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路边的男孩你不要捡 »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自从那天一起喝了酒之后,李湖就经常找机会和孙隽“厮混”在一起,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讲么,“见贤思齐焉”,应该是孔圣人说的话吧,他爸妈从小就教育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一直牢牢记得这个道理。

    其实他是打从心底里非常钦佩和欣赏孙隽这个人的,你要问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孙隽总是严于律己,很多和工作无关的事,他统统都不参与,似乎也不感兴趣。

    在李湖心里,孙隽是真正的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些乱七八糟的八卦事情,孙隽就能够做到将它们完完全全地屏蔽在他自己的世界之外。但李湖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他似乎就是那种爱凑热闹的性格,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所以他经常也琢磨和反思,自己选择科研这条路是不是选错路了呢?毕竟他不是一个那么能够沉得下心来的人,他平时做研究其实也还行,但就是他心里总存不住事儿,还容易“听风就是雨”的。

    客观来讲,李湖这种调皮开朗的性格,和孙隽那种稳重老成的性格,刚刚好是最互补的两种性格,他们两个人一个如火焰般温暖,另一个如冬日飘落的雪花一般,落在行人的眼睫毛上,就有结成霜的可能。

    其实性格是无分好坏的,因为人心始终都是善良的,不过就是两个人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所以在行事作风、还有言行作为上都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李湖能够感觉得出来,孙隽并不排斥和他成为朋友,因为有时候中午从研究室出来准备去食堂吃饭,孙隽也会拖慢点儿脚步,等着李湖跟上来,虽然他从来不说什么,他本也是不善言辞的人,所以李湖并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相反平日里大大咧咧又咋咋呼呼的他,偏偏还就真的最能够感觉到和明白孙隽独有的温柔。其实和孙隽相处久了,你就会明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嘴上很少表达什么,但点点滴滴都蕴含在他的行动里,他总是会用行动来表达他心里的感受,他朋友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如何对待朋友,和朋友相处,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

    至于李湖,他还是很认可这个朋友的。李湖的父母都是医生,按理说家庭环境应该是相对严肃认真的,但是李湖自小是在爷爷家和差不多同龄的兄弟一块儿长大的,所以他的天性几乎是全副保留下来了,他过去是一个问题少年,尽管他父母很想重新教育他,以把他的性格再度掰回来,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走上正轨,最好能继承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也就是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李湖却不愿意,他也拒绝接受他们的再教育。

    李湖过去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直到他大学选择了现在的这个专业,并且父母也确实看到了他成绩单上的成绩,这才相信儿子自己选择的路,或许也能够是正确的吧。李父有时候还是会耿耿于怀,自己没能把儿子引导到医学这条道路上来,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务正业,脚踏实地的工作,其实做父母的也就该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