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道本无为 » 第2章 陈墨

第2章 陈墨

    “墨儿……”

    “爷爷您没事吧?”

    “我没事,放心吧!只是有些累罢了。”

    “爷爷您体内元炁,比从前淡了好多,刚才那位前辈,她的真气显赩炽之色,火性纯粹,像是先天兽火,又有神灵之气,比起爷爷平时也不差太多了。但以爷爷现在的状态,她一个能打爷爷两个。

    “你这臭小子,还有心思嘲笑爷爷?刚才不还姐姐长姐姐短的,怎么,人一走,你就改口啦?”

    “我这不是感受到她实力强大嘛,换做平时,爷爷要想拿下她应该易如反掌,但现在爷爷又不一定打得过她,更别说保护我了,所以墨儿只能出此下策,把她哄开心了,咱们更安全嘛。是爷爷您说的,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跟女人动手……”

    老人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似乎想起了某些尘封的往事……

    “爷爷在想谁呢?想我奶奶吗?”

    这一问,老人顿时回过神来,连忙正色道:“臭小子,这些话倒是记得清楚!她的气是赩炽色的吗?看来也不是普通的毕方一族啊……天虞山,果然没那么简单。”

    老人忽然用复杂的眼神看着眼前样貌稚嫩的孩童,语重心长道:“墨儿,你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了!这是你得天独厚的禀赋,生而蕴育元神,万中无一。通常修为高的人,是可以通过他人运转功法或施展招式时显露于外的气息来判断一些情况,这是经验、眼界到达一定程度后都能做到的。而你的情况很特殊,你的元神,能直接感知能量的本源,就如同一棵树,别人只能看到结出的果,而你能看到树的根。

    一切能量都有一个最原始的根,不论是道家的自然元炁、儒家的浩然正气、甚至释家的无量佛光,其最初本质也是一样的,只是各家称谓不同,阐述各异而已。

    如今在这炎黄大陆之上,宗派林立,各派的宗旨、修行功法更是五花八门。但不论何门何派,修炼的本质都是这天地间的能量,只是感悟的切入点不同,修行的角度各有侧重,从而由各派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若究其能量本质,都来源于这个寰宇,根源如一。这也就是道家之所谓炁、佛家之所言空,甚至儒家之所教仁。

    炁是万物的源头,道家的创世纪,以先天五太为基,你还记得吗?”

    小小少年张口就来:“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

    太初者,始见气也,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

    太始者,先天一炁开始缓慢地衍化,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

    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

    太极者,体成而天地未开、阴阳混沌未分。”

    老人脸上逐渐露出欣慰的笑意,“先天五太皆是超越‘物’的状态,是万物的前身、宇宙的初态。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你的感知直指能量本质,你看到的真气颜色,其实不是色彩,而是一种道在你眼里的显化,你之所以能看到‘道’的征象,是因为你生下来就无比契合于道。在你的识神笼罩下,能量会根据其属性显化出本质。

    故而,你能察觉他人、乃至兽族的心理、情绪,是友善、是敌意,或刚柔躁静,怒喜悲欢。在你面前这些都无法完全掩饰,因为这来源于你对能量本质的感知。日后你对道的感悟越深,元神越强大,感知能力也就越强。

    极端地说,若是你成长到足够高度,也许任何人对你来说都将毫无秘密可言,即便是当今被天下人奉为泰山北斗、百家源头的儒、释、道三家也一样!”

    老人话语稍顿,认真道:“正如之前你能察觉毕方的真气浑厚,还知道爷爷现在一身元炁消耗过半,足以见得你感知能力有多可怕。别说是这偏远的南冥,就是在这整个炎黄大陆上,爷爷我一身力量就算十不存一,别人也休想看出端倪。

    至于毕方的真气…赩炽之色,看来她的真气属性除了本族的火,还夹杂着象征帝王的金色,她应该是毕方一族的帝王血脉,六品化形灵兽,已经算走到谪仙的极致了……这样的境界,哪有那么容易看出她的深浅?但这却瞒不过你……

    总之,有关你元神已聚的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知道啦爷爷!我记得!您都说了几百遍啦,快回家吃饭吧,在水里泡了那么久,饿死我了!爷爷我们晚上吃什么?”

    “吃吃吃就知道吃,跟我来!”说着,老人一手扶着男孩肩膀,一手以剑指持起一张神行符,一念之间,两人出现在山脚之下。

    从山脚朝天虞山望去,山脉绵延,山壁陡峭,满山郁郁葱葱,尽是粗大得需数人方能环抱的古树,有老树树根伏于山土之上,盘虬如龙,尽显瀚然古意。一条宽逾百丈的玉带般的河流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放眼望去不见其端,如发自云端般,气势磅礴。此河唤作汎水,北接冥海,奔流不知几百万里,过天虞山。

    天虞山脚,有一个巨大的湖泊,方圆数十里,汎水亦自北汇入,向南流出而终于渤海。湖水清澈,但深不见底,湖内奇珍异兽种类繁多,却有一个可怖的名字,焚龙泽,据传此湖本是上天的刑罚之地,用于惩罚犯事的神仙。将罪神禁锢于湖底,以天火为源,焚湖煮水,煎熬其天魂。后来不知为何,此湖废弃不用,才从天上落入这天虞山脚。

    湖边,陈墨兴奋地跳了起来:“爷爷爷爷,我们今晚吃鯸鲐吗?”

    “对,也算庆祝你今天完成筑基,踏入炼精化气的境界,真正走上了内丹之道。不过在此之前,你先说说鯸鲐有些什么作用?”

    “鯸鲐本出自敦水,在北冥神洲少咸山,后因敦水与汎水汇流,鯸鲐才被带到南冥的各大水域。南人多称河豚,其血肉蕴毒,能麻痹人的感官、躯体,其内脏毒甚,能让普通人顷刻间命殒。但肉质鲜美不似世间凡物,因此常有食客冒死品尝。其毒性虽强,控制好份量,再佐以其他药材,亦可炼成丹药,治病救人、疗伤续折。”

    “那你可知河豚之毒为何既能杀人,又能救人?”

    陈墨思索片刻,突然两眼放光:“我知道了,正如爷爷先前所论能量,河豚毒是树之果,是先天五太中太极之后的状态,先天一炁衍化到太极之后,阴阳和合,造化万物。毒素虽毒,但其能量本质不是毒。因此若让其回归阴阳和合的状态,又或者让它形成另一种态,也许反而成了救命良药。”

    “孺子可教也!如今你已筑基圆满,开始炼精化气,精气的转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你尝试饮上河豚血,感受体内的河豚毒,再根据我传你的心法总纲,试着将毒素往太极态归元,改变它的阴阳和合状态,从而化解毒素。你得天独厚,拥有卓越的感知,仔细体会这个过程,对理解炼精化气有很大帮助。”

    老人犹豫了一会儿,接着说道:“若是将毒素还原成……阴阳二气,可存于丹田之内,这……便是……炼精化气。”

    陈墨总感觉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有些不自然,但也没多想,站在湖边闭上了眼睛。专注感知下,陈墨以识神“看”到了四周的景。湖中各种生物都清晰地出现在陈墨的识神范围内。老人随手一挥,一只河豚便从湖中飞跃而出,落在老人手里。“墨儿,能否感知到这河豚的之毒?”

    “其气呈黑色,属太阳寒水之性,寒性凝滞收引,入腹则迅速随经脉遍行全身,因此身中河豚毒之人,五感丧失,肢体麻木,皆因其寒毒为祸。爷爷手中的河豚气息稠厚,隐约可见赤红之色,怕是亦能入心而伤人元神。”

    “不错,这一只河豚是此泽中兽王,比起普通河豚,毒力更盛,且能伤人元神,墨儿小心了!”随即剑指一划,一滴血液从河豚身上飞出,滴入陈墨嘴里。

    瞬间,陈墨只觉一阵彻骨的寒意从口中蔓延开来,即便早早完成了筑基,也只是一个三岁孩童,如何承受的住?陈墨只感觉元神瞬间如被冰封一般,肢体也渐渐变得麻木。心中感叹一声,河豚毒倒真有些厉害。紧守一丝清明,陈墨澄神内视,识神游走全身,感受者自己体内每一缕毒素。

    “太阳寒水为毒,水性寒凝,却又内蕴太阳温热躁动之性,所以发作迅速,寒热错杂,味为阴、气为阳,制以少阴君火。”陈墨运起真气,循行少阴心经,渐渐地,一股温煦的暖流从心间益散,抵御河豚毒的阴寒。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默念起心法总纲,陈墨渐渐生出一丝明悟。损有余、补不足……万物本生于虚无,即“道”,道生先天一炁,进而化阴阳而成万物。虚无和先天一炁是绝对平衡的状态,而随着逐步化生,出现阴阳二气,二气相互制约消长,以不同的方式和合,衍化世间万物。

    一炁静,二气动,这一动,则打破了这个平衡。而在万物的发展过程中,天道又在不断的弥补这种平衡,即所谓损有余补不足。若当万物被损补,回归绝对的平衡状态,是不是就可以回到先天一炁乃至虚无的状态?

    气随意动,陈墨全神贯注,心外无物,识神仔细感知毒素的阴阳属性,阴多阳少则损阴补阳,从心火中分出微弱的一缕,慢慢向脉内某一丝河豚毒素接近……两股力量接触的瞬间,却如春阳融雪一般,毒素被真气消磨殆尽……“果然没那么简单!”陈墨倒也不气馁,耐着性子一缕一缕地尝试……

    老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修为高深,又同出一门,自然对男孩当下的情形了然于胸。“这小子,悟性是真的好,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悟到了这一层。可惜,虽说大道至简,也需要由繁而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呸,我怎么也似那儒门书生般,酸腐得不行。”

    时间慢慢过去……果然不出老人所料,一身河豚毒素清除干净,都没有出现真正的平衡状态,未能留下一缕平衡的阴阳二气,陈墨的真气在触碰毒素的瞬间,不是将毒素彻底抹祛,就是被毒素侵蚀……

    看着孩子没精打采的样子,老人笑道:“不必灰心,你靠着自己的悟性找到了这条路,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给爷爷足够的惊喜了。千般修炼万般果,修行是逆天之路,是向天借道,又岂会好走?别忘了你才三岁,别的孩童还在擦泪揩涕、嗷嗷待哺呢!”

    “爷爷我知道,我只是真的饿了……”

    “……”

    不一会儿,天空飘起袅袅炊烟,天虞山下焚龙池边,传出沁人心脾的鲜香气味,伴着老者爽朗的笑声,和小孩狼吞虎咽吧唧嘴的声音。

    就这样,除了每天坐禅修习道家功法,读书习字、站桩练剑,所谓剑,不过是老人随手折下的一段竹子,一叉树枝,三岁的稚童在山间挥舞着带花的枝丫,时而引得一些山间小兽在一旁驻足观看。男孩还时常跟着爷爷在天虞山认药采药,猎杀山间野兽,回家烹调美味,帮着爷爷炼制丹药,也用遍了山间各种常见的毒物,以身试毒,再尝试用自身真气将其还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六年光阴转瞬即逝,陈墨也即将十岁。六年来,老人给陈墨讲解了很多修炼关键之处,讲述了江湖上的各种奇闻异事、宗派门庭、王朝国度;陈墨跟着爷爷学习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药理医理……陈墨充分展露出了强大感知能力以及天生元神带来的优势,学东西往往一点即明、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