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长生见闻札记 » 第六十六章 入得深山不见仙,清水直言赴昆仑

第六十六章 入得深山不见仙,清水直言赴昆仑

    “心不死,则道不生。”平安坐在石台上,本来望着清水那张满是褶皱的脸,慢慢的低了下去:“师父以前也跟我说过,但我不太明白。”

    “不明白也很正常,因为这句话从来没一人能给出个解释。全是凭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慢慢感受的。就就像是你师父,我当初问他什么意思的时候,他跟我说......”

    “我这三十来年,从出生时的无言对世界,到前十年以读书开明心智,习世间礼法,尊两亲,爱亲朋;后十年,发奋读书,以求读书得功名,为百姓谋求福祉。虽然多有落榜之时,一颗赤胆热血心,愿做读书莽撞人,仍不放弃;可到了最后十年,二十六得状元之名,官居礼尚,可到头来,却因礼而受众人非挤,落得个人仰马翻,出走京城的下场。”

    “虽被贬官,可心中志向仍在!可奈何天下之大,庙堂之远,此为更甚。最后偶然的翻一道藏,见其一句‘神仙不死,可得信乎?’便一心专研道法,求长生,成仙之法,无心国事。了后辞官去,入得深山见仙人。”

    茅屋里,清水看着青玄子站在草帘处,只见他掀起一边,对着外面说道。

    清水沉默不语,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他却忽然了自己的云游的事情,开口问道:“师兄在山中修道,修了几年了?”

    “三年。”他转过身,疑惑的看着清水大道。

    “修道三年,可有所想?修道三年,可见仙人?”清水继续追问。

    “三年来苦读经书,虽有所得,可不曾见过仙人。”青玄子回答道。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不下山,到外面去看看?”

    清水的一番话让他沉默良久。自他上山之后,每日里除了专研经书道法,就算同山下村民授课,解惑,还未曾想过要出去。

    清水见他不说话,笑了一下:“师兄所谓之道是何物?所求长生与之仙人又是何物?师兄可曾想过?”

    青玄子依旧沉默不语,他呆住了,这些东西是他上山之后从未想过的问题。道是何物?仙人又是何物?他忽然觉得两样东西变得极为模式,就好像是第一次遇见和听说它们。

    “师兄既然未曾想过,那呆着岂不是固步自封,一叶障目吗?”清水继续追问,:“道从来不是某一样东西。道经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也。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万物,是乃天地所包容一切。此皆为道也......”

    暮霭沉沉,天色将晚,走马观山顶的石台上,平安也是沉默不语。但他跟师父不同。他从出生开始,就跟着师父走了很远的路,见过很多人,虽然那时候还小,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可随着他跟着时光一起慢慢长大,以前不明白的也开始渐渐明悟。

    就像那天他跟渔阳老祖对话里说的那样:“师之意,子虽未明,但亦行之。”

    他曾经不知道师父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求长生之术,成仙之法,但听完清水的述说似乎明白。

    师父年轻时做官心有抱负,想要改变些什么,可是朝堂里,江湖外的争斗已让其磨灭了心神。而他入深山修道是为逃避官场上的相斗又或许只是为了图一片清净。直到他遇见了清水道长。

    “既是云游,你想往何处去?”上元四十五年,仲夏初日,未时四刻。

    青玄子一大早将包袱收拾好之后,先是跟另外两位道长道别。因为远游不方便带那么些书籍,于是连同自己做的功课一并交给了他们。

    明诲道长看着青玄子准备跟清水一同下山,到是满脸欣慰,还嘱咐他说:“云游乃是修道极为重要的一门修行。可见众生,见天地万物,能见尽天下。你一心求仙可东去蓬莱,此处离那仙山不远。”

    可一旁的长诲道人却说:“诶!别听着老头子瞎说,你心性不明,幽怨在身,就算到了蓬莱,仙人岂会见他?我看,还是西去昆仑。这样一路走下来,你的心性自然就会不同了。”

    “你个死老子,总是跟我作对是吧。”明诲道长一把抓着长诲道长的头发,明诲道长也不示弱,双手扯着他的耳朵,弄得长诲直呼:“疼!疼!”

    清水见两人互掐起来想要去将两人分开,同是道门弟子何必如此。

    可青玄子却将他拉住了,无奈的笑笑:“两位道长一直如此。”

    清水疑惑的看着青玄子,又看了看两人,确实。

    他们虽说互掐,但下手皆有分寸,不像世间市井里那般手无轻重。

    就这样两人在在道长的互掐中走下山去,而今日偏偏是村民上山听课的日子。村民们上山遇见两人,见青玄子背着包袱,见其要走,纷纷鞠躬而言:“道长此去,何时再回来?”

    “云游天下,求仙问道,不知。”青玄子对着村民说道。

    “道长栽培,龙潭村村名没齿难忘。如若遇着难事,随时回来。”

    村民这一句话让清水微微皱眉。他本以为这些村民会求着让青玄子留下,毕竟一个能同时教出状元和探花之人可并非寻常。可他没想到村民居然会让他就这么走了。也不做任何挽留,只是说一句:“若有难事,随时回来。”

    可见青玄子在村民心中有着何种地位,几乎、将近、已经将其对待亲人那般。他忽然间有些反悔了。他后悔跟青玄子说那些话了。

    青玄子道别村民,可村民却将两人送到了村子门口。他对着村民们行了番道礼,又鞠躬抱拳道:“青玄惭愧,受百家人之食,如今却要走,还望百家人多多海涵。”

    “道长才学过人。就算是天下有名的读书人,也不敢断言说能够教出状元来。可先生已然为我等教出了前一科举之第一二。此举已是无人能与之相比。现如今,六名书生早已入京,不见人还。此般时辰已是科考结束,想来定是入了殿试。先生之功,与三年百家人之食,百家人感激不尽。”

    清水依旧呆呆的站在青玄子的身边,看着眼前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这是他几次下山,几次云游以来未曾见过的画面。

    一阵感言过后,青玄子对着他们挥手告别,转身就要离去。可随着两人的脚步往前走去,村民也慢慢的跟在身后。

    青玄子感受到了他们脚步,转身对着他们喊道:“回去吧。我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清水看见在这条不算宽敞的路上,拥挤村民中有人在偷偷的擦着眼泪。其中还有个人从人群里挤了出去,往村里跑去。

    村民们就这样站在那里,也不动,也不说什么,青玄子也是就这样看着他们,脑海中满是有关于他们的回忆。

    很快,那個村民跑了回来,他嘴里嚷嚷着,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了青玄子的面前。那是个少年,他也认识,名叫杨伯良,是那天他遇见的少年。

    少年气喘吁吁的看着青玄子,手里还拿着一个灯笼,他开口道:“道长,给。”

    “这是什么?”青玄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灯笼。那灯笼似宫状,共六面,里面的烛火是燃着的。

    灯笼上的每一个灯屏上有着人形剪影,剪影随着灯屏的转动而转动。

    转动的灯屏将上面的剪影一一展现,上面画的是一座竹山,在山的一侧有着一个年轻的道士,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对着坐在他面前的一群人说着话。

    “这是走马灯。”杨柏良回答道。

    “走马灯?”青玄子接过灯笼,仔细打量着灯笼,那上面的剪影的随着灯屏的转动好似一幅画缓缓展开。

    “好,我收了下来,你们快回去。”青玄子对杨柏良说了一句,又对着村民喊道:“此去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如若是有机会再回来,那便是我没能长生、老了。若那时你们还记我,便为我留个地方待我长眠之后,便住在哪!”

    说完,青玄子拿着灯笼头也不回的走了。清水看着落泪的村民,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不应该让青玄子下山云游的。

    可事到如今他也没办法了,只能对着村民行了道礼,转身追了上去。

    等他追上青玄子后,沉默了一会,看着问道:“既是云游,你想往何处去。”

    青玄子想了想答道。“求仙问道,自是朝着有仙的地方去。”

    清水问道:“蓬莱离此处最近,是要去蓬莱吗?”

    “长诲道长说了,我心性不明,不宜去蓬莱。”

    “那你是要去.....”

    “西去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