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洛洛生辉 » 第二十九章 忙碌的苏家

第二十九章 忙碌的苏家

    三天后的早上,洛清蕊就让苏云取出来一块冬瓜,在上面撒上糖、料酒和一些香油。这道菜就被端上了桌。

    “这就是你捣鼓的冬瓜?”洛北这几次忙着温习,只是听苏云提起过一嘴,现在看到了实物,倒觉得挺特别。

    “爹,尝尝!”洛清蕊招呼其他三人动手,自己则先夹了一筷子。

    绵密的瓜瓤,加上酸甜的口感,又带着香油的醇香,洛清蕊满意极了,就着它地喝了一大口粥。

    三人见状,也纷纷尝了一下。这看似普通的冬瓜,被这么一鼓弄,别有一番风味,鲜香可口,很下饭。

    “蕊儿,这味道不错呢!”苏云本来不看好,现在却喜欢得紧,酸甜口的,很对她的胃口。

    “爹,那你瞧着,江掌柜可愿意收?”洛清蕊一会儿功夫就一小碗粥下肚了,问起了苏云的意见。

    “应该能行,酒楼都喜欢独一份的东西。”洛北几乎都没思考,就给出了答案。

    “那行啊,又多了份进项,可这冬瓜冬天不大好找吧!”洛清蕊这几日就在为冬瓜烦恼。

    “这就交给娘了!”苏云知道了女儿这几天愁眉苦脸的原因,立马告诉她,“你祖父以前是个大户人家的管事,认识不少田庄的人,找些冬瓜不是什么难事。”

    洛清蕊一听高兴地不得了,家里又要多了一份进项,她恨不得自己去枫叶镇找她外公。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洛北飞速写了封信,说明了情况,然后关起门来依旧在家里温书,苏云拿着信去镇上找了六子,托他捎回去。

    “六子,这一文钱你拿着。”苏云连带着信,还递给六子一个铜钱。

    六子跟他们一家相识已久,本不愿收,谁知苏云拿了信就要走,六子只得收下了。心想这家人真会办事,一会率先把她家的信给送了。

    “苏家小子,你姑姑来信了。”六子拉人到枫叶镇的时候,远远就在街上就看到了苏白,苏白刚巧从书局买书回来。

    苏白拿了信,夹在书里就回家去了。

    苏家这几天也见不着人,苏老头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洛清蕊他们前脚走,他就带着儿子们张罗起来做油焖笋的事情,这几天已经招揽了不少人手,马上就可以开干了。

    不得不说苏老头确实是个高效的,又加上这山上蹭蹭蹭往外冒的竹笋不等人啊,不处理就老了,长成竹子了,苏老头更是赶着两个儿子,加快了进度。

    所以这会儿,家里除了苏白,其他人都被抓去干活了。姜玉儿带着两个儿媳还有苏晓,每日在厨房处理自家山上的竹笋,打算先把这些做成罐头。

    二丫年纪小,虽帮不上忙,但也被放到了厨房,这样好歹有人能看着她。

    所以苏白一进门压根没看到人影,就又钻进书房念书去了。

    等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苏白才想起那封夹在书里的信,一拍大腿回屋去取了。

    她娘曹颖见儿子没吃两口就放下了碗筷,正准备跟上去瞧瞧,就看到苏白又火急火燎地回来了,手里多了个信封。

    “爷,这是姑姑今日捎来的。”苏白将信递了过去。

    苏弘飞快地读完了,疲倦的脸上闪着光,“你表妹又给我们找了份活,这是看不得我们清闲了。”

    众人不解,苏弘边吃便将洛清蕊研发了个新菜式,又托他们找冬瓜,信的结尾还说方便的话,再雇些人将冬瓜腌制了。

    “这信里的语气倒是像极了我那个外甥女。”姜玉儿一听乐了。

    “蕊儿倒是个不客气的。”苏启此话一出,大家伙都笑了。

    苏弘做事稳妥,第二日就在家里让姜玉儿照着来信上的方法,腌制了一个冬瓜。还特地挑了个白皮冬瓜,洛清蕊在信里,特地强调了,白皮冬瓜最适合了,青皮冬瓜口感略差。自家那个是个青皮的,跟书里描述的味道还有些出入。她自己多少有点惋惜之类的。

    苏弘把冬瓜的事情交代完后,照例带着两个儿子出门。今日苏弘约了两家人谈事,苏弘准备把那两家的竹笋都包圆了。

    那两家的山挨着苏家,平日也有些来往,偶尔见面也都客客气气,这不苏弘一约,两家还以为是年里领居之家的互相走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苏弘先去了张家,张家的山略大些,出产的竹笋更多,而且张家主要以山里的出产谋生,在山上的时间花费很多,将那座山打理的极好。

    “张兄弟,我来打扰了。”苏弘让苏启上前敲门,自己和二儿子站在苏启的后面。

    “来啦来啦。”张家的儿子,张宇热情地将人迎了进去。

    张家不富裕,住在巷尾,小小的院子里就搭了两间土坯房。一间张老头跟她老婆住,一间儿子张宇住。旁边还搭了个小小的厨房。

    苏弘一进屋就说明了来意。

    “你可得想好了,我这笋估摸着得两千多斤呢。”张老头正愁这么多笋销不出去,到时候长在地里还得费力去拔了,忽地听到这一消息,说不高兴是假的,但也不愿坑苏弘,一个劲让他考虑清楚。

    苏老头知道行情,也知道苏家的竹笋多得也快溢出来了,要不然隔谁也不会大过年天天上山挖笋。

    “老哥不必担心,我自然有我的用处。咱还是谈一下价格。”苏弘见张老头这么实诚,想着在价格上不能亏待他。

    “价格你看着给吧,今年的笋卖不上价。”张老头说。

    “要不一文半一斤如何?”苏弘给出了个公道的价格。

    “不行不行。”张老头摇摇头,“这价格太高了。”

    苏弘听罢,对张家高看了一眼,穷是穷了点,但不是个贪的,算是找对人了。

    张老头执意要求降价,苏弘最终还是没让,最后张老头急得就说到时候两父子帮着把那些笋都去壳,决计不能占苏家便宜。

    苏弘只得同意了,然后赶紧去了另一家。

    另一家得知苏弘的来意,也是高兴得不得了。苏弘没有厚此薄彼,照例给了一文半一斤。那家人也满心欢喜,等苏弘走的时候硬是给了他们家一段青鱼鲞。

    “这何家人也不错。”苏英提着青鱼走在苏老头后头,嘀咕着。

    “别人家给你个东西,就觉得人家好。”陈老头冷不丁停住,苏英差点就直接撞上了。

    “难得何家不好吗?不好你还跟他做生意。”苏英反问。

    “爹也没说何家不好,但看人不能只凭一件事?一路上只听你念叨何家,你怎么不说张家。”苏启看着一根筋的弟弟,慢悠悠地说。

    “张家也不错,挺客气,就是穷了点。”苏英自认为很公道。

    “眼皮子浅,以后有事多问问你哥。”苏弘听了这评价,只给出了这一句话。

    “家里哪件事我不是问过你们啊!”苏英在家本就没地位,常被媳妇数落,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怨气。

    苏启没搭理他,扫了他一眼,接着往前走。两兄弟只得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