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异果 » 天宝阴招出怨气,天富因何送凶人?

天宝阴招出怨气,天富因何送凶人?

    说的既全面又单一,是个高人之作。还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样子。郝师爷说道,冯县你觉得这副对联不错?冯县点头的,是啊,走,会会这位高僧。于是,几人步入禅院。老林抢先走在前面冲。到屋里喊道,有人吗?有贵客到。说着步入正房门。推门进屋。只见正厅内的观音座下一位老和尚。手拿着书,正给两个徒弟讲解着什么。看到老林推门进来。年轻的小徒弟起身相迎,林海说县长大人、冯县令驾到。快迎接吧,听到此话,老和尚沉思一下。这才慢慢起身。老林急了。说,是咱们县长亲自到了,你不能快点啊。老和尚还是不着急。只听身后有人笑道,哈哈,不急,冯县与郝师爷也同时步入。老林闪身一旁,冯县拱手笑道,老当家一向可好。冯某人。仓促到访,没有打扰老当家的雅兴吧?老方丈起身,双手合十道。不敢不敢,贵客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二人客套一番,宾主落座,其余人等另有坐处。一大一小两个徒弟,有的往火盆里加炭。有的沏茶倒水。

    方丈大道,敢问贵县高姓大名?冯县一笑,鄙人姓冯。免贵。还请问高增法号怎么称呼?方长道,贫僧法号(污尘)。还望贵县莫笑。哎,冯下摆摆手道,污尘。这个,这个,(川河纳污,万物归尘),高僧这个法号未免也有点儿太低调了吧。污尘道。想必冯县也是博学之人,比一般人见识超长。冯县一乐道,哪里哪里,博学实不敢当,爱学而已。在下听闻高增,高增也是文武全才之人呐,怎么如此高才却落到这贫寒之地,了此残生啊。污尘道。高才贫僧实不敢当。只是看破凡间俗世,不愿与世沉浮。也就远离尘世了。冯县道,高增请恕在下直言。我看高僧言谈。此前也绝非泛泛之辈,是不是有什么灾祸?或者是有什么大的是非才落到此落发吧。污尘脸色一沉。面有难色,冯县笑道,在下绝非恶意,也绝不追究什么,只是心中怎样想就怎样说出来。还望高增,见谅。污尘合十道,善哉善哉,冯县耳聪目明。心思缜密,贫僧敬佩,冯县道,莫要高抬我了。不过在下听闻高僧还上通医术,不知能否?不待冯县说完,污尘一笑道,好说,伸手过来,让贫僧把脉,冯县伸过手臂,污尘认真把脉,一会儿道。贵县贵体并无大碍。只是似乎有点心浮,还望凡事静心呀。冯县心中一惊但,高增不不仅会医病,还善于观心呀?

    污尘合十道,在下实属口随心动,顺嘴道来,还望贵县见谅,冯县一笑。二人喝茶交谈,甚是投机。说话间,两位徒弟地摆上斋饭。大家用过午饭,也就。告辞。走了。

    冯县等人骑马悠闲的走在回程的路上。郝师爷说。冯县与方丈,他的甚是投机呀,冯县道,此也着实是个高人呐,着实也看不出他以前的经历。在他身上也一定有点秘密。不过我的心思他倒是看了个透啊。郝师爷说,也确实是个高人呐。既然冯倩对高增有好感。不知对尼姑庵有兴趣吗?冯县眼前一亮,问,还有尼姑庙吗?好时也到。离观音庙几里地?有一个尼姑庵。有三个尼姑。是一个老尼姑与两个女弟子。冯县气的一举马鞭要打郝师爷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不说早说?郝师爷一抬手求饶道,小的错,是小的错。等我们以后有时间一定带你去看看如何。冯县收回手说到。那老尼姑有什么特长吗?郝师爷回答。听说是个半仙尼姑?什么看手相,算八字都是很准的。当初也是个高门之女,只不过命不好。家道中落,投亲亲败,成亲夫亡。于是落发出家了。冯县苦笑道,哎呀。这就是命啊,常言道,人好不如命好。这好人有好报的道理,不能说是骗人的,但也绝不是全对的。

    冬季的农村,在年前是结婚的好日子。农闲时期,这也是农村人的一大乐事。大村镇又有一家要举办喜事了。远亲近邻都来道喜帮忙。贫困的村民。面对这一件喜事。嗯。那自然也是拿出全部的积蓄。东挪西借的,尽量把喜事办的场面一些,热闹一些。18岁的小新郎。刘浩也穿着崭新的旧衣服。人五人六的。兴致之极。其中,安静民与方家父子也来帮忙。虽然这两家已成仇人,但对于本村的喜事,也是各尽其责吧。明日去20里外的村里迎娶新娘。今天下午,村中长辈、管事的要把明天的一切安排妥当,安排了村里几辆大小马车。这九辆马车今天下午都要给棚带红。最前面是灯笼放炮的。最后的车是。存放炮药的。中间什么新郎呀,亲属呀,管事的等等吧。安静民家的一辆小马车排在倒数第二,恰巧方天宝车在最后。方家是一批大菊花青的马,套一辆大车。管事的安排好一切之后。也到了晚饭时间,众人在新郎家小饮几杯,吃过晚饭,各自回家安歇。

    次日清晨五点多钟。新郎家几声炮响。炮声是告诉那些帮忙的人们。该来集合了。这种装填火药的三眼枪是农村办喜事。唯一的开路大炮。时间不大,各路人员到齐。主家以及管事的人。帮忙的人也渐渐热闹起来了。菜多肉少的饺子热腾腾的出锅了。让那些所有去迎亲的人多少先吃点。不是管饱的,一人几个饺子,再加碗面汤。大伙儿趁热吃点,感觉身上也舒服。柴秀才与那花夫妻也来帮忙,自然是少不了的。那些喜字啊,对联啦,自然也都是柴秀才的事儿。马花近来,也和邻居们混熟了。她和人们说说笑笑的,忙里忙外。孙大狗不知和刘家有什么亲戚关系,也赶着大车加入迎亲的队伍。

    九辆马车整装待发,冬日的清晨才是一夜最冷的时候,管事的一声令下,炮手的的三声炮响,大队人马出发了。小小的西北风吹在赶车人脸上发疼。一路的马蹄与铃声回响在漆黑的土路上。走在最前面的马车上两盏大红灯笼。照不到马前方的路。灯笼只是红,只是个样子。老人们都说马有夜眼。那就是他两条前腿内侧的那两块儿不长肉的黑点。这两个黑点差不多有半个鸡大。这种说法合理不合理?自然无人去解释,也不知道从古至今传说了多少代。可马这种家庭牲畜也确实可以走夜路。不知道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可以看见道路。人却是不行的。自然界各种动物的本能。是人不能攀比的,然而人是有头脑与智慧的。而这种智慧是有善恶之分的。善恶的本性是无法用各种道德。礼数可以挽回的,也不是各种学术与道教。可以改变的。也可以说是人性的永恒吧。走在马队最后面的方天宝。凶恶的目光注视着走在他前面的安静民。安静民的一匹小红马拉着小马车,那就是他寻仇。寻找出口恶气的目标。那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除掉他,方天宝一天也不会舒服。他爹与爷爷也是如此。恶根的基因,在这祖辈三代人的血脉里、骨髓中更是根深蒂固。

    一向为人善良老实的安静民。人性的性格和他的名字。是一样的,一个安静本分的人。然而,天性善良的人。并不是因为你本分就不会有仇人。上天不会眷顾你,你的命。也极有可能不会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马车队到了那座破败的石桥。桥面不宽,但有点儿长。赶车人大多对这里十里八乡的道路非常熟悉。迎亲的车队每逢过桥都要放炮三声,以示吉祥。炮响过后。有人喊道,过桥啦。人们挥动马鞭。大队车马摸黑上了桥。此时,西风欲烈。幽雪飘零。车马铃声急促。赶车人眯着眼睛,因为惧怕凉风寒雪的寒冷。而此时,方天宝却怒目圆睁,怒火已冲上他的脑门。此时他有要吃人的怒气凶相,只见它挥动长鞭急崔青马。超越安静民。由于桥面太窄。两辆车难以并行。也就在大青马的整个马身与安静民的车相挤的时候,方天宝长鞭一挥,打在安静民小红马的头上。嘴里还说声,操你妈的让一下,小红马一惊,鸣叫一声,强壮的大青马往前一冲,可怜的小红马连人带车一下子掉到桥下。大青马也静了下来。前车人员,虽然没看到,却也听到异常异常之声,感觉不对。有人大喊叫,哈,出事了,有车掉桥下了。所有车马就地停下,赶了过来。有人说这雪天路滑,有人说这也不应该呀,也有人将目光转向方天宝。此时,方天宝也装的像平常人一样说,我也没注意呀,风这样大,又有雪。我是一直紧跟着。闭着眼低着头的,大家也是无奈之极。打着灯笼下桥救人。只是人也早已断气。一车两命,早已魂飞天外了。其实大家也清楚,这座桥只要掉下去的人或是马,就没一个活的。这都多少年代的事实证明了。而离此八里地另外的一座桥,与此差不多的石桥,掉下去的人,大多不要说死,几乎连点伤都没有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从古至今。应该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喜事遇上丧事。虽也时有发生,但毕竟是少数的。无奈之中,管事的让一辆小马车速回报信。把人弄走,办理后事,留一人看守现场,其余的人还得继续赶路去迎娶新娘。

    新婚车马迎娶新娘回来,路上路过石桥村。天早已大亮。村民也早已将人和车弄走了。新婚照结。新丧必办。

    东歌西哭事常有,

    唯有今日喜悲分。

    恶人此时殊快意,

    善妇却有欲死心。

    村民们也有过来帮忙宝理丧事的。也有两头忙的。刘家办完喜事,也过来安慰一下。安静民老婆及家人。此时也就下午了。安静民老婆与父母。问出事的原因?大家都说没看到。因为当时风雪交加。都急着赶路,谁都没注意。也只有走在最后面的方天宝可能看到了。可他说当时在闭眼睡觉,什么也没看到。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点什么,但毕竟谁也没看到。老天爷也急得哭着下雪。可能也是老天爷,雪眼朦胧,看不清楚。这也不能怪老天爷不睁眼呀。

    当天夜里。安家父母与怀孕三个月的妻子,在寒冷的房中守着安静民的灵堂。三人毫无睡意。说几句不说几句的。都认为是方天宝害的。于是决定天亮后去县衙告状。

    刘浩这小子,当晚怎么还会将安静民的丧事放在心上?新婚之夜,春宵一刻值千金呀。都说人心向善,全村的人当晚也就议论一下此事罢了。当然也有兴奋的,可谁又能真的把此事真正的放在心上呢?这就是现实中的世道,也是现实中的人心。从古至今如此。从今到永远,似乎也是如此。

    第二天早晨,安静民父母去县衙告状。诉说此事。县衙也派人来调查,但必定是一无人证。二无证据,又是雪天路滑的,自然无法断定。一连三天都是如此。县衙最后是怒目而去。绝对是不管了。

    三天后,新的廊六号赶马车送新娘回门了。阿佳也出殡了。此事似乎也就。了结了。安静您老婆回娘家了,这一走就是一年多。

    话说方天宝家是几代单传,可恰恰到了方天宝这一辈。他老婆是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孩儿。把个方家人给急的也是没办法。想让老婆再生个儿子。可方天宝老婆却再也生不出来了。也许是方家命中有子,也许是别的原因。哎呦。就是在方家被砍树的。第二年。刚入秋的时候。方天宝夫妻在天未亮时,听到有婴儿哭声。二人奇怪,出门查看。父亲的怀里。抱着一个包裹严实的小婴儿。原来是方天宝父亲先听到的,他只穿了一件裤头就出来看怎么回事儿。看是一个婴儿,就抱了起来。三人簇拥着进的房间,解开严实的小棉被。一看,原来是一个多月大的男婴。见此情景,三人是喜笑颜开,行了。这是上天所赐。也算是方家有后了。此事不大,却也在一天之内传遍了全村。村民都对这事儿也不在意。方家富裕。也正好缺个男孩。养不起孩子的人家也会送人。这也正常,没什么奇怪的。方家给孩子起名(方大全。)意思是,此子却成全了一家人全部的心愿。如今,方大全已经五岁了。他比柴秀才家的儿子。柴进人大几个月?这一转眼都是五年前的事儿了。真是日月如梭呀。

    前一时期安静民的老婆也回来了。

    她照顾年迈的公婆,听说他由于过度伤心,腹中之子也流产了。在这几年之中,县衙中的老林由于对柴秀才的私恨,有事没事的总是在他人面前说柴秀才的坏话。再加上他的下牙的身份,人们多少对他也有所顾及,柴秀才教书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没想到如今流落到在本村教学的地步了。这是他绝对没想到的。然而。这对他也是一个意外之喜。总之,今年的春节是有着落了,哎,过了一年再说一年吧,也只能如此了。

    柴秀才在家中。教儿子认字。突然听到门外有人高喊,柴老师,在家吗?一家人一听就知道是赶车拉货的孙大狗。在这几年中,孙大狗经常向他们请教学习。几年的学习,让孙大狗这个粗壮的年轻人增进不少。一般常用的字,他几乎全会了。大部分时间,那个本村的刘浩也和他一起来学习。他两人关系特别好。如今,刘浩已是。一儿一女的父亲了。刘浩和孙大狗二人进来。老柴夫妻起身相迎,孙大狗笑道,多谢柴老师这几年的教导,给您添了不少麻烦,这也快过年了,给你送点年货,算是一点心意。二人一人一份放在炕上,柴家夫妻客气道,这怎么好呀?几人客气一番之后。也就各自归去了。

    老柴望着二人走去的背影,摇头笑道。这年轻人呐。哎,怎么说呀,人是好人,可干这苦力的活?基本上没人对学习。,费这么大劲呀。是有出息的人呐。

    方家自从有了这个方大全的儿子以后。那简直是一家人,每天都是开心的。这个小泉更是全家人的开心果。这一家子虽然蛮横无理,更没什么知识文化。大字不识几个?对于这个儿子。是更不教什么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亲,一个爱,一个娇生惯养。他们不像一些有素质、有文化修养的人那样对外人说。这孩子虽然是我领养的。可是我们一直把他当成亲生的看待。一定要让他知道感恩,懂得爱等等。这些这一切的道理,对他们来一家人来说。那就是去他妈的。什么你妈的做人道理?懂得感恩,这都是扯不着的废话。只要方大全一哭一闹,方天宝那是怒斥他三个女儿和老婆,说道。你们是瞎了还是聋了?你们怎么看孩子的?儿子哭了你们看不到吗?为这事儿,他三个女儿都挨过放天宝的打。以至于方大全大一点后,和邻居小孩们打了架。如果自家孩子打到了别人家的孩子,那方天宝一家人高兴。回来抱着夸奖。但表面还装模作样的,去给被打的孩子家长赔礼道歉。如果方大全被打了。这一家人那可简直真疯了,那护犊子护的厉害。回家后再交教育方大全,以后再打架,往死里干,咱不能吃亏。什么东西是咱的,就绝不能给别人,咱家的地。也不能让别人霸占。这种思想也就深深的扎根在方大全幼小的心灵里了。这也是让他长大以后,致死不变的,当人做混子的哲学理念。哼哼。

    过完年后,柴秀才继续在本村教学。学生们大小良莠不齐,智商相差更大。有的学生不能说过目不忘。但学起来也很快。有的学生不能说打死学不会。大概学过就忘。那是打死也记不起来。不知道哪个国家一个名人叫。华罗庚的。他说过一句名言是。(知识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知识确实出于勤奋。不学习是没有成绩的,可这天才怎么积累呀?就拿老吴家这个儿子吴桂明。来说吧。那是今天学了一,明天忘了二。一撇一捺,一个大,就一个人字。就是怎么教也不学不会。大冬天的,把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急出一头汗。这个人字也写不好,也真不知道那个外国名人。华罗庚对此有什么看法?也许他知道。怎样让这个看似聪明而内心却是一头猪的孩子?怎样把勤奋积累成天才?

    那个临近村的。小男孩似的牛君君还算成绩平平。虽说天分不高。什么字多教几遍也还能学会。他家中祖传制作芝麻糖,手艺不错。有时也给老师带着。有点特殊的手艺的人家。多少比正常人家的生活好一点。这个牛军君却是个另类女孩儿,总是喜欢。拿根棒槌玩。就是农村人捶布的木头棒槌,是枣木制作的,特别沉。你说一个女孩子,没事总是拿个棒槌鼓弄着玩,这沉乎乎的,让谁看了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啊。有一天,观音庙的污尘老和尚来北村里给人看病。看到牛军军甚是喜爱。牛军军拿着棒槌和污尘玩,从那以后,污尘就教牛君君子一些民间武术。牛君君也爱学。这一晃就多少年过去了?

    192几年夏天,国民军阀混战,全国人心惶惶,老百姓们是躲事儿也躲不过来。石有三的军队。被东北奉军张作霖追到了。大村镇附近。当时是天不作美。大雨瓢泼,河水暴涨。逃命的军队无法过河。小桥早已被洪水冲的看不见了踪影。就算有几条小船这样大的洪水。小船也是无法通过的。河边倒是有个破败而无人看守的龙王庙,当官的入庙求龙王不要下雨了。又是磕头又是烧香的求了好一阵。出门一看,乌云压顶翻腾而过,雨是越下越大。这天也到了傍晚时间,基本也全黑了。一道闪电划过,把这个当官的给气的回到庙。就给了那个泥塑的老龙王一个耳光。怒气走出。石友三听说此事,命人一刀,结果了那个当官的命。你说这种人的思维怎么就?就能统领军队了,也真是怪哉。这泥塑的龙王还真的能管住天上下雨不下雨的事儿啊。哎,又是长叹一声。迷信又害死了多少人?其实,这并不是迷信害人,是人自己在害自己。不是也有人不信神佛吗?也包括那些庙里的和尚,他们之中也有外表让人烧香拜佛,而自己却不信那一套的。这迷信与不迷信,与有文化没文化并没有关系,各种人群也都有信与不信的。

    石友三斩了打龙王的官,看天上下的雨很大。天黑了,后面追兵也快到了。没办法了。用十分钟通知各部队,不管这一套那一套的了,逃命要紧,只要过了河就可以保住命。让人们各想办法。造木头也好,找门板也罢,速速过河集结。一切物资装备都不要了,其实也没有多少装备和物资了。一路逃命,早丢的差不多了,此时千军万马像下饺子一样都往河里跳。也是车马装备全部入河,绝不能留给敌人。混乱的战争也不知道要了多少人的命。这死在河水中的军兵们。谁又能记住他们的姓名。此次战役。国人又有几个人知道?然而,记住此事又有何用?石有三他这次过河,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几十年以后。人们还经常到河塘里的沙子中。捡拾到大洋以及各种宝贝,此事绝对真实。也就是在2010年以前,还有不少人在这个河河滩中寻找宝贝。在199几年的一次洪水过后,河床上寻宝的人员众多。有收古董的商贩在河岸上等着收购。直到今天,此河附近的村民还能说出。许多此类的奇闻异事。

    一夜的雷声雨声,伴随着枪炮声早已结束了。凤军追到,看到河水也没办法。连夜回军了,次日的清晨却是烈日高升,晴空万里。方家却迎来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昨夜在石有三的军兵们跳河逃命的时候。有一辆拉物资的牛车。拉车的大母牛。看到看到军兵跳河。老母牛鄙视他们,心说。四散奔跑。逃命不好吗?真他妈笨死了。于是翘着牛逼,拉着车溜达了。老母牛拉着一车物资。漫无目的的游走,它也是神使鬼差的一直走进了方天宝的院子里。方天宝的爷爷这几天也有。发财前之前的预兆,总是感觉有好事儿。感觉非常明显。一家人或多或少也都有这种感觉。这是人的第六感觉。与神鬼绝无丝毫关系。早上的一车物资,也着实让方家发了笔大财。不能说是全县首富吧,但在十里八村的也数一数二的了。而人品的好坏。与是否节俭毫无关联的。大多数人们认为,无德之人败家。此话也不是全对的,方家父子也是挺会过的。知道勤俭持家,虽然发了财,但也不至于挥霍。一家人重新盖了新房,建了大院儿。一家人又请来远亲近邻。前来庆贺乔迁新居,活跃的气氛之中。又有一个喜事。就是那头拉来物资的。功臣老母牛又产下一只小牛。这可真是喜上加喜,一家人真是乐翻天了。亲朋好友纷纷举杯祝贺。方老爷子领着小孙子方大全,在院中放起鞭炮。二起脚。真是!

    天眷奸人

    人逢喜事精神爽。

    好事连连亲友多。

    新居落成牛添喜。

    放起鞭炮敲起锣。

    世俗之人永远是这样,不管你人品好坏。只要有钱有势,就会有亲朋好友。这于笑贫不笑娼,也大同小异。那么,这世上什么人会没朋友呢?那就是穷在大街无人问了。穷在大街的人。也是不论人品好坏。极少会有人理你。无论什么样的人,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如今方家发财了,有钱了,人缘自然也就更好了。

    常言道,物极必反。这句话也不全是真理。也只能说在某一方面是对的。方家庆贺完之后,方天宝的爷爷病了。那是煎汤熬药的,服饰也不见好。人的孝心与人品的善恶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方天宝父子对这老头。也是挺孝顺的。正在这时,邻村一家的母牛也生了一只小牛。大概也七八天了,老母牛死了,小牛犊失去了母亲,没了奶吃也会饿的。方天宝用几个小钱将这样小牛买了回来。他心里想的倒是挺美。让家中这只大母牛同时喂养两只小牛犊。自己又赚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母牛是死活不让这只领来的小牛犊吃奶。大母牛很宁。不是用头顶,他就是用脚踢它。急得方天宝。狠狠的打这只大母牛。就这样一直僵持了两天。把领来的这只小小牛犊饿的整天直叫,大母牛也被折腾的够呛。方天宝父子也急得够呛。这天清晨,方天宝又急了,硬是让小牛犊让他吃老母牛奶。天宝父亲拽着牛头。正在父子俩较劲的时候,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大母牛不让自己生的小牛吃奶了,而是用舌头去舔领来的那只小牛犊。舔的那个仔细,那个认真,舔起来没完没了。

    正在这时,观音庙的污尘和尚来了。他是来给方爷看病的。前几日,方家为老爷子的病。去请污尘和尚,请了几次。不是有事分不开身,就是不在庙里。鱼尘和尚也素闻方家父子为人,不想来?可是方家三番五次的来请。又送来不少礼物。污尘也觉得情面上过不去,于是今天早上过来看看。正赶上大母牛认亲。他舔小牛犊的目的是让。这头牛身上有自己的味道。这他们牛家从认亲的隆重仪式。但这可不是只走个形式。实际意义上,他要抛弃自己亲生的小牛。来当这只认领小牛的母亲了。他的行为与方天宝领养方大全的心情和心思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天性无私的爱。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更不需要对外人说,他虽然是我领养的,但我会把他当成亲生的一样来看待。等一类的废话。这种废话是虚伪的。是说给别人听的,是在表现自己,而真正的爱是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这种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爱。在人类中。是不分人群、国籍、高低贵贱的,牛也是如此,这种真爱是不需要什么专家讲师,或者是圣贤去教你。或任何人去怎样做的。方天宝与大母牛。不会说,更不会写。却真实的做到了。而相反的是。有一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也许连这只牛都不如,就更不用说这个天性恶劣的放天宝了。

    方家父子见到污尘和尚的到来,也顾不上牛了。赶紧将老大和尚迎进屋中,为老头儿看病。和尚认真的为老头儿把脉之后。皱了一下眉。平静的走出了房间,方家父子不解。追问病情如何?大和尚没吱声儿。似乎在用心用力想什么。不觉中走出了院子,来到街上。大和尚两天想了半天,最后摇摇头说。贫僧实在无力回天了,料理后事吧。方家父子很无奈。他们绝对相信这个大和尚的话。因为他们知道。全县最权威的医生。就是这个大和尚,虽然他不常给人治病。但却绝对权威的。

    此时,迎面走来了一个老尼姑。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二人本是老相识,污尘问老尼姑要去哪里?老尼姑说。有个孤身老人将这孩子送到庙里。说是自己都养不活了,为了让小孩有条活路。才送到庙里,可是庙里日子也不好过。所以想带孩子到村里。给她找个。可以养活他的人家。有多事的村民说。安静民死后。他老婆没有在嫁,只身照顾两个老人。虽然家境不太富裕,一家人却是心地善良。大和尚与老尼姑同意。于是就往安静民家友去。

    正在此时,孙大全不知从哪冒了出来,这小子。是二不二三不三的,极没礼貌。方天宝急忙拉大全,对老尼姑说。师太擅长看相算命。嗯。今儿能不能麻烦太师给犬子看一看?老尼姑没说话,用手住摸着方大全的头,仔细看了看。然后又看我手相说道。贤郎命硬而长。往后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放心吧。此子一生几乎无病无灾。话虽不多,但说的方家父子。很高兴。也有点儿迷糊。这命有多硬多长?有什么事做,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尼姑没说走了。

    方家父子无奈,只得转身回家看牛看老头。此时,院里的大母牛。也完成了它的认亲仪式。饿了两天的小牛也吃了一会儿奶。看样子差不多也该快吃饱了。怎么也得给另外一只小牛留点奶呀,不能让一只小牛吃完呀。赶走这头小牛,牵过另一只小牛。可大母牛却怎么也不让亲生的小牛吃奶了。正在着急之时,方天宝老婆急急的的走出来说。老爷子没气儿了。父子二人进屋一看。还真是,办丧事吧?等父子二人走出房间时。大母牛用头把亲生小牛顶在墙上,顶死了。新认领的小牛却在吃奶。父子俩心疼又无奈。从屋里拿出二碮脚,在院子门口放了几声。表示家中老了人了。死了人了也就是。听到炮声的村民们。也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了。这也是这一地区的风俗习惯。帮忙办理丧尸的人。陆续来了。大和尚与老尼姑。又被请了回来。好让二人念念经文,超度一下在天亡灵。有人看到刚死的小牛,就问怎么回事?多嘴的方大全一五一十的说了个明白。大和尚无尘。见多识广。为大家讲说?那母牛认子的性格与本性?听完大和尚的话,众人心情不一。而此时,有偷着乐的,有说活该的,也有人说小牛肚肉嫩好吃。

    此时,村中老一辈人,有头有脸的人来了。红白喜事灶上的人也来了。有人开始。宰那只小牛犊了。剥皮割肉好不熟练,柴秀才也领着妻子、儿子来了。嘿嘿。给方家帮忙是次要的,在这儿能吃点好的才是主要的。这方家财大气粗,自然也是有酒有肉。再加上刚死的小牛犊,真是死的早不如死的巧啊。这灶上的师傅们办事也真是有点儿太麻利。刚到或者没到下午,在院里街里早已是牛肉飘香了。啥也别说了,管事的一声令下,开饭。你看这屋里院里摆了几桌的酒菜,早已上齐了。人饿极了会红眼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这人饿极了,做饭也是出奇的快,而且还好,道理似乎不太符合情理。而这不符合情理的事情。却做事合情合理。这似乎是不太在意。之外的意思吗?

    此时的方家一家人除了方大全外,几乎心情都不太好。没什么心思喝酒吃肉。可这些远亲近邻和来帮忙的人们。新情是很好的。他们一边喝着酒,用筷子夹着肉。偷笑道,我们吃的这牛肉。真是比吃他爹得肉,还让他心疼了。大伙儿也不敢大笑。也都偷偷的点头称是。

    大和尚与老尼姑同坐一桌。几个素菜。二人吃的很满意,此时柴秀才拿瓶酒过来与二人喝几杯。二人也不推辞。三人虽然境界不同。但学识相同。彼此也都是老相识。还是谈得来。如果这桌上再换一个人,那气氛就不会很融洽了。

    这个丧事是大操大办,一连三天,唱戏的也请了,事也完了。这在这穷困的年代,人们也实实在在的吃了几天饱饭。可是人要知道感恩的呀。有许多人真是不知道感恩。这是应该感谢牛死的是时候,还是感谢他家老爷子死的是时候?哎,管他呢,反正是吃了。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不过也确实有人希望他家再次一个。也好,能能够再吃几天。尊敬的读者,你说这都是什么人呐?说实话,要是我在场,我也是那样。

    大村镇也就在这样动荡的年代过了几年。老百姓难过的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柴秀才家的儿子柴进人也十二三岁了。这小子倒是生得一脸帅气,四方大脸,很随他妈。也是天资聪明,再加上出身书香家庭。自然和柴秀才学了不少的知识。也看了不少的书。也可以说是本村的一个小文人了。可相反的是,方家这小子可就不一样了。不大一个字儿,可坏劲儿却超过了方家的祖宗三代。人家常说。跟什么人学什么人,那跟着好人。做的比好人还好。又怎么解释呢?可跟着坏人,却成了最坏的人。比师傅还坏。这是不是就是天性的问题了呢?常言道,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这一点儿都不错。他与本村儿。有娘生没爹管的小子,关系特别好,此人叫王二蛋。这个王二蛋是一个彻头彻尾尾的小坏蛋。他比方大全大两岁。

    这小子平时偷偷摸摸的还不算,还长着带着方大全偷看女厕所,为此事,俩小子还被打过几次。可方天宝对此事非但不好好管教教自家孩子。相反,还护犊子,和人家吵架或动手。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临村的牛君君也跟随着日月的轮回长大了。这孩子虽然学习一般。但平常用的字大部分都会写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在农村还是非常少见的。他家的邻居也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小姑娘,名叫赵东芝。东芝的爹是个不务正业的老混子,那是赌博打老婆。那是坏人干的事儿。他都几乎干遍了。基本上可以说是打瞎子,骂哑巴。敲寡妇门,挖绝护坟,无所不用其极。为此,他老婆也惹不起他,偷偷的跟别的男人跑了。东芝的父亲对孩子也是爱管不管,冬之饿了,就像个吃百家饭的小乞丐。平日牛君君就和东芝一起玩,更是她家蹭饭的常客。也多亏牛家人本性善良,可怜这个小姑娘。哎,社会也就这一个样,在什么年代都有善人与恶人。什么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啊,简直就是放屁。大和尚,污尘还是常来看看刘君君。老和尚也特别喜欢这个小丫头。牛君君还是总喜欢拿着木头棒槌武来舞去。他的父母也习惯了。所以。也不多说什么了。有时候他奶奶说她,等你嫁了人还玩儿不玩儿这个。逗得大伙儿直笑。可牛君罗却不理那一套。

    牛君君娃娃亲的男人,离柴家不远。离方家更近。哎。错对门。是柴秀才家的近亲,名叫岳文。这小子生的比较文弱。有点瘦高的样子,学习也还可以。这些人的文字都是跟柴秀才学到的。虽然老柴谈不上什么桃李满天下。但这也是个小小的成就吧。更是个小小的荣耀。

    当初老尼姑送给安静民老婆的那个小丫头,如今也十几岁了。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他和刘浩家的孩子差不多大。两个孩子也常来往。刘浩依然和孙大狗关系特好。时常还有点儿神秘的活动。不过,村民也都不以为然。

    留不住的光阴,阻挡不住的岁月。方大全十五六岁时偷了自家的钱,在王二蛋的带领下,去县里嫖娼了。这两个小坏蛋在城里混了两天,认识了一个惯偷大哥,外号飞天仓鼠。这只仓鼠二十三四岁。长得瘦小枯干,一双发亮的小老鼠眼儿。他一见方大全二人,就看出这俩小子和自己是一路的人。于是主动搭讪请二人喝酒。互报姓名,然后八拜结交。落后贫困的农村。说书唱戏的是经常事儿。像是三国的评书,包公的戏,村里人也没少。听,没少看,当然也包括这三个小混子。讲义气、够哥们儿是他们的信条。可三人手头的钱还是不多。仓鼠偷窃技术也不是很好。再说也是全国民众贫穷的年代。

    也可怜这只瘦小的仓鼠,没有多少油水可吃。正在此时,方天宝父子到县城找到儿子。连王二蛋一起带回了村。只身的小仓鼠也是一头东一头西一头的。比个流浪猫还惨。

    这世界什么玩意儿似乎都有走运的时候。可也是什么人都有倒霉的时候。当然,这也是发生在老林身上的一个笑话。所有认识老林的人也都认为。他虽然是一个家大小人。什么钱和物,只要到了他手里。就别再找出手。也都知道此人小心眼儿。男人常年不回家。家中老婆如果靠人。那对南安人来说是一个鸡蛋的耻辱。所有了解。老林的人都认为。林海会把老婆当成命根儿。可能别人多看一眼,他就会和别人急。其结果大家都想错了,原因如下。

    老林在县衙里混的越来越不好,他还想往上爬。他想个郝师爷一样。在冯县道面前当个红人,因为他也有这个能力,也有这样的文采。他平时也不断努力过,但都没用。于是,他想在冯现老婆生日之际,为冯县的夫人送一份大礼。趁机往上爬一爬。可这大礼也是需要钱的,借钱的事儿是没戏了。平日讨好郝师爷和冯县也花了不少钱。所以也没多少积蓄。于是他向老家老婆写信。要求老婆从家中或是别的地方尽量多弄点钱。信中有一段话是的,意思是。他在这里办错了事儿,事儿有点儿大。需要钱、疏通关系等。他们那里有个有钱人,似乎非常欣赏他老婆。让他老婆尽量讨好一下对方,借点钱。如果对方高兴了,这钱就可以不用还了。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似乎很明白了。就是让他老婆卖一下吧。老林也是大意,信写好了,装进信封,没封口,戴在身上。他是觉得那写的不太多。回头想改一下。此时,有人到县衙。求人办事请客。老林也跟着去了。在钱老板家饭店喝多了。喝多的原因是他最近心情不太好。这种受不了冷漠的人。是个总想在众人面前显示的人。却总是显示不出来。所以他心情很不好。今儿这顿饭还是他装着样子。舔着脸来的。其实人家不太欢迎他。当他喝多以后。趴在桌上信掉了出来。有好事的人偷偷看了一下。看完小声的就笑了。众人也好奇。也过来看。这些人也不管是好心还是歹意?就又偷偷的把信给他放回去了,扶他回去休息了。几个人商量好。静观其变,谁也不要声张。

    时间过了一个多月,钱还真的来了。20块大洋,从内蒙的专人信件一起来的。众人心知肚明,但绝不多嘴。冯小的老婆是属老鼠的。这小娘们总想要一只金老鼠。以示自己的吉祥。老林找到机会。夸下海口,为他老婆送一只金老鼠。冯县虽然知道他的为人。但此次老林这样的大出血,也着实让他感动。他和老林说。你的文采和能力我知道。郝师爷也确实需要一个得力的帮手。回头再说吧。听到这样的话,老林心里非常喜悦。这个平时出一个铜板都心痛肝痛的人。心中非常清楚,只要这次成功了,他和郝师爷就可以平起平坐。那找他办事的人可就多了,到时候别说一个金老鼠了,就是十个。也就是不出两年就能挣回来。于是他又买了点点水果送给冯县夫人。说是要在他生日晚宴上送他一只金老鼠。说钱已经给了金店的人了。此时,正在打造。把个县长夫人高兴了一晚上没睡好觉。

    而此时,那只发饿的发慌的仓鼠,一连几天也没偷到东西。倒霉的仓鼠,好容易偷点粮食也没法吃。又找到一户人家换点干粮。吃饱了。饿。又等到夜晚发。发现一个很不错的人家偷了点儿衣服。卖给了县城的典当行,出去了几天没收获,又溜回了县城。还行。天意中又偷点小钱,眼看天快黑了。他想找个酒馆喝两杯。然后找个要钱少的老妓女睡一宿。正当他在街上溜达时。给县长夫人祝寿的人们。来到了钱老板的饭店。人们在饭店门口说说笑笑。老林迈着端庄的步子。像个学者一样讲着高尚的道理。捧着冯县长夫人的臭脚。怀里很在意的抱着一只小布包。他的举动,被一双小老鼠眼睛。死死的盯住了。

    民间有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个耍马戏的。驯服了一只豹子。是只金钱豹。有一个很财的人,只看到了豹子身上的钱。却没有注意豹子,伸手去豹子身上抓钱。这一抓,让豹子咬死了。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也反映了。贪财人不顾危险不要命,或者说不计后果的行为。如今这样这群人是县衙的。小仓鼠不是不知道,但利益让他顾不上危险了。这个老林也是。如果小金老鼠打造好后,你直接送给县长夫人不就行了吗?不。那不行。这不是他的行事风格,他最得意的是想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也顺便让众人知道。他和县长的关系。好让人们对他另眼看待,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只可惜包里这个精致的盒子里面。的那只小金老鼠。让仓鼠给换成石头了。那是因为他偷的衣服里。有一件和那个包盒子的布是一个颜色。仓鼠发财了。可在众人喝酒最高潮的时候。老林下给县长夫人的盒子里。却变成了一块石头。气的夫人饭也不吃了,走了。闹的全场没电了。冯县也是无奈,他知道老林是一定买了金老鼠的。至于怎么变成石头了,是谁偷的换的,他真不知道,也猜不出来。他总认为是在场的人所为的。可这人是谁?他也不知道。

    林海的整个头都急红了。恼怒中他硬说是饭店有人偷了。硬让饭店老板给个合理说法。钱老板也急了。冯县的这桌饭也白吃了。钱老板又赔了。你说这事儿和谁说理去呀?田老板也急得有点想哭。

    飞天猎鼠这只小仓鼠。常到金店去玩,他和金店老板是老熟人。以前偷到的东西都卖给这个老板了。正巧。金店的老板。加工好老林的小金老鼠。老板给他讲了。金钱豹的故事。仓鼠说,利益与风险同在。夜晚,飞鼠潜入老林房间,偷换了金老鼠。

    第二天中午,县长夫人的气才小了点儿。这个有脾气的大家小姐出身的县长夫人。哪里受过这个气?过生日,有人送他一块烂石头。县长也有点儿懵。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他只能劝劝自己老婆。这劝了一上午,才把夫人给哄高兴了。到了中午,厨师做了一桌好饭,摆的很丰盛。也全是夫人爱吃的。此时,夫人的气也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二人高兴的刚刚做到餐桌上。郝师爷提一壶美酒笑兮兮的进来。冯县一看,说。看郝师爷就知道你心情好了。为您送酒来了。夫人也端着架子笑问,哎,郝师爷拿的什么好酒啊?郝师爷说道,十年花雕,世间少见了好酒。夫人惊喜道,是吗?哪来的?师爷说,嗨。这不是昨晚在钱老板那吃饭没给钱吗?他急的没辙了,拿出多年珍藏的好酒让夫人高兴一下。也好要回他的饭钱了。夫人乐了,说。这事其实和钱老板没有过啥关系。就是那老林,真的气死我了。冯县招呼师爷一起喝点,客气一下后也就入座了。打开瓶盖。一股酒香也散满了全屋。夫人说真是好酒。三人各自斟上,共同举杯干一个。大家齐声道好酒。。边吃边谈中。师爷讲老林如何为家要钱,如何到金店定制金老鼠的事儿,当笑话聊了出来。冯县笑了。这老林可真是煞费苦心呀。没想到夫人气又来了,他一拍桌子,怒道。这是什么东西?为了往上爬,让老婆出去卖吗?县长一挥手道,行啦,世界这么大了,什么人都有,以后少理他不就完了吗?就这样没两天时间,几乎全县城的人都知道这事儿了。林海知道之后,气的病了半个月。

    飞天夜鼠得到老金金老鼠后,就来到了大村镇。正巧看到王玩的。像只傻猴子一样坐在村口的土堆上,见到大哥飞鼠的到来,十分开心。他一蹦一跳的迎接飞鼠,二人说笑几句就去方家找。方家全,方贤郎了。(方贤郎)这个名字的由来?是那天老尼姑为方家全。看命算卦的时候,顺手顺口说了一句。贤郎以后还有很多事做。所以贤郎这两个字。就被村民流传开了。加上他姓方。后来咱们就一直叫他方贤郎。

    厚重的木制大门开着,二人直接进来,方天宝正在院子里晒粮食。见二人到来,为什么事?二的大介绍来人,方大全从屋里跑出来。和爹说这是他大哥飞天艺术等等。方天宝迟疑着把二人让进屋里。天宝老婆也挺懂事,客气的端上茶来。仓鼠说,方叔。二位老弟。哥昨晚发了个小财。大家问什么小财?飞鼠得意的将一个小布包放在炕桌上。然后得意的慢慢打开。展现在人们没眼前的,是一只精致的黄金小老鼠。看到这样漂亮的。黄金小老鼠。方天宝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在他眼里,可没有什么好坏人之分,也就只有利益。见到这只金老鼠,它的眼睛可就直了。讨好的向仓鼠说,大侄子。这可是真是个好东西呀,让叔叔看看行不?飞天夜鼠豪爽大方的说叔。别说,这只金老鼠就送你了。就当是我给你的见面礼怎么样?听到此话。方天宝的脸上都乐得开花了,可嘴里却说,不,不,哎,那怎么能行,叔也不能白要你的呀。说着话。把小金鼠拿在手里,那是翻过过来调过去的这个看呀。说这个好呀,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呀。这怎么也得值十块大洋吧?仓鼠道,大叔,这只鼠就是20个大洋也不行啊。天宝边笑边看,说是,是,此时大全的两个姐姐也进来,看到父亲手里的稀罕物,也是特别喜欢,也想看看。他们拿着,看着,笑着。嗯。拿走给他娘看去了。走人了。方天宝也跟了出去,一会儿,拿回三块大洋递给仓鼠,说,大侄子,你送大叔的见面礼我收下了,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这三块大洋你拿着,别嫌少。也是叔的一点心意,二人客气一下,仓鼠接过大洋,又分给二蛋一块。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二蛋道谢,收下了天宝,让老婆和孩子们做一桌好菜,要与这哥仨好好喝点。此时,方大全。方贤良的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和三姐帮母亲做好饭菜,放大全与仓鼠。二蛋四人一桌,套着近乎喝着酒,简直是一家人一样。无意之中,天宝想起前几年那个老尼姑为儿子大全看相时说的话。他说,贤郎命硬,以后还要有许多事要做。到今天才明白老尼姑的话了。原来儿子以后要入盗行。于是他说,飞天仓鼠也好。夜鼠也吧。总之,水浒上有一个古上早石千,那是一个高人。和你这只鼠差不多。如今,你和我儿子是朋友,是弟兄。你们好好干。老叔支持你们。这从古至今也是行行出状元,这可能也该是大全命中注定的事儿。这也是。当初那个老尼姑可能早就看出来了,只是没有说明。但我今天是看明白了。既然是命中注定的事。那就好好干。但有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那就是不能被招安。你们也都知道水浒上的英雄们。是被招安了。以后才没命的。这是前车之鉴。你们一定要记住。哥仨都点头称是,几人的酒喝的很高兴,很痛快。二蛋和大全也脱了上衣。天宝又说。常言道,在干什么,吆喝什么,干什么练什么。常言道,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对不?飞天仓鼠说,叔叔说的太对了,你放心,我拜过师。这二位兄弟,我也会好好教他们的。方天宝说,好。那就好。你们也好好练,另外,我再给你们说点你们必须注意的事儿。那就是国共两党闹得厉害。但他们怎样闹,和咱没关系。咱谁也惹不起。国军在明,共产党在暗,你们都躲着点。另外,我告诉你们,一定要保守秘密。哥仨问怎么回事儿?天宝说。咱们村那个刘浩和孙大狗好像是共产党。咱们不要惹他们,躲着点儿。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哥咋到。咱管他什么党,和咱没关系,咱干咱的就行了,四点意见一致。喝酒吃饭。从此之后。这哥仨是经常神出鬼没。村中人也不怎么注意,但,都能想到这仨小子不会干什么好事儿。毕竟都不关自己的事。人总要想办法过好自己的。哎。

    牛君君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拿个棒槌在院子里瞎舞弄。老母鸡下了蛋,咯咯哒哒的叫了起来。奶奶抓把粮食喂鸡,母亲去拿鸡蛋。邻家的母鸡也溜达过来,和自家的母鸡抢吃的。牛君君用脚踢。往外赶。可邻家的老母鸡就是不走。牛罗君一生气。一棒腿丢出去。可就把邻家的鸡给砸死了。父亲竟正巧看到邻家女人经过的身影。怕找麻烦。于是急忙把死鸡提进了屋。一家也没吱声。也不知怎么配合的。这样好。正好牛君君最近馋的够呛。爷爷将鸡腿毛开膛炖了。妈妈把鸡毛拿出去埋掉了。牛君君多吃鸡肉,一家人多喝汤。这天晚上,一家人吃的挺好,从此以后,只要邻家的鸡步入牛家的院子,那就是死路一条。牛君君的棒槌打的非常准,从来不需要打第二下。这于老和尚的调教是分不开的。

    当然,老和尚并不是教牛君君用棒槌打鸡的。这也是凑巧发生的事。可谁知道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呢?有时候邻家的人眼见着自家就进了牛家院,进去一看,就找不到了。因为总是丢鸡。谁家不心疼啊?为这事,牛家和别人家也吵过几次嘴。家人也劝君君,以后不用不能这样了,都是一个村儿的。一条街的。不沾亲带故的,也是总这样下去不好,可这个天性馋嘴的小丫头吃惯了甜头。就不放手。于是,他就常到村外打别人家的鸡。然后藏起来。等没人的时候。再偷偷带回家。本身从小就身身强体壮的牛君君。再加上这鸡的营养。找到十五六岁。已经和一个粗大小伙子一样了。人家别人家的女孩小时儿不听话。然后越来越大,越懂事。可这个牛君君似乎与别人家的女孩相反。她到不是不听话。她也怕父母生气。连她未来婆婆的话也听,也很孝。在她心里。早已把那个。未尽嫁入家门的婆婆当成亲妈了。因为两村很近。也是常来常往。可就是对外人不行。谁要是惹到她一点儿。那是一蹦多高,一手一只小棒槌。就要和人家玩命。一闹,就像个三四十岁的泼妇一样。他的那个未婚夫。虽然个子不低,但有点瘦。他一见这个未娶进门的老婆,心里就害怕。可他母亲也不知道哪根筋儿不对,她特别喜欢这个牛君君。都说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个牛君君和未婚夫也着实不像一家人。但却实实在在的成了一家人。看来这民间的真理。也有错的时候啊。

    孙大狗赶着马车来到大村镇。他家养的那只大狗也时刻跟随着他左右。在车前车后跑来跑去。常言道,什么人养什么狗。他养的这只狗,已经不是他养的第一条狗了。他养的狗总是和他一样,生长的那样健壮,高大,粗壮。车上还坐着一个外地人。是从东北来的。是个老共产党。由于工作原因。到这里来开展工作了。刘浩,是他发展了多年的队员。非常值得信任。二人的老师是柴秀才。这时间一长。柴老头对这二人为什么那样喜欢学习?也了解了。但彼此都没说透。柴秀才的儿子也十七八了。他和刘浩的关系很好,走的很近。刘浩家今天来客人了,自然炒俩菜,喝上几杯。几人喝的正高兴。柴荣来了。都是当家的侄子,也不是外人。平时的秘密是柴荣也多少知道一点儿。所以有什么事情。也不背着他。刘浩见柴荣来了,也招呼他入座,让这位小朋友也多少喝一点。几个人继续自己的话题,说是日本人在那里要建什么满洲国等。而这位新来的共产党宋海强。还会说几句日本话。柴荣觉得好玩儿,就学了几句。宋海强说,小老弟不用着急。以后我就住你们村了,时间长着嘞,这日本话,以后我有的是时间教你。闲谈之中,这一天也就过去了。

    这年夏天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方天宝让方大全这几天就不要出去了,等把麦子收完了以后,该干什么再干什么。王二蛋基本上和孤儿一样。家里也没地,就帮着方家干活。飞天猎鼠更是个流浪飞贼。也就帮放假。干活了。等放假。把麦子收完后。打了麦子放在卖场里。将麦子追在一起。堆的和小三儿一样。准备装口袋是得天天下雨了。大家鸡毛用草席将麦子盖好,让方大全弟兄三人在窝棚里看守卖场。其余等人回家了。此时小雨不大也不小。不急不忙的下了起来。到了中午,发大全几个。姐姐打着雨伞给他们来送韭韭菜。二人就在窝棚里闲聊喝酒。可谁也不注意,卖场里有个贼偷麦子来了。

    这个贼是谁呢?就是那个牛君君。牛君家近几年过得不好,爷爷奶奶前后去世了。父亲又病了很长时间。她虽然是个打鸡高手,但也不能总打鸡呀。人还是要吃粮食的。可父亲病了,母亲自己也种地,也种不好。于是他就琢磨来琢磨去,偷点粮食。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想。正好天公作美。有这样的小雨下着。下的很好,真好。于是,他穿一件父亲的外衣,带一个小草帽,拿来两只小口袋。朝着窝棚与麦堆相反的方向。与自己三点一线的方向就偷偷逼近了。麦堆。高大的麦堆上盖着草席,挡住了这仨小子的视线。他们也心里也想不到这大白天的会有人来偷麦子,虽然下着雨,但也是白天了。此时,确实有别人家看麦场的人,也看到牛君君的行为。但偷的不是自己家的。有人只想看笑话。尤其是偷方家的麦子,别人都恨不得。把他家的麦子都让人偷光了才高兴。所以几个人远远的看到有个人,知道是去偷麦子的人。却看不出是谁,但谁也不想知道那是谁。

    牛君君悄悄的将草席掀开。将两个小口袋装满。将两个小口袋,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再肩上一搭。前后各一个。就这样偷偷的走了。可人是不知足的。你说你。一次两次没事就算了,哎,这还真不行,由于他这个。强壮的身体,兴奋的心情,再加上想让父母多吃几顿好饭的想法。让她无法停下偷麦子的脚步。所以他一连投了三趟,这三趟下来都快200斤了。当他第四次来时。他刚将麦子装满口袋。搭在加上想溜走时,听到有人大喊。大全,有人偷麦子啦。

    原来是方天宝吃完午饭睡了一觉。醒来后,想到到地里麦场去看看,于是打个伞就溜达来了。快到麦场时,看到一个人影儿,感觉就不对。再一看真是有人偷麦子的。于是他赶紧。一边跑一边喊,窝棚里的仨小子。还真的很尽职尽责。吃完喝完就睡了。所以牛君君一连来了四趟,他们仨一点儿都不知道。此时这几个小子也睡醒了。但看天还在下雨,也懒得出去。如今听到方天宝喊有人偷麦子。惊的急忙出来。看到有个人背影。是麦子的背着口袋跑。于是,他们四人边喊边追。可没追出几步,一阵大风刮来,下起了冰雹,个儿还挺大。有的像鸡蛋那样大的冰雹,一下子砸在跑到最前面的方天宝肩上,疼的他惨叫一声,胳膊也抬不起来了。其余三人也被砸头伤肩的。情急之下,扶着方天宝赶紧往回跑。躲进窝棚才算安全啦。与此同时。这阵大风将一个簸箕,吹了的连滚带跑的一直吹到了偷麦子人的脚下。偷麦人举着簸箕,顶在头上,背着两袋麦子跑了。把窝棚里的这四个人给气的,是干着急也没办法。只有口头上骂娘的份儿了。嗯哼。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认出是牛君君偷的麦子。但也绝不会去告诉方家的人。只是和自家的人,或亲近的人说一说。当个乐子或笑话讲一讲。尤其是讲风吹簸箕的事儿。这也真是邪性。也可能是老天有眼。总之,这件事有点儿邪乎。知道这类似神话的人一多。也就无意中传到了方家人的耳朵里,可也没办法,去找人家吧,又没证据。此事也就放下了。

    这一天,牛家新烙了饼。让君君给他邻村的那个未进门的丈夫家送几张去。这烙的饼放在篮子里。盖上块布,军军高高兴兴的就来了。一到村口,正巧碰碰上。咸鼠蛋。三个人。(这是村民们给这仨小子起的外号,方大全外号,贤郎。用的是他的第一个字,贤,王二蛋,用的是他最后一个字,蛋,飞天仓鼠,用的是一个,鼠,字,把他三人这样一组合,就是咸鼠蛋。了。也不管因同字同吧,反正村民都是这么这样叫。

    方大全一见牛君君,他的心头就是一个气。见到牛君君就直接说,下雨那天,是不是你偷我家的麦子?可牛君君把脸一甩说。放你娘的屁,谁偷你家麦子?这两下的没好话。也就动起手来了。可咸鼠蛋三个小子都是瘦小枯干子。他们上树爬墙还可以。还都认为自己不含糊。可这一动起手来,这仨小子却打不过一个牛君君。情急之中,牛君君顺手抓起一根棍子。追打的这仨小子满街乱窜。正在此时,她未来的婆婆赶了出来。加他克制住。夺过她的棍子。一巴掌重重的打在她脸上。说到,你这个没轻没重的,把人打死了怎么办?让你爹你娘为你送葬啊。刚才还威风一时的泼妇母虎一样的牛军军。此时彻底没了电,乖乖的跟着婆婆回家了,她是没事儿了。可她婆婆还要去方家赔礼道歉。这不去还好。老太太一去道歉,把个方天宝给气的是干着急,没办法。你说这仨小子没打过一个女人?这可怎么去找人家呀?也只能说没事儿了。可是,这仇却记下了。方家也绝不能吃这个亏呀。

    这一天,老尼姑来到大村镇。去看哪位?送给方嫂的小丫头,安心芳。几年不见,小新芳已经十二三了。也是活泼可爱,老尼姑很高兴。有村民知道老尼姑来了,不少人来找老尼姑看手相、面相,忙了一阵儿。老尼姑有点累了,歇一会儿。人们在详谈中说起牛君君偷麦子,风刮簸箕的事儿。如果不是风将簸箕刮过去。当时那样大的冰雹,没准儿会把这孩子砸死。这事是有点什么邪性啊?老尼姑说道。这妮子我见过几次,是个脾气极差的人,但她却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真孝,是个大孝女。他偷东西虽然是不轨行为,但是。是世间少有的孝女感动上天,这才让她逃过一劫的。众人思想之后说,是啊,这人是脾气不好,但对父母却是真孝。

    吴老贵与儿子吴贵明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可惜这个违反了什么华罗庚那个名人的道理的。吴明贵是怎样勤奋,也积累不成一般人的天才。也真是让他爹干着急,没办法。老头腿脚不好。农活干不成,儿子傻里傻气。不管学什么。或者怎样勤奋,可就是不学不会。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借了两驴车,带儿子出了趟远门,几天回来。拉了满满一车粗瓷碗。让他每天啊,用独轮车推到县城去卖碗。一开始,老头每天坐在儿子的独轮车上。找个固定摊位,将万摆在地上。让卖碗的人挑选。但有一样,儿子不会算账。只认五毛,那就是五毛一个,一块不卖,没零钱你就别买。这一点儿,他是认得准准的。吴老头看了几天他卖碗的情况。心里也有了底,放了心,后来就不跟着来了。吴桂明每天卖出几个碗儿也?就收回几个五毛钱。除去有几个不少。心打坏的碗。那是一个错不了。这时间一长,许多人都知道吴桂明卖碗,五毛一钱一个,一块不卖。总之,还行吧,这个傻小子也算是有个营生干了,靠卖碗,至少也能让这爷儿俩吃上饭。

    再过几年,岳文结婚了,娶了牛君君。从娘家带来一对枣木棒槌。一新依旧。贫穷的老百姓,简单的婚宴,热闹的场面,还可以吧?女人挺争气,没几个月就怀上了。高兴的岳文妈脸上和花一样。可这个牛君君肚子越大,还就越馋,总想吃肉。可这穷家又没钱买肉,大着个肚子的牛君君在街上溜达着,无意中就看到了不知是谁家的鸡。一看,四下无人,从地上捡个砖头,一下将其砸死,拿回了家。这小娘们干活是个麻利人儿。那是烧水拔毛,开膛下锅,一气呵成。不到中午饭好了。平时老实巴交的岳家母子,虽然知道鸡不是好来的。但也说不出什么,总的来说,这一家人这顿饭吃的还是挺好的。到了冬天,君君也该生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