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无限爆兵 » 第132章 掌控整个长沙郡

第132章 掌控整个长沙郡

    所以,李治觉得,还是自己保存起来比较让人放心一些。

    大不了等到自己死了之后,将这些东西都埋葬起来。

    也好过被后世给毁了要好啊。

    想想当初那些西方列强从华夏抢走那么多的古董,李治就感到心痛。

    李治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改变历史结局。

    在自己死了之后,那些后辈会不会出现那种蠢货,将华夏再次带到那种局面。

    但是他还是想为华夏做一些准备,哪怕最后失败了,但是也能尽自己的努力,为华夏的文明传承做一些贡献。

    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

    除了这些钱财之外,粮草也多到不行。

    经过徐庶的清点,足足有两百万石。

    这么多的粮草,都足够十万人吃上两年了。

    要知道,一个士兵,就算按照李治的规格,一个人一天吃四斤粮草,这已经是能吃撑的程度了。

    一石粮草120斤,就能让一个士兵吃上一个月了。

    那作为普通人的话,饭量自然还要少一些,或者吃的少一些也能活下去,这两百万石粮食,让十万吃两年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可整个长沙郡,可是人口大郡,拥有百万人口。

    那这200万石的粮草,那就只能让大家吃一个多月了。

    当然了,帐也不是这样算的。

    毕竟这百万人又不需要李治来养,他们家里都有余粮的,就算没有余粮,在外面多多少少还是能找到一些吃的的。

    何况在南方,种植是水稻,一年种两季是没有问题的。

    哪怕产量低点,只要没有那些世家氏族的剥削,上面的税赋低一些的话,那么除去自己吃的,也还能剩余不少。

    所以,只要大家不偷懒,在家里坐吃山空,再加上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的话,粮食只会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活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何况,这还只是临湘城搜刮出来的物资。

    如果将整个长沙郡的世家氏族都搜刮一遍,那么搜集起来的物资,绝对会更多。

    所以,哪怕是有百万人口的长沙郡,也不会将李治给吃破产的。

    如果是像之前那些世家氏族那样去剥削百姓的话,一个人一天只吃一顿,吃的还是那种见不到多少米粒的寡粥的话,这些粮食就能吃更长的时间了。

    毕竟谁会像李治这样对老百姓那么好,让人一天吃两三顿,一顿吃那么多的啊。

    所以,哪怕是天灾来了,一整年都颗粒无收,这些粮食都能足够百姓们活下去了。

    只不过之前的那些世家氏族们,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百姓们吃罢了。

    不然这么多的粮食,哪里还是年年有那么多人饿死啊。

    不说让每个人都吃饱,起码也不至于饿死啊。

    还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将搜刮的物资清点完成之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统计整个临湘城下辖的人口,土地,并且进行摊丁入亩,将土地分发给百姓们。

    至于钱财跟粮食嘛,李治倒是没有打算将收集起来的物资全部发下去。

    钱财李治打算还是全部自己留着,这些都是李治以后发展的关键。

    不管是用来充值到金手指里面,还是用来给工人们发工资,都是需要大量钱财的。

    毕竟李治想要搞基建,那需要的工人可是天文数字,那么李治不想压榨他们的话,那就需要给他们发工钱。

    那么,每个月需要发下去的工钱也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钱从哪里来?

    除了这些抄家世家氏族的家产之外,那就只能通过每年收上来的税收里面出了。

    虽然现在李治还没有发展商业,还没有什么商业税,每年只能收取一些粮食。

    可这些粮食卖掉之后,也是一笔不少的钱财啊。

    何况,自己还有那么多的民夫在探索地图,目前也发现了不少的矿产,到时候开采出来,也是一大笔财富。

    所以,李治根本就不怕负担不起自己的基建计划。

    除了钱财之外,那些粮食,李治就没有打算留着了。

    当然了,李治也没有全不都发下去。

    而是根据当初湘南县的规格一样,按照人头,每人发两石粮食,让他们能有粮食吃到下一次收割粮食的时候就可以了。

    总不能因为在临湘城搜刮的粮草多,那么就给大家多发一些吧。

    在李治的治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受到的待遇也是平等的。

    何况,整个临湘城治下的人口也要比湘南县多,如果将这些粮食全部发下去,他们也多拿不到多少。

    那还不如一视同仁呢。

    何况,后面李治会进行摊丁入亩,到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会缺少粮食。

    这些都是之前李治就交代好的。

    等到人口统计完成之后,就会根据人口的数量,将整个临湘县的土地平均分发给他们,再给每人发放两石粮食。

    至于剩下的,自然就要收入李治的腰包了。

    当然了,李治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在这古代,粮食的存储技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

    这些粮食也保存不了多久。

    所以,粮食跟金钱不一样,金钱李治可以都收起来慢慢花,可粮食不行。

    那就只能发给百姓们了,也能让百姓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何况百姓们也是需要粮食来活命,这样做还能收拢民心,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剩下的粮食,除了自己需要开支的一部分之外,李治打算都拿出去卖掉换成不会过期的金钱。

    这都是李治定下的基本政策,在湘南县丞的帮助下,徐庶倒是很快就入手了,而且他的内政属性更高,所以做的反倒是比湘南县丞做的更好。

    这些都不需要李治去操心了。

    整个临湘城,也算是彻底被李治掌控了。

    而这几天的时间,不管是李治的十路兵马,还是从湘南县派出去十个属官,也都快马加鞭地赶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在那些兵马的震慑下,开始对他们进行了劝降工作。

    那些县城在得知孙坚被打败后,城外还有那么多兵马的威慑,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攻打进来的趋势,大部分的县城直接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