怎么好生受啊”,张县丞看曾平如此机灵也很是开心,自己拿起茶壶给曾平和自己都倒了一杯茶。

    “应该的,既然习俗如此,我作为严州府人,肯定也要跟着这里的习俗”,曾平并不多说什么了。

    “曾贤侄,如果药店想要开的顺利,你还要给马典史、刘捕头两人个半城股,至于周县令,一成股也是要的”,张县丞好心的提醒他。

    曾平自然是明白了,基本上这个时代是十税三,那县衙这几个人就占了两成半,剩下的半成自然也就免了,看来他这家药店肯定就是免税店了。

    “你可向周县令讨一张官家才买店的许可,这样就可不再交税,好处多多,药店的很多药材是有定量的,甚至有些不能买卖,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分配额度,那就大不同了,这也会给你的药店带来很多收入”。张县丞提醒。

    曾平很是感激张县丞,两人又喝了两杯茶,张县丞鼓励了一番,让曾平不要荒废了学业,毕竟科考才是正道。曾平谢过张县丞。

    很快,张县丞就带着曾平重新来到了县衙,有张县丞领着办理许可证那就是事半功倍了,一路绿灯,效率相当高。当然,马典史和刘捕头也很是高兴,刘捕头私下告诉曾平如果有人去店里闹事,尽管来找他解决。

    最后,曾平拿着许可证找周县令,周县令正在县衙后院的池塘中钓鱼,旁边放着一壶茶和几只茶杯,还有几片西瓜。这周县令也是有闲情逸致。

    “周县尊,鱼上钩了”,曾平眼睛很尖,看到鱼竿已经微微颤抖着被拉下去了,以他后世钓鱼的经验来看,这肯定是有鱼上钩了。

    周县令赶紧起竿,果不其然一条半大鲤鱼随着鱼竿跃出水面,曾平赶紧过去帮周县令收鱼。

    “哈哈,妙啊,你一来我这鱼就上钩了,看来是有好事情啊,你小子眼睛够亮的啊”,周县令很是不拘小节,拍着曾平的肩膀说到。

    “县尊大人,还真被你说着了。学生找您是来签药店许可证的”,曾平将开药店的事情说给了周县令,并说希望能成为官家采买药店,以药店名义给周县令个人一成股利。

    “药店利国利民,好事情,对于目前的特殊药材的配额,你这家药店可以一年配额一百斤,这已经是很大的额度了,以后再慢慢增加”,周县令也是很爽快,毕竟县衙能得到一笔收入是很重要的,即便是这收入不是很多,但是曾平这个态度是很重要的,而且曾平肯定非池中物,以后万一入朝为官也是极有可能的,现在就交好总比得罪他的好。

    “周县尊,学生还要请您帮忙起一个店铺的名字”,曾平说到。

    “哈哈,无功不受禄,你这一成股利我肯定是要还的,好,我给你药店题名字匾额”,周县令说着就走入了内堂,铺开宣纸。

    “百安堂”,周县令挥毫写就,周县令的字写得很好,很有二王的神韵,曾平赞到:“好字。谢周县令赐店名,我这就去制牌匾开张”。

    曾平这次县衙之行很是成功,也基本对现在官府治理商户的形式有所了解,他带着县令的字和许可证,与王星一道赶回药店,并让王星和王韵兰去制作牌匾,次日开张。

    曾平终于开始了迈入社会迎接冲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