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1850聊天群 » 第三十九章 扩军,移民

第三十九章 扩军,移民

    咸丰二年腊月三十,包头平山镇。

    平山镇就是曾经的三十里铺,由于从这里开始往西上百公里的地界,如今都是平山堂的地盘,再加上这里现如今又成了包头民团的驻地,因此这个原本的小村子,被“提拔”成了一个镇,连名字都改成了平山。

    从十月末到现在,仅仅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包头民团的规模就已经扩充到了万人的规模。

    何平之所以这么着急的扩军,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今年在京城搞出来的一系列事情。

    他也担心万一消息泄露了,咸丰皇帝会派大军来报仇雪恨呀,尤其是后来听说张三他们还把皇后给打死了,他就更加的提心吊胆了。

    这可算得上是杀妻之恨(到现在何平都不知道,应该算是夺妻之恨),一旦消息泄露,咸丰皇帝肯定要报复他的?

    因此,趁着现如今可以正大光明的招兵买马,何平直接就把自己的队伍扩充了好几倍,达到了一万多人的规模。

    由于是大冬天,这些人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里带着家属过来,因此倒是给了何平一定的缓冲时间,建设相应的家属区。

    他现如今拉队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方必须有家有室,哪怕没有老婆,也必须得有父母兄妹。

    这样一来虽然带给他的负担重了一些,但是这样的士兵也更加好控制,而对团练的控制力,是何平追求的第一目标。

    当然了,既然有了第一目标,自然也会有第二目标。何平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扩军,那肯定也是有他的目标的。否则以他这万事求太平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买官和扩充军队呢?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大事有两件,一个是他早就蓄谋已久的棉花种植计划,另一个就是要在今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

    之所以何平要急着在这个时代种植棉花,是因为他现如今的发展模式,实在是太依赖后世的输血了。甚至可以说,一旦后世的输血出了问题,他在这个世界建立的一切,立马就会土崩瓦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何平身上也是一样的。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后世兄弟们的变化,万一他们有一天跟自己闹掰了呢?那他在这个时代可就直接玩儿完了。

    毕竟,他现如今收入的大头,全部依赖于后世搞过来的各种小商品。再有就是一些工业设备,生产出来的适合这个时代使用的商品。

    可不管是后世直接送来的,还是这个时代生产的,其实归根到底依然是对后世的依赖。直接送来的就不提了,即便是在这个时代生产的,那些设备的零部件,包括各种生产辅助材料和设备,全都需要后世的供应才能办得到。

    因此可以说,何平在这边折腾了两三年了,可依然没有为自己建立起一个自我造血的能力。

    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那他在这里的基业就不完整,就有漏洞,因此,他这才迫切的希望展开棉花的种植事业,进而为自己的纺织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

    毕竟对于现在的何平来讲,纺织技术和设备不是问题,他这里有了钢铁厂,有了电厂,有了小型的轧钢厂,甚至还有了生产组装电动机的工厂,因此只要有了后世送过来的纺织设备样机,那他已经具备了仿制的能力。

    当然了,太过先进和自动化的肯定是不行,但达到后世建国初期的水平还是没啥问题的。

    而目前来讲,制约他这个计划的关键一环在于原材料,毕竟他的纺织机械和技术在牛叉,没有棉花那也是白搭不是?

    可棉花这个东西,在这个年代,实在不是一个利于收购的商品。在山陕地区,虽然也有很多的棉田,但这些棉花大多数都是人家自用的,极少有人专职的种植棉花牟利。

    毕竟在这些地区,相对于种植棉花来讲,种植粮食产生的经济利益更大,种植的风险也小的多,因此极少有大户愿意不种粮食改种棉花的。

    这里是内陆,跟沿海的省份很是不一样,在这个时代,那边的商业化程度也比这里高的多,因此即便是何平给出再高的收购价格,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这里的地主们的种植习惯。

    所以,为了发展自己的纺织业,何平就必须自己将上游产业链打通,甚至是自己建设一个独立的产业基地。

    而后世已经表明,在X疆地区种植棉花是最合适的,尤其是当下的自然环境,比之一百多年后的时代,那里的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没理由种不出棉花来。

    可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种棉花,那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毕竟,那边属于是大清朝的边境地区,甚至在几十年前,那里还是噶尔丹的地盘,大清朝花了三代人上百年的时间才收进了囊中的。

    可想而知,那边的本地人对待他们这样的外来户,得有多么的不友好。并且此时的X疆,大清朝的统治力度也并不是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南疆,统治力量就更加的薄弱了。

    何平想要在这个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那就不得不面对盘踞在这里的各方势力。尤其是在南疆,那里的反清势力更多,更乱,尤其是这里的很多势力还得到了英国、沙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就显得更加不好对付了。

    因此,想要到这一带发展,没有强大的武力做支撑的话,那基本上就是在送人头。

    除了发展纺织业这个大计划,何平等人的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参与到即将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去。世人都知道,发战争财是最快的致富手段之一,尤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个带来的财富可是无与伦比的。

    此时的何平可是太需要黄金了,因此参与到这样的一场战争中,可想而知会给他带来多大的财富,给他的地盘带来多快的发展。

    不过这里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距离问题,克里米亚的主战场离他这里太远了,想要将自己生产的战争物资卖给交战双方,运输可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他也必须要参与到这场大战中去,之所以他如此执着,是因为这场战争,几乎就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传。其参与国众多,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也没有逊色多少。

    而且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后的世界格局,甚至有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后世的当下。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虽然大清朝没有参与这场战争,但它却是这场战争实实在在的受害国!

    这是不是很神奇?

    一个没有参战的国家,却成为了一场战争最大的受害国,这个话咋听咋有点儿不可理喻了。

    可事实就是这么的不可理喻!

    这场战争中,无论是战胜的一方英法,还是战败的一方沙俄,在这场战争结束以后,立马就跑来侵略大清了。

    毕竟任何战争,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像是二战中的老美那样的,毕竟是极少数的存在。而真正的战争中,大多数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打败对手的同时,自己也会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也就是基于这一点,在数年大战中遭受损失的英法和沙俄,都选择了在我大清的身上回回血。这也是为啥在几年后,英法直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

    同时,沙俄也选择了在同一时间,悍然入侵大清,从大清的身上侵占了数百平方公里的领土。

    克里米亚战争的双方,一南一北,一东一西,都选择了从大清朝身上找回损失,这就让大清这个最无辜的国家,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国。

    从这个事实也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更加证明了,只要你不够强大,你连爱好和平的资格都没有!

    不管你有多么的爱好和平,那些豺狼虎豹都会逼着你放弃幻想,准备打仗!

    何平是爱好和平的,这个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和平,他就必须要积极的参与战争。

    只有在战争中提升了自己,尽最大可能让敌人遭受更大的损失,他才可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一切。

    而如何在战争中提升自己呢?那最好的方式便是出售军火。如此一来,不但自己能赚到钱,还能借着这股东风,提高自己的工业能力,打造出来一个完整的战争工业体系,锻炼出来一批足够专业的工人队伍。

    虽然何平没打算直接参战,但即便是卖东西给双方,那也是要有武力保卫的,否则人家直接变买为抢,他想哭都找不到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