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拾山河录 » 第三章

第三章

    元符三年2月20

    金陵城,紫极殿

    “列为大臣都起来吧,哀家知道,你们担心圣上龙体,想面见圣上。那日陛下偶感风寒,宣御医觐见,探查病情。哪知其贼包藏祸心,欲在汤药里下毒刺杀。不过,好在当日管公心思缜密,给陛下服药是发现了端倪。御医院多位国手这几日来日日看护,陛下已无大碍,过的几日啊,就能御前召见诸位了。”

    “圣上无恙,天佑大宋。我等也就安心了。还望皇后娘娘为我等传达关心之意,诸位大臣也是担心呀。至于董贼之事,大理寺,检察院多方联合查办,相信很快就能水落石出。”红袍老者声音款款而谈。

    “禀娘娘,丞相说的不错,我中书省几位大臣连日来接到董贼祖籍县令呈上得密报,对董贼一家及其要好之人一一如实探查,也交予大理寺办理。微臣猜想,这董承之所以胆大包天,胆敢行刺,定是受人指使,其贼背后必有主谋之人。”

    红袍老者缓缓打断绿袍之人,“中丞所言不错,不过,此事兹事体大,不易轻言。依老臣所想,此刻不急于一时。既然圣上无恙,大理寺检察院也在逐步排查,那么,待水落石出之时,再交予圣上裁定。此时也是年关之时,边防松动,不能给金辽露出半点缝隙。金陵城眼线密谍众多,要是事情出现点纰漏,那些金辽蛮夷又会借此到边陲打秋风。”

    “丞相此言,哀家也是这么想得。好吧,此事先就此,金陵城务必严禁。”

    众人齐声,“遵懿旨,千岁千千岁。”

    2月23

    宵禁一月有余,金陵城与往日得繁华,在今天这个夜晚格外安静。家家户户,盏灯微弱,街道肃静。偶尔几声犬吠便是这坐城市最后得声语。

    “禁军统领奉旨进城,虎符信印在此。”整装待发得步卒快速进入金陵城,随即听到,“刘陵,马天,你二人立即带人控制四门,今夜无我手牌,一只苍蝇都不能进出金陵。”

    “领命”,二人立即点齐兵马往四门进发。

    “林泽,李墨,你二人各领800,皇城东西二门,不准任何人进入,违令者按谋逆论处,格杀无论。”

    “领命”,林李二人上马带队飞快进发。

    “其余人,护卫皇城,凡握兵者不论立斩。听明白没有!”

    “明白。”

    福宁殿外

    “传宁王进殿,快传宁王。”气若游丝得声音,急促且微弱。仿佛下一秒就将熄灭了。

    不多时,疾跑上殿得宁王,着急寻问,“皇兄,感觉可好,臣弟在呢,有事与臣弟说。不着急,不着急。”

    “边关可有动向。”赵煦双眼无光,眼眶深深陷入,目不转睛得盯着殿顶。

    “昨日,臣弟翻看了边关密报,辽金二国各出两万,欲在边关打秋风。冀州,太原已严守。此外镇州,汾州也派兵驰援。金辽二虎擅长劫掠拼杀,却劣于攻城。皇兄宽心,无大碍。”

    “你知朕深夜传你入宫可谓何事,朕已然命非久矣,你我兄弟二人自幼相熟,可怜朕眼下无子,哎.....”

    “皇兄切莫胡言,皇兄且当壮年,如今在位十五载,想必再有十五载也还是无恙得。”

    “咳....咳.....你就别说这些宽心得话了,好了,好了,朕既传你入宫必然是与你交代后事,咳.....你且听着。朕那日交予董爱卿诊治,已知时日无多。朕这病症早已药石无望,这朕知晓。毕竟啊,咳....咳....朕这身体,朕自己最清楚。待朕走后,这大宋便交予你吧,臣弟,你于朕同袍多年,皇兄最了解你得为人品行。大宋交予你手,朕放心。不过啊,咳....咳....你且记住朕今日之言,朕知晓你喜文爱画,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可治理国家并非舞文弄墨,太祖即位之今,我大宋并非固若金汤,一代代传下来,朕等都心力交瘁。”赵煦说道此时双眼刹时有神,“你知朕胸有大志,一心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眼下,咳....咳....,所以你一定要明白朕打算传位与你得原因。由古之今,中原之地皆富饶。婉如盘中珍馐,怎不让得野兽垂涎。金,辽,西夏,吐蕃,大理皆国皆如野兽,皇弟呀,诗词歌赋虽有其用,但却抵御不了这些虎狼得利齿。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咳.....”一口鲜血蹦出,赵煦抬手擦了擦嘴角,淡淡说道,“若是大宋毁于你我二人之手,九泉之下,我等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臣弟明白,臣弟紧记。”赵佶双眼通红,眼泪从眼角滑落。低头不语,双手紧紧握住赵煦之手。

    “还有一事,董承并非叛逆刺杀,这是朕与他之间得密谋,为的是让你,让你顺理成章登基称帝。否则,朕突然暴毙,新君登基,这天下可服你。所以怎么做怎么判就交予你了。从古至今,每个君王都是杀伐果决,但朕希望你这次,善待他得家人。”

    “臣弟记下了,臣弟记下了。”

    赵煦双眼微微眯着,满意地点点头,抬手想摸摸赵佶得脸颊,就在手即将触到赵佶脸颊时,突然骤然垂下。

    “皇兄,皇兄。来人啊,传太医,传太医。”赵佶发疯似的冲出殿门。

    “老奴参见殿下,这是陛下手书手印。”

    “皇兄,皇兄....”赵佶双手托着圣旨,跪在雪地。

    次日,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24,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赵佶即位,即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