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 第三十四章 结交学子(1/2)

第三十四章 结交学子(1/2)

    时间不知不觉过得很快,已经快要到赏菊秋会的日子了,曾平计算这还有五日就要迎来赏菊秋会了。曾云和曾令都在帮曾开霖布置赏菊的园林,剩下几日终于是得空了,两人一起来城南曾家找曾平。

    “伯母,我平哥在家否”?曾令看到曾夫人赶快行礼。曾云也紧跟着行礼,这曾平虽然是浪里浪荡,但是对于长辈是丝毫不敢怠慢的,“婶娘,我们来找平弟,天天读书,怕他读到书中去回不来了,拉他出去玩一玩”。

    “曾令,曾云,快进来,平儿在的,就在书房,你们自去找他,自家人无需客气”,曾夫人看到州府曾家的弟子如此懂礼也是很开心。

    “云哥,令弟,你们怎么想起到城南来了”?曾平听到两人的声音,放下书本走了出来。

    “怕你在家里读书读的烦闷,正好今日我们也忙得差不多了,带你出去耍耍,可好”?曾云说到。

    “我正想这几日出去耍耍,的确是读书读的乏了,云哥令弟来的正是时候,莫非我肚中蛔虫,哈哈”,曾平开玩笑。

    “蛔虫是什么”?曾云和曾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啊”,曾平这才想到蛔虫这个词是后世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出现的词语,这个时代是不知道这意思的。

    “啊,就是我们肚子中都有一种虫子叫蛔虫,蛔虫知道你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很了解你,所以一般比如说你们很了解我的需求或者要做什么的话,就会说你莫非是我肚中的蛔虫”,曾平简单的给曾云和曾令解释了一下。

    “啊,你岂不是骂我们是虫子,哈哈”,曾云抚掌大笑,“这个好,以后我就这么戏谑别人,没想到平弟这么善戏谑”。曾令也是跟着大笑。

    三人就这样说笑着出了城南,曾云和曾令说最近有很多各地的学子前来严州,主要就是参加赏菊秋会,以求结识一些同道中人,引为乡试的同伴,如果一旦中举也就是同年了,以后入朝为官或者在各个领域都有个照应,人际关系在每朝每代都是一样的重要,这个时代,同年,同学和老师学生的关系是很牢固的关系,除了族谊之外,这种关系是入朝为官的重要关系。

    学子来严州府一般是通过可行的水路来此,因为浙江行省的水系发达,明朝建国之初就重新疏浚了京杭运河,同时沿着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通航了连接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的河道,但是这条河道更为壮观雄伟,烟波浩渺,很是辽阔,比之京杭运河的平缓更为险峻,从明朝建国之初到现在,这条航道虽然在通航,但是时常有危险之处,当地政府苦于没有预算一直没有重新治理河道,目前也就安徽到严州府的河道能够航行,杭州府到严州府的河道却是很少有人敢冒险坐船。

    杭州府到严州府,很多学子都是走陆路而来,陆路相比水路安全,但是山川较多,道路也不是很好走,曾平想着这些心道终有一天自己一定要打通杭州到严州府的航道,让其能够平稳运行,安全千年。

    “平弟,我引你去临江客栈见一些各地的学子,除了我们严州府的学子外,还有很多来自徽州和杭州绍兴等地区的学子,说不定能够见到徽州来的你舅舅家的儿子汪京”,曾云说到。

    “前段时间我舅舅来信就说汪京也要来严州府,也就在这几日,已经五六年没有见过汪京这个浪荡子,不知道现在他现在什么模样了”,曾平应着曾云。

    “我倒是和汪京投缘,记得几年前他来的时候,我们还因为争着买一个青花瓷器而打了一架,哈哈”,曾云还记得当年的事情。

    “可不是”,曾平说到,“一个越州的假青花,让你们两个人傻钱多的公子哥给抬到了一百两银子,摊主乐得一蹦三尺高,如果不是我爹及时赶到,你们两个就真的中了人家的计谋了”,曾平和曾令哈哈大笑。

    “哎,那不是年纪小吗,年少轻狂,哈哈,不过还真的多亏了开霭叔,不然我们两个真的就上当了”,曾云说到,“开霭叔这次也要参加乡试吧”?

    “嗯,爹爹前段时间也来信说在云南当地参加乡试,巡抚大人对他很是照顾,给他争取了当地的名额”,曾平回到。

    “那定是能中的了,云南地方的教育水平总是比我们要低一些吧,啧啧,平弟啊,你和开霭叔两人都能中举的话,也是我们曾氏一门的佳话了,哈哈,我得提前恭喜”,曾云很是认真的作揖。

    “哎哎,云哥,还没考呢吗不是”,曾平赶紧回作揖。

    三人说着话很快就到了临江客栈,果然,临江客栈明显比之前热闹不少,基本上已经住满客人,严州府当地的文人中,曾平认识的不少,尤其是他这一科的秀才,基本上都是认识的,柴氏家族的柴意文、商家的商誉的儿子商作亭,没想到商作亭也从京城回来了,商作亭之前在京城等待明年的会试,这次竟然也回来了,看来也是因为要为自己爷爷商辂带来最新的消息。

    “商师兄,久违久违,柴兄,好久不见”,曾平见到两人赶紧作揖见礼,商作亭自然是知道曾平的,尤其是自己的父亲收了曾平作为弟子这件事,而且曾平颇得自己爷爷商辂的赏识,商作亭自然是对曾平也有一定了解。柴意文也是认识曾平,两人关系一直不错,两人也是赶紧与之见礼。

    “曾平,早就听说你拜商誉先生为师,今日见你称呼作亭师兄才确认确实如此,”柴意文很是有些羡慕曾平,能够拜商誉为师对于严州当地的学子来说是十分荣幸的事情。

    “柴兄,我这是机遇使然”,曾平很是谦虚的回应着。

    “师弟,我回来这两日就听我爷爷和父亲夸你文章通达,定是能中得乡试的,届时明年一起参加会试,我参加完赏菊秋会就要回京,回京前我们找个机会好好喝一台”,商作亭很是热情的和曾平定约。

    “谨遵师兄安排”,曾平很是恭谨的回着师兄的话。

    都是年轻人,曾云和曾令也分别和商作亭、柴意文见礼。

    “听说附近州府来了一些文人,可有认识的,大家一起见见认识一下”,曾云很是热情,他虽然读书不怎样,但是交际能力却很是有一手。

    “自然有,绍兴府的陈镐陈钦兄弟,杭州余杭的丁养浩,慈溪的杨子器等,都是相识的”,商作亭因为去四方游学,认识的人很多,“哦,对了,建德的郎滋也在,大家今天中午一起,我做东在临江客栈聚一下,畅谈一番”。

    “如此大好,不如去我州府曾家的潮雨亭一聚如何”?曾云邀请大家去潮雨亭聚谈。

    “早就听说潮雨亭是州府曾家湖中开辟出来的一条入湖廊道亭阁,还有园林,没有机会去,这次借诸位曾家子弟的光,可一饱眼福了”,商作亭和柴意文都有些期待。

    “如此,我去邀集众人前往”,商作亭说着就去邀请众人。“你等可先去准备”。

    曾氏兄弟和柴意文一起先行前往潮雨亭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