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游戏里的大明 » 第四十七章 崇祯,两条路,你自己选!

第四十七章 崇祯,两条路,你自己选!

    轰!

    宛如惊雷落下。

    大殿内鸦雀无声。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

    一时之间,竟无人反驳。

    半晌无言。

    一名大臣出列道:“孙传庭战败,虽是最近之事。然陈大人五月份才添为首辅,执掌内阁。”

    “朝廷有今日的局势,并非是他的过错,而是前任首辅周廷儒失职。”

    “这不应该怪到陈大人的头上。”

    孙传庭兵败后,朝廷对这件事有过多次讨论。

    已经达成了责任首在周廷儒,次在兵部尚书的结论。

    而且,这个结论,还是得到了崇祯帝认可的。

    此时王者永不屈服提及陈演应负责,就相当于推翻了皇帝认可的结论。

    在不少官员看来,这是王者永不屈服不明朝廷深浅,跳进坑里了。

    王者永不屈服冷哼了一声,道:“我听说,此前孙传庭带兵去围剿李自成,曾几次上书朝廷,认为闯贼势大,朝廷新招募来的士兵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暂时不宜上战场,只能坚守避战。”

    “等到训练好了,再上场与闯贼一决高低。”

    “这本来是老成持重之言,也说明他对前线局势和己方军队有清晰认识。”

    “若真按他说的做,孙传庭也不致于一败涂地。”

    “陈演以及你们一干廷臣,都认为大军不能拖延,一直不与闯贼打,就会导致士兵低落,甚至害怕闯贼,要速速围剿,与闯贼决战,才导致大败。”

    “这难道也不是陈演和你们的过错吗?”

    “我还听说,兵部尚书冯元飙也曾经多次劝谏,不要轻易与闯贼的军队交锋。”

    “实在劝不动你们这些人,冯元飙甚至提出,自己愿意下狱,若是草率出兵,还能打赢的话,就斩他的头。”

    “我说的这些事情,没有错吧?”

    “要不是陈演一力主战,你们跟着附和,孙传庭不会败,大明的局势,也不会到今天这种田地。”

    “他不负责,谁又应该负责?”

    他这两天,每次下游戏之后,就疯狂在网上查找明末的史籍资料。

    对大明朝廷的情况,以及孙传庭战败的原因,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话音刚落,忽听得一声怒斥,骤然炸响。

    “放肆,分明是孙传庭贪功冒进,指挥无方,以致酿成大败,与首辅大人有何干系?你这是信口胡来!”

    一名年龄很大的老臣,用颤颤巍巍的手,指着王者永不屈服:“让孙传庭择机寻闯贼主力大战,乃是陛下钦定,你是指责陛下错了吗?”

    就知道你会扣这顶大帽子!

    在他们这帮人看来,自己已经稳操胜券。

    因为王者永不屈服看似是在指责陈演,可实际上,那些决策,都是崇祯帝亲自决定的。

    他指责崇祯帝错了,不是找死吗?

    不料。

    老臣的话刚说完,就王者永不屈服再度响起。

    “不错,就是陛下错了!”

    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刹时间,满殿大臣,皆是赫然变色。

    那天他在朝堂上斥责陛下一次,也就罢了。

    现在已经在给朝廷办事,还敢如此?

    真当崇祯帝没有一点脾气吗?

    果然。

    王者永不屈服的声音一落,朱由检的脸色已是铁青。

    王者永不屈服回头,面向崇祯帝,看着他一字一句的开口:“陛下,你想成为太宗皇帝那样的千古名君吗?”

    “如果那样的话,草民就愿意做魏征,但不知陛下是何意?”

    崇祯帝神情大变,手中的拳头微微握起,却是一言不发。

    “你……你……你竟敢对陛下如此无礼!”那名老臣伸手指着他,全身都在颤抖。

    “这不是无礼,我既然站在朝堂上,指出陛下的错误,这就是我的职责。”

    王者永不屈服道:“陛下有错,臣子就该直言进谏,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若是一味迎合陛下,那便是奸臣,便不配站在这朝堂之上。”

    他掷地有声。

    “让孙传庭早日出战,确是陛下心意所属。”

    “但兵部尚书冯元飙尚且知道不能这样做,能直言进谏。”

    “可陈演身为首辅,不能洞察先机,只知一味揣摩陛下心思,迎合陛下。”

    “试问,要这样的首辅何用?”

    “可陛下虽是天子,却也离不开大臣们的辅佐。”

    “要不然,何必给你们封官加爵,让你们手握大权,帮助陛下治理天下呢?”

    “若只是让你们来迎合陛下,陛下有错误的时候,也畏畏缩缩,不敢指出。那朝廷大可找一群歌姬舞女,日日给陛下唱歌跳舞作乐,要你们干什么?”

    一席话将那名大臣怼得说不出话来。

    王者永不屈服转身对崇祯帝道:

    “陛下,草民说话不好听。”

    “但草民也知道,自古忠臣都是犯天颜直谏的。”

    “魏征还让唐太宗多次气得跳脚,高喊要杀了他。”

    “可太宗皇帝最终还是容下了魏征,留下千古君臣佳话。”

    “陛下身为天子,朝堂上大臣,没人敢说不好听的话,那陛下又如何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呢?”

    “孔圣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若是没有人指出陛下的错误,没有人像老师一样提点陛下,久而久之,陛下就很容易生出轻慢之心,会犯更多的错误。”

    “可朝堂上的官员,他们都不敢说,他们都怕得罪陛下。”

    “草民认为,这些官员尸位素餐,没有什么用,应该全部罢黜。”

    “大明朝廷,应该变革。”

    说完,顿了顿,又接着道:

    “我今天说的这些话,都是冒犯天颜的。”

    “陛下若是认为我说得不对,那就叫人将我的脑袋砍了。”

    “以后朝堂,肯定没有人再说陛下做错了什么事。”

    “陛下可以过得舒舒服服,不用这么刺耳难听的话。”

    “将来大明亡了,也无非是一死而已。”

    “至少在世的时候享受过,快活过,也不算白来人间一辈子。”

    “陛下若是不想这样,想做一个千古流芳的名君。”

    “不但要解决大明眼下的危局,还要重振大明。”

    “那就应该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痛改前非,整顿朝纲,革新吏治,重新启用真正有能力的人。”

    “陛下会吃很多苦。”

    “因为以后朝堂上的大臣,说的话就没有现在的人这么好听了。”

    “而是会非常刺耳。”

    “陛下的以后日子也会非常难过。”

    “身为帝王,不仅不能享受吃喝玩乐,歌舞逍遥,还要被人骂。”

    “一旦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人毫不留情的指出来。”

    “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唯一的好处是,大明能够重振,以后青史上会记载陛下是千古名君,而不是亡国之君。”

    “死了之后,见到朱家的列祖列宗,陛下不会无颜面对。”

    “这两条路,就请陛下自己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