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 第二十五章 求教受教(3/3)

第二十五章 求教受教(3/3)

    “好酒,不仅有黄酒的醇柔,还有一股药材的香味”,曾平喝了一口赞叹道,王韵兰很是好奇的拿过去闻了一下。

    “船大哥,这酒中加了当归、栀子之类的药材吧”?王韵兰问到,王韵兰跟着自己老爹,对于行医之道也很是精通,药材的味道难不住她。

    “公子说得对,小姐说的也对”,船老大说到,“我们九姓渔民常年生活中水上,饱受风湿之苦,就靠着这白酒和糯米酒调制的特有酒类品种,加入了一些祛湿抵御风寒的药材,酿制而成的渔民特有的酒,这酒也就在我们九姓渔民的船坞联排的地方才能买的到”,船老大说到。

    “这么好的酒,严州府其他地方喝不到也是可惜”,曾平说到,同时,他将这酒的味道和昨日请张县丞喝的当地的黄酒相比,这酒更为辣口一些,但是流入身体却是也的确是舒服,一股热气蕴含在腹中,缓缓升腾,的确是可以抵御江上的风寒和湿气。

    “这应该就是后世的建德严东关五加皮酒的前身了”,曾平心里想到。

    后世,五加皮酒知名产地有广州、天津和浙江,但是广州和天津两地的五加皮酒只是用了单一的基酒为酒身主体,配以各种药材。浙江建德严东关五加皮酒的基酒却是沿袭了南宋的调和酒习惯,以调和酒为基酒,配合以各种药材酿制,这种调和酒为基酒,是将优质白酒和糯米酿造的蜜酒按比例调和作为基酒,既有口感上的考量,也将白酒疏风散寒、黄酒养胃健脾等作用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用功效。

    而且,建德五加皮酒的传说中也是和九姓渔民有关系,五加皮酒主要就是祛湿祛寒,抵御风邪入侵的功效,九姓渔民生活在水上,饱受风湿之苦,五加皮酒的诞生就是因为这个环境导致的,当地渔民首先酿制,后世人改良,不断加入一些药材进行改良,最终诞生了五加皮酒。

    曾平后世本身就是在浙江杭州地区生活和工作的,对于五加皮酒一点都不陌生,对于其配置方法也是有所耳闻,所以能够想到这些,但是现在他时下的这个时代,其实还不叫五加皮酒,曾平心道,看来自己是可以开创五加皮酒这个称呼了。曾平心里有些计较,他要赶在赏菊大会之前制作第一批“五加皮酒”,让五加皮酒在市面上一炮而响。

    “船大哥,你们这船坞联排有多少人精通这酒的酿制”?曾平问到。

    “我们这里有十几人精通这酒的酿制,你们找的许坪山也是精通这酒的酿制的,我也是知道这酒酿制的流程”,船老大说到。

    “好,太好了,船老大,这几日如果许坪山许叔邀请你上岸来酿制这酒,你可以跟着一起来,到时候工钱好说,肯定比你这来回渡船挣得多”,曾平说到。

    “好,公子大方仁义,对我们九姓渔民没有什么偏见,我即便是不挣钱也会帮你和许坪山的,许坪山为人颇为仁义,平时我们九姓渔民也是颇得其护持,他武功着实是了得”。船老大很是开心的说。

    “好,先谢过船老大了,我姓曾,我叫曾平,她叫王韵兰”,曾平介绍了一下自己和王韵兰,“都是严州本地人”。

    “曾公子,王小姐,小人叫何三,家里排行老三,所以叫何三,如果用得着我,您就让许坪山来找我即可”,何三拱手答话。

    很快,也就到了南溪岸边,曾平和王韵兰上岸,何三将另一葫芦没有开过封的酒送给了曾平,曾平本来要给何三酒钱,但是他却是坚持不受,连说之前十几文钱足够了,都够买这酒十几坛了。

    “平哥,你打算开酒坊吗?怎么问这何三有多少人会酿制这酒啊?听你的意思是要请他们来岸上开酒坊”?王韵兰很是好奇。

    “这酒不同于其他的白酒和黄酒、糯米酒等,这酒很是和市面上的酒类不同,而且很是有益于健康,我要去向王大夫请教一下,配置一些新的药材在里面,然后将会酿制这酒的九姓渔民请上岸,开造酒坊”。曾平说到。

    “平哥,你真的是有本事啊,厉害,刚开了百安堂药房,然后就着手开始造酒坊造酒了,我一定全力支持你”,王韵兰拍手说到。

    “小兰,你可要当好我的大后方啊,你就把百安堂和未来我开设的酒坊的账目做好就行,同时,也要帮助你爹和许坪山许乐管理好酒坊啊”,曾平很是认真的说。

    “平哥,你就放心吧,这点事情我做得好的,你安心读书考试,以后我就给你当女账房,哈哈”,王韵兰这样说其实是在向曾平表明心迹了。

    王韵兰的意思就是以后就要跟着曾平了,曾平自然是知道的,看向王韵兰,“小兰,以后,我定不负你的”。

    王韵兰听到曾平这句话脸红了,很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快步走在前面不理曾平了,其实王韵兰也很是线条优美,青春少女,韶华正好。

    两人很快就到了百安堂,王大夫恰好在坐堂,刚给一位来诊治的病人看完病,看到曾平和王韵兰回来,王大夫出来迎接。

    “王伯,王星,这酒你尝尝,看里面加了什么药材”?曾平见到了王大夫,就让王星拿了两只酒杯,他到了两杯酒出来,让王大夫和王星品尝。

    “这酒真的是柔中带烈,不是白酒又不是黄酒,但是又有白酒的热烈,还有黄酒的柔和,很是不同于严州府其他酒品,不错的”,王星喝了一口赞叹道。

    “嗯,这酒中还加了一些药材,当有当归、栀子、玉竹、党参、砂仁等”,王大夫品尝了一口,“都是一些升阳之物,这酒祛风祛湿很是好用”。

    “王伯所言甚是,王星所说也是不错”,曾平说到,“这酒是从九姓渔民的船坞联排打来的,整个严州府甚至是浙江行省,也只有他们那里会酿制这酒”。

    “王伯,我打算改良一下这酒中的药材,你帮我琢磨一下应该再添加哪些药材,既能增加这酒中的祛湿祛寒的效果,又能够保持这酒的味道,甚至增加一些香味,放眼整个浙江行省甚至是华夏只能,能做这类药酒的应该没有”,曾平吩咐着。

    “曾少爷,你这是要开设酒坊吗?”,王星看曾平如此说,离开就猜到了。

    “对,平哥是要开设酒坊的”,王韵兰忍不住插话,“以后,我还要兼着做酒坊的账目呢”。

    “开设酒坊恐怕不容易,要酿好酒,要找一处已经养熟的酒窖,酒窖的窖龄越老越好,这样酿制的就才更为甘醇”,王大夫沉吟着说。

    “伯伯,曾少爷,我知道严州府城北有一处酒窖,也就在乌龙山的山脚之下,这酒窖听说已经有几十年的窖龄了,酒窖的主人是之前和我一起在杭州运河提举司当兵的人,但是这人可惜在一次押运粮船的时候坠河了,我回来后还去他家看过他家人,他老爹前几个月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老母亲一人和一个十岁的孙子,这酒窖也就没有人经营了”,王星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