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三十六章 君权至上

第三十六章 君权至上

    “额滴亲娘嘞!武安君咋来了嘛,快快快,入座入座。”

    秦王嬴稷惊喜的起身,快步走到门口迎接。

    那喜出望外的模样,宠溺的眼神比起看待范雎还要深切。

    侍卫还在抓着公孙启问,为何不先通报行程,这不合规矩。

    公孙启就以战时事态,保密为主给解释了。

    最高级将领的行程当然要严格保密,上一个不保密的被P-38闪电旋风劈了。

    屋内,武安君还在反复回忆教材,自己该干什么来着。

    哦对了。

    大王刚刚坐下,白起就起身来到面前。

    单膝跪地,双臂微曲,取过头顶,抱拳作礼。

    秦王嬴稷又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狂喜,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去了。

    揖礼是武将常用的拜见礼节,但武安君的高傲性格和特殊地位,导致他过往从来是长揖却不拜。

    只抱拳,不鞠躬不跪地,在旁人看来就是态度不恭为人骄横。

    这回白起可是单膝跪地了嗷,秦王哪曾见过这种画面。

    “起不辱使命,数十万赵卒尽围之,不日战胜。”

    “武安君快快请起吧!来人歌舞,摆六清八珍!”

    秦王直接叫厨房大开炉灶,按照天子的豪华宴会规格上菜,顺便把舞女乐团也都叫进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武安君无动于衷,显然是不太喜欢这种场面,还单膝跪着不说话摆臭脸。

    公孙启轻轻咳嗦一声,说词!说词啊!

    “既见君子...”

    白起忘了后面是什么词,索性直接入席而坐。

    启略微疑惑,武安君是全能型改造人,结合了战斗型和感知型的优点,理论上记忆力可以过目不忘,为什么这时候会忘词。

    实际上就是说不出口,启小将给他准备的诗词《蓼萧》太肉麻了。

    秦王手上的动作完全凝固,酒杯悬在半空中。

    过了好久好久,他才缓缓的放下杯子,身体舒展表情是无比的惬意。

    “善!武安君能有如此觉悟,寡人也定当死共彼哀。”

    秦王没想到武安君竟然说出了那样感人肺腑的话语,感动的快要掉眼泪。

    武安君、公孙启:???

    既见君子,出现于许多诗词和典故当中,嬴稷考虑了宴席和君臣相见的意境,很自然的就带入了《秦风·车邻》和《秦风·黄鸟》。

    第一首诗讲述的是秦穆公和臣子们共同享乐,举杯畅饮的和睦之景。

    第二首诗则是秦穆公喝多了,说要跟爱卿爱臣同生共死,然后大家真答应了,秦穆公死时也真的陪葬了。

    无不都是讲述秦国君臣和睦的故事。

    对嬴稷而言,君臣同死是非常感人的事情,秦穆公也是他眼里无比伟岸光辉的先人。

    五谷六清八珍的盛大餐会很快就准备好了。

    公孙启看看这个,品品那个,基本都是些预制菜,不过前线也就是如此了。

    他的眼神完全盯死了秦王嬴稷,不断验证自己的一个个猜想。

    嬴稷可能都要乐傻了,整场宴席都笑容不止。

    白起,名震天下的杀神人屠,神态永远是那么的高傲自信。

    行为举止不卑不亢,沉默寡言不善交际。

    这就是冰山..应该是尸山美人的设定,只不过是个男的。

    平时冷脸孤傲的天下第一强者,今天却主动前来示好。

    虽然这个示好也有点怪,说的话还是很少,表情还是很淡漠。

    但嬴稷依然开心的不得了,这明显是好感度开始涨了,多年的攻略总算没白费。

    公孙启默默的喝米酒。

    吃菜的武安君已经麻了,尴尬的脚趾直扣底,不知道公孙启让自己演些什么玩意。

    而且他也不太适应大王投过来的眼神,多少沾点诡计多端灵异事件了。

    嬴稷想着,这几十年过去了,五百周年限定角色的好感度终于开始上涨,说明是攻略方法对了。

    还得再涨点。

    “近些日子朝堂上总有人叽叽喳喳,不过爱卿无需在意,都是些谣言蜚语。”

    “寡人回去就诛杀那些奸臣逆贼。”

    “不,寡人回去就夷他们三族。”

    公孙启意识到关键词,立刻出动。

    他马上就打河东郡守王稽的小报告。

    负责经营前线补给基地的郡守王稽玩忽职守,克扣粮饷,致使长平运力补给不足。

    在武安君上任之前,这样的现象就已经发生,就是因为物资的不充裕才导致秦军早期进攻损失过大。

    现在赵军数十万人被合围,如果再出现后勤补给拖后腿的事情,恐怕要有变数。

    这不是公孙启毫无理由的瞎说。

    虽然他没有任何证据。

    但没关系,只要查到底就不可能干净,王稽吃了多少钱至少是按亿计数。

    这下次秦王有些难办,表情很是纠结。

    河东郡守王稽是首相范雎的人,秦王当然是非常宠溺首相一派的。

    公孙启见状又追加补充了几点。

    “王稽是被应侯举荐出仕,理应报答知遇之恩,为王为国效死力。”

    “应侯确实知人善任,起初那斯也做的极好,将河东河内经营的兴旺。”

    “但后来恃宠若娇,假借首相与大王之名肆意妄为,完全辜负了期望。”

    公孙启先把首相范雎摘出去,表示范雎既没有犯下举荐不贤之罪,也没有唆使王稽胡作非为。

    然后他给武安君使了个眼色,问答标准答案里都有,说词!

    “还请大王不要怪罪应侯,应侯一直全力支持前线战时,一心为国。”武安君棒读。

    秦王微微点头,叫侍从过来,立刻查明河东郡守王稽之事,若属实无误马上撤换。

    看到武安君愿意为首相范雎开脱,秦王更是开心了,区区这点糟心事根本不在话下。

    “武安君前线战事还有需要么?不如寡人再签发一轮动员令,再来十八万预备役如何?全都为秦国服役!”

    三句话,让秦王为我增兵十八万,我是一个深明君心的武安君。

    当然这就不必了,长平战场的战线已经填满了,再多的人就要吃战场宽度惩罚了。

    军务繁忙,武安君与公孙启浅尝即止,很快离席,返回前沿指挥部。

    秦王嬴稷送行数十步,直至门外都保持着灿烂和蔼的笑意。

    归来行宫,望着丰盛的宴席菜肴,大量未开封的美酒。

    嬴稷的笑容骤然消散,恢复深沉的样子。

    返程的飞机上,公孙启也变的有些忧虑,他问旁边的武安君,可知秦穆公之事?

    白起点头。

    那是个功绩颇丰的先古君主,临死时还有数百位臣子自尽殉葬,大概君臣之情很好吧。

    公孙启:“古时候真有那么多忠善之臣吗?”

    武安君不知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秦穆公临死前触发了战斗续行,一波送走了世家贵族和公卿武勋,确定了未来的秦国政治格局和传统。

    秦国的豪族,再长也不过百年。

    秦国的权臣,再强也终究惨死。

    唯有君王永恒。

    如今的秦王嬴稷已经年迈,也要筹划为子孙后代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