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 第二十三章 求教受教(1/3)

第二十三章 求教受教(1/3)

    曾平从商家府邸出来,先去了一趟百安堂,王大夫已经回来了。

    “王伯,许乐娘亲情况怎么样”?曾平很是关心这件事。

    “曾公子,许乐娘亲是长时间营业不良,加上昏迷当天一天没有进食,突发晕厥昏迷,此后身体的所有虚弱的症状都出现了,才导致卧床不起,气血不足导致”。王大夫的医术还是很高明的。

    “有没有配药”?曾平问到。

    “这渔民人家你也知道都是贫苦的,没有什么像样的药材”,王大夫很是无奈的说。

    “爹,从我们药铺给许乐娘亲配药材吧,明儿我给他们送过去”,王韵兰去了一趟许乐家,很是感慨江上人家生活的艰辛,对许乐也是心生同情之意,女人总是心软的。

    “是了,王伯,你就按照调理气血的方子配药,药材要最好的,明天我和韵兰一起去给许乐娘亲送药”,曾平顺着王韵兰的话头说,“账就记在我的账上好了,毕竟百安堂的账目还是要作平的”。

    “平哥,这是这段时间百安堂的进账和出账情况,你先看看”,王韵兰将账册递给了曾平,曾平毕竟是主家,是要让他知道经营的情况的。

    “开张才一月不到,竟有百两银子入账”,曾平很是惊讶。

    “平哥,我们有药材的专卖权,一些特殊药材只能在我们店里买得到,但但药材这一项就盈利颇丰”,王韵兰说到。

    “果然是,专卖才能盈利啊,这就是垄断的力量啊”,曾平心里想到。

    “小兰,明天你提了药材去我家找我,我随你一起从南溪出发去许乐家”,曾平吩咐一声就转身出门了,王韵兰忙着答应。

    曾平回到家中正是中午不到的时间,却见张县丞恰恰也来到了门口,“曾公子,讨的好差事啊”,张县丞在门口一见曾平就先是贺喜一样的说到。

    “张县丞,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啊”,曾平很是伶俐,“县丞大人,左右无事,请你去吃酒,这段时间总是麻烦县丞大人,心里过意不去”。

    “如此,那就叨扰曾公子了”,张县丞没有推辞,两人以后少不得一起共事,还是关系打个更好一些为好。

    曾平、张县丞两人来到严州府临江客栈的酒楼,要来临近江边的雅间,分别点了一些平常的吃食,要了一壶当地的黄酒,这种黄酒被严州人喜爱,除了有黄酒的香之外还有一股药香味道,很是柔和。

    “张县丞,您也知道,我于秋后就要去乡试,其实这巡检的差事我也不会长期干,更不会去点卯坐班,一切都有劳张县丞担待”,曾平一边给张县丞倒酒一边说到。

    原来,这县衙除了县令之外,就是县丞最大,除此之外就是典史、巡检和主薄、驿呈、三班六吏等等。

    这些人的平日考核,县令是不会亲自抓的,一般就是交给县丞代管内部事物,曾平先向张县丞说了自己的情况,希望张县丞不要为难他。

    张县丞自然是得到了周县令的嘱咐,知道曾平这个巡检也只是挂一下职,不领取薪水,至于做什么,周县令没有特意交代,他也不关系,不领取薪水也就不用点卯,挂着就挂着吧,反正这巡检空缺了一段时日。正好有个人顶着这个职位,以便向州府申请一份薪水,自然,这份薪水怎么分,那就是县丞的事情了。

    “我晓得,周县令有吩咐,你放心读书考试,我自不会考核你”,张县丞点头答应,并将一块巡检的牌子递给了曾平。曾平就是要这一块牌子和虚职去召集李虎的赖行等人给自己所用,自然不会真的在意这个职位有什么权利。

    实际上,县衙中一切都是县令说了算,其他的都是帮手而已。虽然县丞是二把手,但是权利还是在一把手那里。

    “县丞大人,还有事情向您请教,听说您是成化十一年的举人,严州府甚至是浙江行省闻名,为何后来没有再去参加会试”?曾平很是好奇。

    原来,这县丞大人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当年应试也是一路很是顺利的考到了举人,但是自从考上举人后就再也没有去京城参加会试,而是在当地的县衙当了一名县丞。

    “再去考试,的确是非我所愿”,张县丞说到,“自从举人得中之后,我对于八股文的题材文章实在是再也提不起兴趣,而且即便是参加会试,如果不是考的名次很好,也不见得就能当个七品官,不如就在本地县衙挂个县丞当也更是如意一些”。张县丞说到。

    “县丞大人,我最近研读八股文体,也是觉得八股文时文实在不能抒发个人情志,只能按照格律题材进行填写,有些填鸭式的写法”,曾平也是对县丞所说深有感触。

    “填鸭,哈哈,这个词亏你想的出来,做八股文还真的是有些像填鸭,一个固定的空模具,考生们往这模具中填塞各自的文字”,张县丞觉得曾平十分有意思,填鸭的说法也很有喜感,很是戏谑。

    “县丞说的是,对于乡试的考试,还要向您请教一二,尤其是八股文作法,我最近研读是最近十年的八股文中举文章,感觉有些也很是粗浅,只是格式上能够符合八股文体而已,文字才情实在是不敢苟同,却是也能中举,也是奇哉怪也”,曾平说到。

    “你说的极是”,张县丞很是赞同曾平的说法,“八股文贵乎于文体,不贵乎于文章才情”。

    张县丞一语就说中了做八股文的精髓!不愧是中了举人的人。

    曾平站起来很是认真的向张县丞行礼,张县丞不藏私提携后辈的精神很是值得敬佩。“感谢张县丞提携”。

    张县丞很是高兴曾平如此尊重自己也如此看重自己的经验,也赶紧站起来扶住曾平连说不敢当。

    “听说你拜商誉先生为老师,其实,八股文的很多问题他都能给你解决,不必再向外求索”,张县丞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一股酸溜溜的味道。“想当年,我和商誉是一科的举人,我们两人也一起被称为严州府最有可能考取进士的严州府举子,时过境迁,商誉已经是进士出身,只是他不愿意为官而回乡,我却是在此地一直当县丞”。

    张县丞很是感慨,曾平忙举起酒杯陪着张县丞喝了一杯,这当地的黄酒不错,与曾平后世喝到的绍兴黄酒相比有一股淡淡的药香,这不禁让曾平想起建德的一种药酒-五加皮。

    五加皮的历史就是来自于九姓渔民,因为渔民在江上生活,为了祛风散寒,防治风湿病,特意发明了一种日常酒饮-五加皮酒,但是这个时候应该还不叫五加皮酒,五加皮的名字应该是明朝之后才定下来的名字。

    曾平不禁有些想法,以后不仅要经营药店、贩茶,还要酿酒,就提前酿制五加皮酒,这样经商的范围就大大扩大了,在这个时代想做点事情,财力基础是不可少的。

    “没想到,张县丞和我师商先生是同科举人”,曾平也是很惊讶。“张县丞,您的学识不输于我老师,我向您请教更是应该”。

    张县丞对曾平的话很是受用,其实他不再去参加会试殿试,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确是对八股文的时文很是厌恶,一方面也认为即便是当了进士做官也不自由,而且不知道会去哪里做官,不如留在家乡。商誉考上了进士做了几年的京官不也是回来了吗。

    “人各有志,殊途同归“。曾平很是认真的说到。

    “哈哈,好,的确,商誉也是回乡了,做京官也不容易,考试只是一方面,是敲门进入仕途的一块砖,但是进入仕途后,做人更是重要,否则即便是中了状元,最多也就是五品七品官了”,张县丞很是欣慰曾平能如此理解自己。

    “县丞大人说的很是”,曾平很认同张县丞的说法。

    “曾平,如果考试想要考取好名次,其实才情也是必须的,即便是八股文,一些考试排名靠前的考生,无一不是作文写的很是有才华”,张县丞说到。“所以,不要只是看八股时文,最重要的是广泛涉猎诸子百家尤其是宋元大家的文章,博学才能广才,后积才可薄发”。

    张县丞对他说的是肺腑之言,其实张县丞本人的才情很是了得,但是对于考试一途却再也提不起兴趣,否则中个进士也不是难事。

    “县丞大人,今天听您一席话,很是受教”,曾平真诚的向张县丞致谢,端起酒杯恭敬的向张县丞敬了一杯酒。

    “依你的才情和商誉的教导,乡试中举问题不大,多多留意这两年的乡试前十名的八股文写法,多多练习,提前祝你中举了”,张县丞也是很欣慰自己遇到了曾平这位知己,既能理解他这个不继续考试的“另类”,又能谦虚向自己请教。自然是毫无保留的教了他一些做八股文的心得,曾平很是受教。

    两人一边说一边吃,一直到傍晚时分,再喝下去恐怕就要醉了,张县丞走之前递给了曾平一纸可以贩茶的“茶引”,曾平凭这个可以去外地贩茶来严州府当地售卖。

    “曾平啊,巡检、经商这些事情都可以往后放一放,乡试最重要,有任何事情随时来找我,我自当尽力为你操办”,张县丞知道曾平非池中物,对他也很是有结交知心,在他没有发达之前结交是最明智的。

    “是,曾平受教,定当努力准备应试”。曾平很是恭谨的和县丞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