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三十八章 我已经在研究邯郸的对手了

第三十八章 我已经在研究邯郸的对手了

    “若是未来修建武庙,马服子必然位列其中。”

    公孙启的一句调侃,让秦军指挥部都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武安君和王龁都忍不住乐出了声音。

    马服子括,有大功于秦国,死当入庙,生当加爵大良造。

    若是换廉颇、乐乘、田单领军,秦国不可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自从武安君上阵,秦军用极其轻微的损失就包围了几十万赵国大军。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包围圈内的赵佬将会全部葬身于此。

    而秦国的损失至多几万人,还是以动员兵炮灰旅填线师为主。

    早期诈败诱敌深入,武安君舍弃的都是些杂牌部队。

    中后期的包围战,武安君同样把预备役和动员兵摆在第一线,跟赵军互相消耗。

    秦国的精锐常备军几乎保持完好无损,只有九空输和十一空输因为奸臣迫害,比较悲催。

    既然打完长平还有余力...

    武安君已经开始研究邯郸的对手了。

    许多参谋都围绕在白起身边,很是兴奋的讨论着未来邯郸之战的局面。

    唯有公孙启和王龁,一副兴致寥寥的模样。

    两人见指挥部内聊得火热,互换一下眼神,走到侧室休息厅内再聊。

    “别苦着脸了,来喝一杯吧。”

    公孙启拿出茶壶,为对方斟满茶水。

    “哎...”

    王龁双拳紧握,撑在腿上。

    两人都不看好未来的邯郸之战,但两人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公孙启是看透了即将爆发的政治风云。

    河东河内,首相范雎之地,为供应长平战事就已经损失无数的经济收益。

    未来若是邯郸之战爆发,首相的封地依然要作为前沿补给基地,继续掏空更多的血液。

    范雎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文武之间的大冲突也会彻底爆发。

    武安君注定是没有机会去攻打邯郸了,公孙启满心盘算着清君侧的事宜,对邯郸之战不感兴趣。

    王龁是完全从军事层面考虑。

    长平之战胜利结束,武安君率领精兵数十万直扑邯郸。

    还需要一两支偏师伴随行动,支撑起主力军的侧翼安全。

    看来看去,这支偏师的主帅肯定是王龁了。

    他对着公孙启抱怨道:“上党多山地,太原多坚城...”

    启还是劝他多喝些茶水,吃些果子,舒缓一下吧。

    黑锅肯定是你来背,叫苦不迭也没用。

    只是安抚并未生效,王龁愈想愈气,更加凄厉的讴歌自己的悲惨命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龁当场就念了一首诗,出自诗经《小雅·北山》。

    还有后半句他没有念出来,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大家都是大王的臣子,有人干饭享清福,有人加班享福报。

    明明生在咸阳,却成了骡马。

    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

    公孙启劝他谨言慎行,这首诗可是跟周幽王相关的,你乱讲话三族都很感谢你。

    但王龁毫无所谓,继续抱怨他的。

    反正已经要投靠武安君一派了,你又不会去告密,我今天就发牢骚了。

    长平胜利不意味着占领上党全境。

    长平只是一个市,上党是一个省。

    在上党之北还有太原郡,这些地方都是赵国的领土,都会威胁到攻击邯郸时的侧翼补给线。

    到时候,武安君把精锐常备军都带走了。

    王龁率领一群预备役动员兵杂牌师,一点点的清扫侧翼,拔出那些高山坚城,必然损失惨重。

    上党之战爆发初期,王龁率领大兵团强攻廉颇防线,损失数万人。

    等到率领偏师扫清上党全郡和进攻太原,预计又要损失数万。

    秦军主力在邯郸肯定也会有所损失,如果六国来援,又要死伤不少。

    等到这一切战争平息,所有的损失都要扣在他王龁头上,所有的功绩都算武安君的。

    这让后人怎么看?

    武安君白起,禽马服之军,不亡一甲。

    左庶长王龁,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凡是都要讲道理,不能这样欺负忠善之臣。”王龁说道。

    “忠善被人欺,自然之理。”公孙启说。

    看似一个抱怨,一个安慰,实际上两人实在讨价还价。

    公孙启恩威并重,要挟拉拢着他成为武安君派系的一员。

    王龁也需要一些利益收获,既然被迫入了团伙,就要拿些不法所得。

    思来想去,启小将倒是得出了个不错的办法。

    结合先前的事情,姬姓王氏军功贵族的家主战死,你担心报复。

    那不如就将兵权推给他们,又能算作赔礼道歉,也能把偏师的悲催任务甩出去。

    “凡是有卓识远见之辈,皆知这是个苦差事。”王龁摇头。

    他觉得不行,王家的人肯定知道这里面有坑,不会轻易接下领兵任务的。

    公孙启又说,那就把主力军的兵权也甩给他们,伐赵之战,整体外包出去就行了。

    武安君那边不必担心,公孙启有办法把白起按回家里待着。

    王龁:“当真?”

    启:“我的诚信人尽皆知,怎么会骗你。”

    如果邯郸之战武安君不去,主力和偏师的兵权都给王家,大抵是能让他们满意的。

    只是,家主王颐已经死了,那一族人还能有几个领兵之人。

    这方面公孙启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王翦的军事才能极强,但王翦今年才十四岁。

    王翦的叔叔伯伯们好大一堆,十几个名字都很像,公孙启看着都头疼,懒得分辨。

    “好吧,也只能先这样照办了。”王龁起身要走。

    却被公孙启拉住了,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吩咐。

    长平之战结束后的乱子很多,首相却安插了亲信控制咸阳禁军。

    要想办法把首相派的几个军官调走,邯郸之战就是个不错的由头。

    启问王龁:“可知郑安平?”

    王龁:“自然,秦军将帅多为虎狼,却有二犬混杂,那郑安平就是其一。”

    公孙启眼睛微眯,审视。

    “国防大臣蒙骜自然是另一,将军难道有异议?”

    公孙启没有多作计较,只是吩咐王龁,找准机会就把郑安平拎出咸阳,若是能找个理由害死就更好了。

    王龁笑道,郑安平还需要找理由陷害吗。

    裔燕鼎真,鉴定为不如赵括的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