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二章 长平之战

第二章 长平之战

    国防大臣蒙骜,站在大屏幕前不断指点,展示自己的PPT。

    秦王总是唉声叹气,一会拿起手机,一会拿起平板电脑,却都不细看,很是焦虑。

    前线发回很多高空光学侦查照片,每一张都令人难以接受。

    廉颇率领赵军稳稳占住阵脚,于长平一带层层驻垒,以阶梯防御阻击秦军。

    大量的永备工事看得人头皮发麻,蜿蜒曲折的战壕,深埋土壤的地雷,犬牙交错的暗堡和火力点...

    秦军耗时五个星期,高平关防线巍峨不动,消耗弹药无数,伤亡超过三万。

    这还仅仅是廉颇防线的第一道阵地,即便攻克了这一道,还有五六道。

    廉颇恨不得把防御工事一层层修到邯郸去。

    “额滴钱!额滴人!额一开始就不想打,额如果不打过去...”

    大王已经神叨了,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经济账。

    公孙启在下面观察一阵子,已经把王上的心思猜的透彻。

    拿出自己的手机,翻到两年前的一些资料,在群里直接上传文件。

    武安君的亲信们都收到了这则通知,纷纷观察大王神色,然后在桌子底下拿出手机看看。

    两年前,武安君攻克韩国野王地区,各位也是都一起参战在现场的。

    这一战导致国际国内局势突变,算是秦国职业军官团的命运转折点。

    国际,导致关外各国高度紧张,连带引发了冯亭献上党和长平之战。

    国内,经济收益和政治收益不达预期,导致武安君与秦王嬴稷,首相范雎的矛盾激化。

    野王之战,城市化为齑粉,至今仍是一片残垣断壁。

    武安君心善爱仁,世人皆知,当地民众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高度认可。

    不能说是箪食壶浆,也可以说是提桶跑路。

    数十万人夜奔,投魏投赵,坚决不为秦民。

    除了徒增一笔军费,增加大量军功爵,秦国什么都没有收获。

    当年在现场公孙启就讲述了这个问题,现在也再次总结经验教训,希望各位战狂恐虐能够收敛一点,军事手段不能全都为了军事胜利服务,也要考虑政治目标。

    两年前是那副光景,两年后的这场大决战。

    就更令人难堪了。

    投入的更多,连军事胜利都看不见希望。

    “诸位请看,这是廉颇方面军位于摩天岭的大本营。”

    “占据有利高地,囤积重炮,防空严密,持续对我军进行打击。”

    “廉颇修建的数十座前线军火库,昼夜不停,都有补给卡车出入。”

    “赵军的炮弹无穷无尽,而秦军的士卒每一秒都在损失。”

    国防大臣蒙骜讲完,着重展示了几张特别的照片。

    侦查结果显示,廉颇得到了韩魏齐楚燕的国际援助,许多补给卡车都贴着旗帜、标语,驶入前线军火库当中。

    关东诸国,合纵之势已经形成。

    公孙启扭头看向一旁的司马靳,露出疑惑的眼神。

    这些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是真的?不会是蒙骜自己PS的吧。

    作为空军总监,司马靳确定侦查结果无误。

    战役刚刚开打五个星期,各国军援就已经达廉颇手中?关东六国怎么可能如此团结。

    要是能团结的话,早干嘛去了,秦国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麒麟殿内,不仅公孙启迷惑,所有稍有常识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有秦王在哀怨,大约是满脑子算钱算账糊涂了。

    国防大臣蒙骜坚定的输出悲观思想,其实也就是为了换自己儿子上阵。

    “王上!六国合纵就能阻挡我大秦的锋锐了吗?”

    首相范雎起身,大声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看这合纵也不过是历史上无数次的重演,只要略施小计,六国联盟就会土崩瓦解。

    从政治外交层面来说,长平之战完全可以继续,范雎有信心处理。

    首相在跟大家讲述战争继续的可能性时。

    公孙启还在观察蒙骜展示的PPT,不断从侦察机摄影中试图找出猫腻。

    但廉颇做的实在是太好了,天衣无缝,无数军事参谋都没看出什么假象。

    另一个世界线,赵军失败的关键原因是缺乏后勤补给。

    赵国国力本就不如秦国,廉颇方面军还被太行山脉阻隔,后方粮草运输困难。

    赛博战国的世界线就发生了改变。

    科技进步让昔日不可逾越的天堑化为通途。

    除了传统的太行八陉修建有高速公路、铁路,还有能够逆流而上的渡轮运输艇。

    无论河流流向如何,秦赵都能通过水路进行运输。

    即便赵国没有制空权,还能通过偷袭式的空运和直升机进行翻山越岭的补给。

    又因为秦王和首相过度看重经济收益,考虑战胜之后鲸吞多少土地,不允许秦国空军进行战略轰炸,赵国后方的生产和运输几乎不受任何影响。

    所以赛博战国世界线,廉颇和赵军有可能不缺乏物资。

    那还是不对,冷兵器时代和现代战争所需的物资不是一个数量级,相差千倍万倍。

    科技提升,运力提升,消耗也提升啊。

    公孙启考虑到地形地貌,双方国力和运力。

    依然认为赵军的补给能力,相对于秦军是更弱的,只不过是没有另一个世界线的差距那么大。

    司马靳:“但侦查结果在这,赵军物资用于防守绰绰有余了。”

    公孙启:“我猜物资都是假的,廉颇演了一出好戏,你帮我想一个能证明他假的理由。”

    “启!兵者国之大事,怎么能猜,你猜错了要死多少人!”

    对于司马靳这样的军事将领来说,不可能毫无证据就假设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料敌从宽,御敌从严,这才是军事思维。

    但政客的思维是完全相反的,真相并不重要,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才重要。

    现在大家需要这场战斗继续下去,大王也需要一点信心来坚持投入。

    武安君指挥长平之战会迎来死局,如果武安君还没上阵,长平之战就结束了。

    会死得更惨。

    作为职业军官团的中央处理器,公孙启肯定也会连带被赐死。

    这样的结局我可不接受,杜邮什么的不要去啊!

    “既然赵军的弹药库位置明确,用导弹打过么?”

    “当然,钻地航弹和战术导弹都试过了,根本没用。”

    司马靳和军事参谋们的意思是,廉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又不是傻子。

    将炮兵阵地和军火库修在摩天岭,就是因为这里巍峨高耸,山体坚固。

    不仅山岭表面附有约三米的砂土,其下还有十几米深的花岗岩,钻地弹根本不可能触碰到深处。

    廉颇在长平地区经营了将近两年,从冯亭献上党就进驻,整天防备秦国来访,日夜不停的打灰施工。

    造出这种固若金汤的工事很正常,甚至山洞里还有钢筋混凝土的穹顶加固。

    公孙启:“因为那些弹药库根本就是空的,所以钻地弹打下去没反应。”

    司马靳有点无语,那打下去要是有反应你怎么说。

    “那更好,说明赵军弹药已经濒临枯竭,更应该继续战争。”

    无论什么样的角度,公孙启都能睁眼说瞎话,配合着首相把战争机器开下去。

    差不多该出场了。

    “大王,我有一计,可定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