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2:退婚后发家致富 » 第11章:县城

第11章:县城

    “妈,我出去了。”

    张学恒吃了早饭便早早的出了门。

    从啰港镇到县城,这会可没有正儿八经的公交车,而是土改分家时村民从大队买来的手扶拖拉机充当。

    农忙时,给其他村民耙地、拉粮食赚钱。

    农闲时,搭个棚,里面放上几个条凳,就可以出来跑活了。

    拖拉机车斗不大,一车也就能拉十来个人。

    到了九十年代初,政府就不允许农用车上路拉客,村书记的大哥家买了4辆正儿八经的中巴车承包了镇上到县城的线路。

    别看这些‘客车’都是草台班子,可该有的程序都有。

    为了不因为拉活闹矛盾,几辆拖拉机车主商议每辆车只能等一个小时,时间一到不管车上坐了几个人必须走,然后另外一个车接力。

    流水制拉活,拉多拉少只能怪自己点子背,不能怨别人。

    此时场内停了三辆拖拉机,司机们都扎堆坐在树荫下抽着烟。

    “远光叔,谁的车先走啊?”

    树荫下没别人,一个张家人,另外两人也是啰东和啰西的熟面孔。

    “东鹏的车还有5分钟,上他车。”

    接过张学恒递过来的香烟,张远光看了一眼手表说道。

    “学恒要去哪?”

    “去趟县城,买点东西。”

    “这段时间累坏了,你们聊着,我上车上歇会儿。”

    这三人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张学恒跟他们没什么好聊的,给了一块二的车票钱,客套了两句,便径直上了车。

    “东鹏,我在转盘道下。”

    “师傅,白龙卫生所停一下。”

    “...”

    一路走走停停,拖拉机终于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穿过铁路隧道这才算是到了县城的地界。

    这个时候的县城不大,腿着从北走到南,也就不到半个小时。

    不过县城就是县城,哪怕是八十年代,县城的马路都是一水的柏油路不像啰港,哪怕到了2024年还有一些小村庄的路面依旧是土路。

    可就算是铺了水泥路面的街道,雨但凡大大一点,不能说游泳,养鱼是够了。

    一路经过人满为患的种子门市部、门可罗雀的人民法院、热闹非凡的人民商场。

    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偶尔还能遇到一两个时髦的城里年轻人带着蛤蟆镜招摇过市。

    1980年年初,央视译制引进了《大西洋底来的人》,这是国内引进的首部大型科幻片。

    电视剧火了,剧中的蛤蟆镜更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只是这玩意可不便宜,一个纯正进口的蛤蟆镜售价高达二三十元。

    因此,戴蛤蟆镜的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戴的是进口货,没有人会把镜片上的商标撕下来。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爱美的大姑娘、小伙子们则穿着颜色艳丽的‘的确良’衣物。

    在七八十年代,能穿一件‘的确良’衣服可是不少人的梦想。

    涤纶材质的布,从手感和质量上都远远胜于当时以棉花为材质的布料,棉花衣服穿久后便会皱,磨一下便是一个口子,而涤纶材质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衣服厂以涤纶为原料,生产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这与当时人们的黑白色调形成强烈的反差,一大批追求新鲜的年轻人挤爆衣服市场,只为能买到一件‘的确良’。

    五颜六色的“的确良”穿在人们身上,汇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当时这便是国内潮流的主体,没有哪件衣服能够撼动“的确良”在时尚界的地位。

    女孩们会买上一条涤纶长裤,再搭配上白色短袖T恤,T恤掖在裤子里,走在街头上,回头率往往为百分之百,而男生喜欢弄一个中风头,穿上一件棕色的涤纶夹克,配上一件衬衫,成为学校最靓的仔。

    一根烟的功夫,张学恒便走到了广播器材门市部。

    广播器材门市部最为热闹的柜台便是售卖电视机、收音机等家用电子产品,反观电子元件柜台则寥寥几人站在那里。

    “同志你好,我想买点器材。”

    张学恒递了根烟给柜台里的售货员,可那人只是瞟了一眼张学恒,见他身上补丁摞着补丁,放在柜台上的香烟连个过滤嘴都没有,像是根本没听到张学恒说话一样,瞄了一眼后又低着头继续抠着指甲。

    看着墙上挂着‘严禁无故殴打顾客’,张学恒苦笑着摇了摇头。

    没办法这个时代7大‘铁饭碗’职业中,销售员就占了一个。

    心情好,还会跟你多说两句,若是来了姨妈或是受了气,得勒,那话说的那叫一个难听,您还别不服,擎着吧。

    若是敢惹事,服务员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墙上挂着的那行字可不是摆设!

    恰好此时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职员从里间走了出来,张学恒道:“姐,我想买点器材。”

    “我?...哦...好的。”

    来人先是愣了一下,用眼神和张学恒确认叫的是自己后,这才走了过来。

    可能这位女职员是器材门市部的领导,销售员见女人走过来,刚才还在抠指甲的售货员此时眼睛不瞎了、耳朵也不聋了。

    “要什么?”白了张学恒一眼后,不耐烦的呛声问道。

    “我要一件14寸的显像管。”

    这会的风气就这样,张学恒也没必要和他怄气。

    “有,85.8。”

    售货员像是为了发泄怨气一般,用力的扒拉了一下身后的柜子弄得砰砰作响,见到还有货,一脸嫌弃的表情拿了过来。

    “唔,我还要一个高压包、一个高频头...天线、厚膜块、集成块...声表面滤波器...”

    “对了,电路板我要HA-KC系列的七片机,不要六片的。”张学恒按照记忆中的印象把所需的器材一一报了出来。

    “呦,这是把一台电视所需的器材买了个遍啊,怎么着,这是打算自己组装电视呢?”

    “一共165块3,那边交钱。”售货员一边开着票,一边嘲笑道。

    对于这些自以为是的傻逼,张学恒都懒得和他们废话。

    交了钱、拿着收据,东西到手后,张学恒拿上东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