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游戏里的大明 » 第二十四章 崇祯,你最大的罪就是无能!

第二十四章 崇祯,你最大的罪就是无能!

    声音落下。

    金銮殿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才响起一阵阵粗重的呼吸。

    百官都怔怔地看着王者永不屈服,一个个神色紧张,表情复杂。

    这番话说是为鸣冤,实际上,就是在骂皇帝是废物了,才将大明江山乱得一团糟。

    朱由检整个人呆滞在那里,站直的身体坐了下去,往龙椅上面一靠,喃喃道:“都是朕的罪过,是朕对不起朱家列祖列宗,对不起太祖皇帝!”

    说话间,两行清泪,滚滚而下。

    “知道自己有罪,那便还有救!”

    王者永不屈服见好就收,双手束在身后,昂然道。

    “你这无知刁民,竟敢辱骂圣上,罪该千刀万剐。”陈演指着王者永不屈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我从走进这金銮殿,就没有想过要活着出去。”王者永不屈服丝毫不惧,道:“今日敲响登闻鼓时,我就做好了被千刀万剐的准备。”

    “你……你……你……”陈演顿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

    “好!好!好!”朱由检连说三个好字,仰天大笑道:“朕下罪己诏,你满意了吗?”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皆是大惊失色。

    一齐跪下,语带悲切:“陛下!”

    “陛下!”

    “陛下!”

    ……

    大臣们痛哭不己。

    王者永不屈服愣了一下。

    罪己诏?

    那玩意儿有什么用?

    还有。

    你们这些人,哭什么啊!

    男子汉大丈夫,还是这么大年龄的人,在朝堂上哭哭啼啼,真让人看不下去了。

    恶心。

    几十个男人一起哭,简直刺眼睛!

    “罪己诏能收复潼关吗?能平定闯贼吗?能灭掉关外的蛮族吗?能挽救大明眼下的危局吗?”

    “都不能的话,罪己诏又有什么用?”

    王者永不屈服毫不留情的讥讽道。

    “那你要朕怎么办?”朱由检咆哮着大吼。

    “你可知朕自十六岁登基以来,铲除阉党,刷新吏治。”

    “自那时候,便一心励精图治,鸡鸣而起,夜分不寐,不敢有享乐之心,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朕每日学习儒家经典,听大儒讲课,无日敢歇。”

    “十七年了,你知道朕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苦汗吗?”

    “你口口声声说太祖皇帝有冤,天下百姓有冤,可朕自问从无懈怠,朕尽力了!”

    “朕虽贵为九五至尊,过的日子,却比寻常百姓还要苦得多。”

    “朕为大明江山,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此言天地可证,日月可鉴!”

    “国事至此,非朕之过。”

    “天要待我大明如此,朕又能如何?”

    他声泪俱下,几句话后,已是痛哭失声。

    “你哭什么,我又没说你没有尽力。”王者永不屈服淡淡道。

    旁边一名大臣指着他道:“你既然知道陛下已为天下沥尽心血,又为何还要指责陛下?你良心何安?”

    “陛下确实尽力了,可大明江山并没有治理好啊!”

    王者永不屈服语不惊人死不休。

    “陛下之罪,非是不尽力,而是无能。”

    “故而,才治理不好大明江山!”

    朱由检的哭声戛然而止,猛地抬头,怔怔看着他。

    王者永不屈服左右转身,看了看四周的满朝大臣,笑道:“在场诸位都是读书人,有不少人也曾金榜题名。”

    “当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天下的读书人很多,可有人一辈子科举不第,连一个举人也考不上,有人年纪轻轻便金榜题名,甚至高中状元。”

    “陛下,你问问他们,那些屡试不第的人,就是因为个个懒惰,从来没有努力读书吗?”

    王者永不屈服说到这里,微微顿了顿,接着摇头道:“非也,非也。”

    “屡试不第的人,有很多人十分勤奋,日日鸡鸣而起,三更方歇,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

    “高中状元的人,说不定反而时常享乐休息,并不见得有多么努力。”

    “那为何努力的人却考不上呢?”

    “无他,资质不同,天赋不一样而已。”

    “小草不能长成松柏,一棵橘树,无论如何也结不出桃子。”

    “陛下最大的错,不是错在治理天下不勤勉,而是陛下本就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却偏偏继承了皇位,成为了皇帝!”

    “居其位而无其才,是为大错特错!”

    轰!

    宛如石破天惊!

    不少大臣都张大了嘴巴,想要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事实上。

    很多大臣心中都有这样的想法。

    能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能从一名小官一步步爬升,迈入朝堂,位列公卿,又有哪一个不是聪明出众,哪一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呢?

    相比崇祯这种纯粹靠投胎投得好的皇帝,单论个人能力的话,满朝公卿,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甩他十条街。

    只不过,“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皇帝指挥不当,可他们又必须要听从,只能待叹奈何了。

    这些话,他们心里敢想,却绝不敢说。

    此际,被王者永不屈服毫不留情的说出来。

    于是乎,众大臣脸上的表情,就十分精彩了。

    错愕,震惊,呆滞……

    种种神色,不一而足。

    朱由检如遭雷击,怔在那里,身体都似僵住了一般。

    身为大明天子,他何曾被人如此指责过。

    这番话,简直比问侯他祖宗十八代还要让他更难受。

    朱由检的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一时竟陷入其中,难以回神。

    “朕……朕……朕……无能,朕治理不好天下……你……你……你是想让朕惮位让贤吗?”

    “不……不……不……朕不是昏君,只是没有遇到良臣而已,有朝一日,朕一定能治理好天下,治理好大明江山。”

    王者永不屈服轻轻摇头。

    “晚了,你没有时间了!”

    “你还以为,自己并不无能,只是大臣们不好吗?”

    他看了看朝堂上的大臣,道:“虽然他们当中,尸位素餐的人确也不少,可陛下身为天子,一国之君,没有识人之明,难道不是自己的罪过吗?”

    “你以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只有大臣才是亡国之臣。”

    “可曾想过,身为国君,最重要的才能,不是事必躬亲,不是夙兴夜寐,不是勤勤勉勉,而是用人得当!”

    “昔日汉高祖曾有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汉高祖能用萧何、韩信、张良,故而能取天下。”

    “本朝太祖高皇帝能用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故得驱逐鞑虏,奠定大明数百年基业。”

    “陛下若能择能而用之,自可垂拱而治,便是夜夜笙歌,日日享乐,天下也会安定。”

    “反之,就算忙死累死,也不过是做无用之功。”

    “如今满朝公卿,竟无一栋梁之才,岂不是可笑至极?”

    “陛下当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陛下无伯乐之眼,才使朝堂上庸才当道,误国误民,这难道不是无能吗?”

    王者永不屈服跨步向前,盯着朱由检,一字一句问道:“陛下口口声声说上天待大明如此,又奈如何?”

    “我且问陛下,若今日坐在龙椅上的人不是陛下,而是太祖高皇帝。”

    “面对如今的大明局势,他老人家是否能力挽狂澜,平息四方乱局,重定乾坤呢?”

    “陛下且说说,太祖高皇帝能,还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