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十三章 秦晋不好

第十三章 秦晋不好

    荀子访秦,赵使入关,发生在长平之战的焦灼初期。

    无数眼睛每日每夜紧盯着咸阳王宫。

    此时全世界都已经知悉,荀卿这个儒家名士被盛情接待,甚至是在朝会结束后,秦王留下全体官员听其讲演。

    人们期待着秦王会以怎样的规格召见赵国使团,思考秦赵上党之战会走向何方。

    可是一连数天过去,秦国官方都没有准备外交会谈。

    秦国人在等待一份决定性的战报。

    四十七年五月十一,王龁率领的秦军终于攻克高平关,付出惨重代价取得了战事进展。

    廉颇方面军有序撤退,依托预备阵地继续设防,赵军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损失轻微。

    根据赵国官方新闻发言人的说法,这是为了促成和平解决,赵军主动后撤,脱离交火线。

    赵王丹,人心善。

    秦王嬴稷没忍住,一句优美的关中雅言脱口而出。

    群臣皆劝阻,希望王上息怒。

    各位武官轮流上前汇报,明确肯定我军攻势有效,赵军是在无法抵御的情况下才后撤的。

    根据统计,赵军的炮火打击力度在逐步下降,从最初期的每天九万发轰炸,降低到了现在的每天五万发,炮弹口径也明显降低。

    廉颇方面军的获得的补给,绝对跟不上消耗。

    赵国军队仅能勉强维持防御姿态,只要秦国愿意进行强而有力的冲击,战线一定会向着有利的防线发展。

    秦王听着武将们的说法,连连摇头。

    现在攻克的高平关,仅仅是廉颇方面军的第一道前沿防线。

    还有迟滞防线、丹水河防线,然后才是廉颇设置的主阵地。

    主阵地之后还有至少三道预备防线。

    若是按照现在的进攻代价,一点一点啃下去,秦国死伤恐怕要超过五十万,如此状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何对待赵国使团?此时就已经有了办法,而且是唯一办法。

    如果秦王盛情接待他们,对外释放和解信号,确实能让关东各国束手旁观,不再援赵。

    但没什么用处,赵军的补给虽然不充裕,消极防守还是能做到的。

    相比于另一个世界线,赛博赵国的状况宽裕许多。

    廉颇不可能主动出击,只会龟缩在碉堡群里等着秦军来送。

    范雎原本的计策被放弃。

    秦王必须采纳公孙启提出的办法。

    都赛博战国了,传统连横不行,国际观瞻行。

    廉颇将军虽然有了新时代的补给强化加持,但他也得面对新时代的阳谋之计。

    秦国应该施以最极端的外交压迫,令关东六国真正联合起来,让军事援助甚至联军实质性的成立。

    随后瓦解之,赵王才会患得患失。

    而且秦王和首相也得放弃经济考量,先别想着战胜后吞并土地的事情,别考虑新占据的领土能有多少人口和工业。

    秦国有着全世界最庞大的轰炸机队,至今为止都没派上用场,就因为二位顾虑太多,一直不肯进行战略轰炸。

    外有国际观瞻,内有秦国空军的骇人轰炸,两相结合,赵王就不可能允许上党战局僵持了。

    只要赵国开始追求速战,接下来就是强令廉颇发起反攻。

    由堡垒防御转为运动作战,秦国才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这场胜利。

    满朝文武都已经下定决心,秦王嬴稷很快签署了两条命令。

    战略轰炸当然是由空军总监司马靳负责。

    逮捕并软禁全部赵国使团,这种事情应该是...

    公孙启:怎么又是我?

    范雎笑道:“既然是公孙将军的破局之策,自然是你去执行,何况你是禁军统领,本就该做这种事情。”

    公孙启看看身旁的郑安平,你不也是禁军统领之一?师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郑安平同样不忿,我才是首相的亲信,我才是负责咸阳市区卫戍工作的人,为什么这些功劳都不肯给我。

    启本以为能从招待荀子的差事里解脱出来,结果又是连轴转的任务,只好再次延后串联军方忠诚派的打算。

    咸阳国宾馆。

    赵国使团的团长郑朱,对外界的变化毫不知情。

    入秦以来许久都没有被召见,他还以为是秦王正在准备九宾之礼。

    九宾之礼,接待外国使节的最高礼遇。

    满朝文武国勋权贵列队,上下传唤威严满满。

    君主也需要沐浴焚香,吃斋数日,以完美姿态迎接宾客。

    秦国上一次准备这种盛大排场,还是迎接蔺相如。

    这世上能被九宾之礼对待的可没几个。

    郑朱先生美滋滋的等待仪式呢。

    同时他也在盘算着,前线战况焦灼,秦赵旷日持久的相争已经消耗不菲。

    若是以六国合纵为名,应该能与秦国进行战争和谈...

    国宾馆外突然传来嘈杂的声音,只见道路已经拉上警戒线,豪华轿车多辆停泊等候,开路的军警也已就位。

    郑朱的房门被敲响。

    “车已经准备好了。”

    郑朱莫名其妙的,准备车干什么,这几天又不出门。

    “不是说九宾之礼么,按规制还需要三天时间呢?”

    咸阳警备司令公孙启微微俯首,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说。

    “那是旧九宾,今天我们为您准备了新九宾。”

    来到走廊里才发现,整个赵国外交团的人员全部被请出来了,甚至赵国常驻大使馆的人也全都在。

    场面非常的隆重热闹,看秦人一副和气的样子,也没问题。

    秦国为赵国使团准备了一场盛大的阅兵礼。

    显示两国相交如同会盟,这场和谈,有的谈。

    公孙启亲自陪同特使郑朱,为其驾车,虽比不上天子驾车,但也很有排场了。

    浩浩荡荡的豪华车队从国宾馆出发。

    看两侧街道竖立的军警宪特,护卫的摩托骑警也在保驾护航。

    排场规格极高,这让赵国使团非常满意。

    “点兵台位于六英宫外,贵使可知?”

    公孙启平稳驾车,还分心跟后排的郑朱闲聊。

    “自然知晓,我主父入秦就曾造访。”

    主父,赵国特有的称呼,指代赵武灵王。

    父亲给予人肉体的生命,君王给予人政治的生命,家中是父亲主事,国家自然是君王专权。

    赵武灵王的恩情永远也还不完,就像孩子永远无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昔日赵武灵王年轻时,就曾经假扮使者入秦,甚至偷偷溜进了秦王的寝宫六英宫内。

    这座宫殿,对于秦赵两国算是有些特殊意味。

    至于是什么意味就各有所想了。

    郑朱看来,秦国人直接明确提起,是有意缓和关系,解除误会,让过往之事烟消云散。

    虽然是赵国全权外交特使,并且一生都在进行外交工作...

    可这次入秦有个重大的问题,郑朱手里的情报基本都是理想主义讲和派给予。

    他完全不知道前线战事的实际情况,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是有利于赵国的。

    一向直性子的廉老将军,根本不允许他们文官过问战事,所有军情都跟赵王单线交流。

    赵王的态度犹犹豫豫,一会说要御驾亲征,一会说要六国合纵,又说要跟秦国谈和。

    朝野的谈论都不清不楚,说是为了防备秦国细作,大多信息都保密了。

    郑朱手中目前的情报是,廉颇防线固若金汤,尚有余韵主动出击,秦军损失惨重不能寸进。

    就连昨日高平关,也是赵王为了和谈,主动释放善意才后撤的。

    秦国为此役消耗巨大,且在攻克高平关时损失惨重,秦王也畏于六国合纵。

    手牌算是极好的,和谈也应该是没问题的,至少赵国还处于上风。

    公孙启一直和他闲聊,通过赵国特使的反应,心里也有考量。

    郑朱多次出使各国,是赵国最专业的外交官员,历次外交战绩也算是不错的。

    这种人技能过硬,头脑聪慧,不会是个傻子。

    可是他现在毫无防备,看上去真有点蠢了。

    这只能说明他手上掌握了过于乐观的错误情报,对政治局势的判断产生了重大错误。

    秦国,军政两界,派系山头无数,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统合联手的。

    赵国的局势就非常恶劣了,内耗的程度远超秦国。

    毕竟是三晋之一,他们要是能团结,当年晋国也不会解体。

    “希望此次,我们能够重铸秦晋之好。”公孙启随口说道。

    这真的只是随口一说,脑子里想起那么个词就拿来用了。

    但郑朱瞬间就察觉到不对劲。

    整个的姿态都从轻松愉悦变得警惕。

    因为秦晋之好可不是什么好词。

    当年秦国愿意跟晋国好,是因为打不过,那时候还很弱小的秦国天天被欺负。

    晋国愿意跟秦国好,也是因为内部不稳定,朝堂宫廷日常乱斗,他们要安抚秦国这个刺头。

    秦晋之好,指的是因为政治考虑,万般无奈下,才和对方握手言和。

    围绕这个典故前后,双方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多少次恩将仇报。

    公孙启过了一会才反应,不对,这个词的用法,战国时代和未来是不同的。

    许多成语典故都经过了岁月演变,改了意思。

    没事,我是个武官,我蛮夷也,我没文化。

    “将军,五帝三代的事理,诸子百家的学说,您通晓否?”

    郑朱也试探性的发问,看看公孙启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公孙启很快作答:

    “百家学说多无用,迷信、诡辩、祸乱、奇技。”

    “知兵、料人、固国之道最为实用,我是了解的。”

    这秦国禁军统领有点文化,但是不多。

    郑朱还是没有放心,不过都这时候了,怀疑不怀疑已经没用了。

    前方就是点兵台,于六英宫门外临时搭建的。

    因为行程是临时决策,没有提前通知赵国使团和使馆,到了点兵台前就出了问题。

    “将军,应该以何等礼制呢?”

    公卿大臣,贵族公子,天子诸侯,武勋将校...礼制章程都有等级,不好僭越。

    赵国人想问问,这次阅兵仪式,秦国那边来什么人,我们怎么坐,仪仗队和装饰品如何布置。

    公孙启想了想...

    “王上会亲临此地,赵国也应该对等,可以由赵公子代行王爵。”

    “礼制规矩,可效仿怀王。”

    公孙启原本平静的眸子寒光乍现,秦军士卒纷纷涌上点兵台。

    这一刻郑朱理解了一切。

    当年楚怀王也是这么被骗的,说好了一起阅兵观礼,突然就被扣押了...

    “关东诸侯的使者都在咸阳,你就不怕这龌龊事天下皆知么!”

    “那就对了,不然我弄这么大排场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