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1850聊天群 » 第四十四章 试探

第四十四章 试探

    咸丰三年,五月,包头平山镇。

    此刻在平山堂的会客厅里,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一手端着茶碗,一手用碗盖轻轻拨弄着茶碗里的浮茶,显得悠然自得。

    只不过站在他身后的几个人就不行了,这几个人眼中精光乱窜,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周围站着的那些警卫人员。

    吸引他们目光的不是别的,正是他们身上那股子杀伐气。

    何平身边的这些警卫员,各个都是在团练中任职的中低层军官。他的如今的这个警卫营,早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了包头团练人人皆知的教导队了。

    从这里出来的人,没有一个不会升官的,就连在何平身边犯了“大错”的张三,现如今都被委任为了一个大队的队长。

    可想而知,现如今能进入这里的人,那个顶个的优秀。

    来人的一碗茶还没喝完,何平就来到了会客厅,他远远的就朝来人拱手称罪,随后双方客气的见礼,分宾主落座。

    “不知贵客如何称呼?”何平主动问道。

    “免贵,在下姓罗,罗长山。”这当然是个假名字,他本名叫罗大刚,是太平军那边的左二军军率,这个时候跑到何平的地盘上来,自然不敢直接用真名字示人。

    “哦,原来是罗先生。”何平再次抱抱拳,这才问道:“不知罗先生今日此来,所为何事?”

    “何堂主,在下在南方一带行商,偶然见到一种铁管,后来打听到,这种铁管出自何堂主名下的作坊,今日来此,是想求购一些这种铁管。”

    呵呵,得了,对方一说这个,何平当然就将对方的身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对方口中的所谓铁管,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枪管。早在去年的时候,他的轧钢厂就生产了一批这样的东西,被他派人送到了江南去了。

    不出意外的,这种东西肯定会被太平军的人注意到。何平利用现代技术生产出来的无缝管,性能当然会甩现如今的小作坊产品几条街,因此能够吸引来太平军的订购,那是一点儿都不用稀奇的。

    何平在听了对方的话以后,倒是哈哈一笑说道:“这有何不可?罗先生只管去平山商号订购便是,这种东西,我们是敞开了卖的。”

    罗大刚心说,我担心的就是你这个敞开卖啊。你敞开了卖,我们固然能买到,可一旦被朝廷知道了,那可怎么得了?

    “何堂主,不知道贵号的这种铁管,一年可产多少根?”

    “哦?这个倒是不多,这东西是用在锅炉上面的,因此也是视锅炉产量而定。一年产量,差不多几万根吧。”何平笑眯眯的回答道。

    “哦,几万根。”罗大刚沉吟一声,于是下决心说道:“不知在下能否全部买下?”

    “哈哈哈,罗先生,咱们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虽然不知道先生身份,但您要是一下子要这么大的量,不如给我交个实底,您要这种东西到底何用?不会是拿去做火铳吧?”

    “哦?哈哈哈,何堂主说笑了,在下一介商贾,做火铳何用?”罗大刚笑了一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才继续说道:“实不相瞒,这批东西,在下是想转卖给西方的商贾,他们看了贵号生产的这种铁管,声称质量绝佳,希望能够大量采购。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下这才不远千里来找何堂主一叙。”

    看着眼前这个睁眼说瞎话的罗先生,何平心里也就是笑笑,这种质量的东西,西方现如今当然能够制造的出来。虽然在材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要说派人不远千里的跑到他这里来买这种玩意儿,何平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不过既然对方想做这个买卖,他当然不会拒绝也就是了。

    随后,何平找来了负责这种事情的管事,由他出面,跟罗大刚带来的人负责详谈,何平继续跟罗大刚聊着天。

    既然知道了对方的来处,何平总是有意无意的向他打听太平军的事情。毕竟按照历史书上的记载,这个时候的太平军,应该开始北伐了,所以何平对这一点也十分的关注。

    罗大刚在跟何平的谈话中,也注意到了他对太平军的态度,尽管此时的何平在罗大刚的眼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敌人。但咋说呢?包头离着太平军的地盘太远了,远到即便他们知道这里的钢铁工坊很强,但也从来没有生出抢过来的心思。

    现如今的太平军定都在了天京,离着包头真是称得上是十万八千里呢,就这么个偏远小城,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军,都将之放在了视线之外。

    也就是现如今罗大刚在太平军里发展的不顺,这才被天王安排了这么一趟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当何平从罗大刚的口中知道,太平军已经于这个月誓师北伐了,不由得为他们叹了口气。

    罗大刚自然是十分关注何平的表现,见到何平叹气,不由的出言问道:“何堂主因何叹气?是不看好这次的北伐吗?”

    “呵呵,怎么,罗先生觉得太平军的这次北伐能成?”

    面对何平的这句问话,罗大刚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

    北伐的想法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但执行这个想法的,却是东王杨秀清。也不知道是杨秀清太过自大,根本没把清兵看在眼里。还是他跟天王之间有什么龌龊事,这次北伐的兵力,居然只有区区两万人。

    虽然这两万人都是太平军的老底子,属于那种特别能打的部队,但是孤军深入,直取燕京的作战方案,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不靠谱。

    那可是燕京啊,是清王朝的统治中心,他们是怎么觉得,只这区区两万人就能打到燕京城下的?

    其实,按照他当时的建议,是将太平军当下的兵力一分为二,主力的精锐部队,趁着现如今满清还没有缓过劲头来,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接向燕京进攻,争取一战打下来燕京,断了满清在华夏的统治。

    而另外一路大军,则是用于巩固天京周边,逐步清理这一地区的清军势力,为北伐提供一个良好的后方基地。

    这样的一个计划虽然冒险了些,可一旦事成,那么收益也是无可估量的。只要杀了满清的皇帝,占领了京城,那么他们的这次造反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儿了,即便是满清另立了新帝,那么在大的层面上,太平军未来遇到的抵抗肯定会微乎其微的。

    可现如今呢?他罗大刚好好的一个北伐计划,被那群人弄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就连远在包头的一个小人物,都能看出来此战必败,那么天国里那么一大群人,难不成就什么都看不出来吗?

    不是的,很多人都看的出来,只不过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大家都不说破罢了。

    “何堂主,在下不懂战事,自然不敢胡乱猜测。不过我观太平军兵强马壮,清军武备稀松,未来这天下,该当是天平天国所有。”

    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出,罗大刚的信仰还是非常坚定。只不过何平不知道的是,罗大刚之所以会有这么一次包头之行,其实也是天王洪秀全给他下的套。

    原本的罗大纲正在率军镇守镇江,只是因为洪秀全看上了他的未婚妻苏三娘,并且将苏三娘扣留在了天京城里,不让其带兵去往镇江和罗大纲汇合,这才惹得罗大纲放下镇江的部队,连夜赶往了天京去见了苏三娘。

    两个人相见后,罗大纲对天王的安排极为不满,情急之下,甚至说出了要离开天京,率军出走的话来。

    只不过在苏三娘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并且被苏三娘逼着发誓,这辈子绝不背叛太平天国,这才又让他返回了镇江。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返回镇江后不久,由于天王最终没能让苏三娘屈从于他,最终将苏三娘放回了镇江。而当苏三娘回到罗大纲身边没多长时间,这两位就双双战死了。

    只不过现如今的历史出现了一点儿小插曲,苏三娘和罗大纲的那段谈话,不知道怎么的就一字不落的传到了天王的耳朵里。对于苏三娘当时的处置,他是极为满意的,并且还因为苏三娘的“深明大义”,天王对她的渴求之心更盛。

    而对于为了区区一个女人,就说出了要离开太平军的罗大纲,天王就极度的看不上了。在天王的脑海里,罗大纲这是典型的不忠之举,因此在罗大纲返回镇江不久,天王就派给了他这样一个差事,变相的收了他的兵权。

    可能罗大纲自己对此也感觉到了什么,因此这个时候他虽然对于太平天国的信仰依然坚定,但对于天王的忠心,那就很值得细品了。

    何平也从罗大纲的回答中,听出来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他说将来得天下的是太平天国,而不是说将来做皇帝的是天王洪秀全,这是不是说,这位是在天平天国里面“受了气”?

    现如今正在为人才匮乏苦恼的何平,当下就有了别样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