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拾山河录 » 第八章

第八章

    “不过...不知司徒大人可愿。”

    二人四目相对,王茂端眼神越带沉疑。

    “这抑制之法虽谓抑制,实属逆天改命。成于不成,贫道不好保证。不过眼下攸关令公子的性命,还需司徒公定夺。”

    屋外疾步惊呼,“老爷,老爷。少公子,您去看看少公子吧。”

    “少公子怎样。你且说于我听。”

    “老爷,晚间大夫开的方子,老奴依方抓药熬煮,刚给少公子服下,此刻.....”管事欲言又止。

    “然后呢?”

    “全吐了出来,老奴愚钝,以为是少公子尚在襁褓,不喜汤药。于是又喂了一剂,还是全吐了出来。”

    “那他现在情况如何。”

    老管事不语,只是暗暗摇头。

    “贫道之前说过,少公子之病乃属天命使然,非药石可治。哎,可惜,可惜啊。”

    蔡京望着远处灯火通明,下人围簇的院落,眼神伶俐,似乎艰难的这下某个决定。久久之后,缓缓开口。

    “若王仙师有法救我儿,老夫当行善积德,为仙师执画上香。”

    “司徒不必难过,此事或许并非恶报,上天有好生之德,冥冥之中已有天意。是福是祸还言之尚早,正谓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蔡京艰难点点头。“不知王仙师怎么施救?老夫愚钝,还望指点一二。”

    “贫道需带此子离开贵府,与贫道回山。至于救治之法,这个还恕贫道不能直言。”

    王茂端微微颔笑,已示歉意。“司徒既已下定决心,那事不宜迟,贫道这就带少公子离开。不过还请放心,待少公子回来之时,也必定是安然无恙之时。”

    深夜,金陵城街道。一素衣素袍老者怀抱婴儿缓缓离开金陵,只是未曾听闻婴孩啼哭声。与来时相较,金陵城唯一的区别在于,雪已渐停。

    三年后,天台山。

    青葱林立的山峦巍峨又不失风雅,此起彼伏宛如墨客最瑰丽的山水墨宝。站在山脚下,很难在山林树荫间寻觅到道观踪影。只能顺着蜿蜒尚不算陡峭的山路石阶,才能找到进观之法。说起来这条山路也是王茂端正式册封之时,神宗为其派人修葺。至于道观,当时神宗欲为其专门修建,却被王茂端以修道之人忠于本心,外表无需雍容华贵而拒绝。福圣观依旧保持之前模样,简约古朴。庙宇香客熙攘,偶尔几声鸟叫种鸣打破这番宁静。

    大宋建筑屋檐多以翘脚玲珑为主,门楣高大气派,然福圣观却以矮宽为主,门面修长,主体门框却并不宏伟高大,似体现主人之心胸宽广,海纳百川,却无独立众山,会当凌绝顶之意。

    院内一小道童,吃力得挥舞扫帚打扫院落。远远看去,道袍过于肥大,将幼小身体全部盖住。

    “小师弟,师傅说了,你不用打扫院落。你身子不好,这些事交给我们来做便好。你去上早课吧,师傅今日有道法宣讲。”

    小道童不回继续闷头扫地。因为扫帚太大,所以每次挥舞得幅度不大,但又略显吃力,模样很是好笑。

    “小师弟,小师弟。”青年男子一把夺过扫帚,害的前者差点踉跄跌倒。

    “每次都不听话,也不作声,师兄们也是为你好,你咋就那么执拗呢。”青年些许恼怒低语。

    “大师兄,师傅叫你们过去,小师弟你也来。”

    二人未过多交流,前后脚进入礼拜大殿。大殿居中一尊老子雕像屹立其中,四周并无过多装饰,一排排灯盏置于脚下。正中浦团上,正是王茂端。此时闭目无声,俨然已进入冥想打坐。四周一众人也是无声闭目。二人也随即坐下,蔡旭也跟着闭目打坐,并无差别。

    “蔡旭。”

    听闻王茂端传呼。蔡旭睁开双眼,疑惑看着端坐大殿中央之人。

    “今日算来,你已进山三年有余了。按理来说,本因为你更名拜师,正式列于我福圣观一员。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想先问问你,虽你年岁尚小,心智却异于常人,普通孩提,四五方开心智。你三岁便能识字习文,已是难得。”

    蔡旭不答仍是双眼看着王茂端,眨巴眨巴似是想着什么。

    “你素来少言寡语,一来天性所致,二来年岁尚小,我便与你说道说道这道家之学,你且听听看,能识得多少。少谦。”

    “师傅。”刚刚在院落里轻声呵责得青年站立恭身道。

    “少谦,你与众师弟讲讲你对道法之悟,正好为师也看看你近日所学如何。”

    “是师傅,所谓道可道,道之所言无为,不争。道法自然,正是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以自然之心去对待世间,对待他人,对待自我。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人之生死,命也,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人因该遵循本身法则,顺其自然,方能使之长寿久安。”

    “不错,有这番感悟,也算是心境不同往日了。道家推行道法自然,既顺应天命,天道受之。既已知天命,命理所致皆为天命所致。可道统学说何以分为天人两宗,众弟子可知其根本。人宗推行乃顺应天命,而天宗之理谓逆天改命。所谓知天易逆天难,天宗为得是逆天而上,非长寿久安,意与天地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