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紫星仙奇缘 » 后记 (一)

后记 (一)

    清晨的露珠粘在嫩嫩的小草叶片上,粘在树枝茂密的叶子上,闪动着晶莹的珍珠,这一天清晨,我作为作者即邀李继光早早起来采访,二人边走边趟着晨露,看着周围叶片上,那滚动着的露珠,一颗,两颗,三颗,……千颗,万颗……,像夜空灿烂的繁星,像碧波上洒满了的宝石。

    这是第二次到后罗李村采访了,带着好奇心理刨根问底,即问:“听说你们后罗李村兆四虎把隐山先生的陵墓扒了,在墓底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扒墓的时间,领头的是谁?如此传得神乎其神,那么,隐山先生真的有先知先觉吗?

    “那还有假,我们现在就去找当事人!”在县文物管理员李子金第十一代世孙李继光的带领下,来到了当年扒墓人兆四虎的家。

    这是一个土墙小院。没有农村那古朴的小桥流水,也没有那引人入胜的青松苍柏,院子里有一颗又高又大的榆树,院子大门面朝一条东西长的水泥马路,虽然算不上宽阔倒还干净,马路一边是一年四季富于变化的荷塘,单是这个土墙小院,就极富诗情画意。

    “咚咚咚!”李继光敲响兆四虎家的大门,接着问:“兆大爷在家吗?”

    “谁啊!”院子里传来问话声。

    “您的侄子李继光!”

    这时,大门打开了,出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进来吧,屋里坐!”

    “不了,就在院子里榆树下乘凉,空气又好!”我看到了,院子里榆树下摆着凳子和饭桌,说明平时他们家都在院子里吃饭,于是,我侧身坐下。抬头看了看兆四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那高高的个头,显示着年轻时的威武,毕竟岁数不饶人,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邹纹。即问道:“兆大爷,您今年高寿?”

    “七十八岁了。”他边说边在我们对面坐下。

    “您老人家的身体挺扎实的。”

    “不行了,老了,”兆四虎看了看我,感到是生人,即笑着问:“你们找我有啥事?”

    “没啥大事闲聊吗,”我为了缓和紧张空气,即用拉家常的话语,开门见山地讲出来的目的:“我对当年您扒李子金的陵墓的很感兴趣,特意赶来听您讲讲故事的。”

    “呵呵!”兆四虎笑了起来,而后道:“说实在的,我怕提扒李子金陵园的事。俗话说;好汉不言当年勇,何况现已古稀之年,眼见八十岁了……”他摇头来了个推辞话。

    “讲一讲吗!”李继光听了兆四虎推辞话,赶紧央求道:“看在我的朋友老远赶来,特意听您老讲故事的,总不能让客人扫兴而归吧。”

    他邹起眉头,好像有些不情愿,即道:“按现在的说法那是犯罪,毁坏古迹,”

    “哎!时代不同,”

    “是的”他点了点头道:“但是不能怪我,身不由己啊!”

    “这个我知道,没谁怪你。我只是感到好奇,特找您讲故事”

    “不怪我就行。”兆大爷听说我想听故事,说实话,老人家喜欢讲故事,前三朝后五代他会讲,而且讲起来,滔滔不绝,好像说古书似的,可以讲一休,可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即道:“从哪儿讲起呢!说实在的,当年扒李子金的陵园也不是出自我的内心,我是奉命行事。”

    “是的,如果没人指使您,也不会扒,也不敢扒。”

    “不错!”他听到自己受人指使,不是他的责任,即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讲开了:“那年我二十八岁,在李原小学教书。可知,当时整个李原公社,二十九个大队,包括现在的皇集,大陈,彭庙,等,只有李原后营一所高小学校,连初中都没有,别说高中了。如果要上初中,必须到安平,或者县城去住校读书。不知怎么回事?是地方太贫穷了,还是其它原因,再说,村民们都没上学的习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文盲,所以,造成文化人奇缺……”

    “那您在当时可算羊群里的骆驼---出类拔萃的秀才了。”文物管理员李继光开了句玩笑。

    “不错,我是高中生,在全公社独一无二的秀才。”

    我感到兆四虎光闲聊自己,就不往主题上说,听些无关联话,即无奈的抬头看了看天空,此时阳光露出笑容,灿烂了我的心空;白云是忠实的护兵,飘来一片片殷勤的叮咛;风儿是专属的邮政,时时吹来温柔的影踪。即提醒道:“还是讲讲您当年扒李子金陵墓的事迹吧。”

    “你说错了,不是我单单扒李子金的陵墓,好多古迹都扒了,如李原东门外那些石马、石人是古代的,是解放前留下来的,扒掉烧成了石灰(即现在的铁业社驻地)。原来李原有四门城楼,也统统扒掉,还有高高的寨墙,全部扒掉平到海子里了。现在还可以看到的,只剩几处土堆了,再也看不到当年那高大雄伟的寨墙了。还有,现在的李原卫生院驻地,那里原是一所高大雄伟的古庙,古庙扒后盖成了医院。”

    “那些古迹留到现在就值钱了,光旅游一项也给李原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我打断了他的话。

    “哪个知道呢,那时的口号是:‘砸烂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只因村民们没文化,感到古庙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寨墙,寨门楼也是,那些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都叫旧社会,否则,砸烂旧社会砸什么呢?

    谁能想到,砸烂的全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可惜啊!村民们文盲无知。”我无奈的摇了摇头。

    “是啊!”兆四虎喝了一口水,继续接着讲:“当时人们知道古代建筑可惜好了,只想着;砸烂旧社会,建设新中国,没想到保护遗产。归根结底一句话,没文化造成的。”

    此时,我抬头仰望,亲吻悠闲,让工作像白云一样轻松;亲吻快乐,让心情像流水一样快乐。亲吻花香,让生活像春天一样多彩。”而后,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看了看文物管理员李继光,瞪着大眼睛,像听故事似的静静地听着……

    “兆大爷,接着讲啊,我们喜欢听,一直讲到现在……”文物管理员李继光提出了要求。

    “那不跑题了,你不是专程来打听,我当年扒李大仙陵墓故事的吗?”兆四虎反问一句。

    “扒李大仙陵墓的故事要听,我们要的就是亲身经历,读者喜欢听。”文物管理员李继光出于好心要求道。

    “那好吧!”兆四虎咳嗽一声,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继续打开话匣子:“从哪讲起呢,……”

    “你想从哪讲,就从哪讲……”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