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1850聊天群 » 第五十三章 库伦之战(中)

第五十三章 库伦之战(中)

    何平在草原上待了三天,给手下的工作组做了一个分地的示范后,他就返回了平山镇。毕竟他现如今最主要的工作是当好一个“传送带”,真正具体的工作,他就只能交给下面的人去操作。

    按照他的要求,每一户牧民都能分到最少三千亩的草场。如此一来,直接改变了这些牧民原来游牧的生活模式。

    这么做虽然有它的弊端,但对于稳定草原和牧民,还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至于说固定的放牧形式对生态的破坏问题,这个可以放到以后慢慢规划。

    现如今他走的是工业化的道路,因此对他来讲,最最重要的是稳定的环境。不单单是政治上稳定,人口上稳定,最重要的是工业原材料的稳定。

    将以往游动的牧民固定下来,将来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他们过度放牧,那这些稳定下来的牧民,将给他提供稳定的羊毛、肉制品、还有皮货等重要原材料。这对何平当下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更何况,这些游牧的牧民过去的生活实在是太悲惨了,将他们固定下来,再给他们分上一块草场,用不了几年他们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如此一来,整个草原上的牧民们都将奉他为主,那些以往的王公贵族或者头人之类的,再也无法将他们从何平的战车上拉下来。

    事实上,何平给牧民分草场的行动,获得的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还要强烈。

    何平原来还觉得,这帮人大多数都是从对方那边俘虏来的,这次跟他们的“故主”作战,他们不帮倒忙就不错了,肯定不会积极的朝着对方挥刀子的。

    但现实狠狠的给了何平“一巴掌”,就当何平弄去了一些牛羊马匹“租给”这些牧民以后,这帮人爆发出来的热情,简直要把何平给淹死。

    就比如被何平赐了一把刀的哈木,最近就大呼小叫的要上战场,帮助包头军狠狠的砍他们的敌人。

    分地工作组的人也很懵逼啊,心说那可是你原来的部族,你真下得去手?别是在这里演苦肉计呢吧?

    但工作组的人还真的是想错了,哈木不是在演戏,他是真的想帮助包头军上阵杀敌。

    一来对于此时的蒙古部族来讲,他们心中是没有国家这样的概念的,最起码是没有后世国家的概念。

    再者,他们这群人在分到牧场以后,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总是惴惴不安,生怕现在的一切,都如同泡影一样,随着即将到来的大战而结束了。

    他们不甘心啊,刚刚到手的牧场,牛羊,还有包括蒙古包在内的各种生活物资,他们实在不想失去,再重新去过以前那种不是人过的生活。

    在以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自己的牛羊的,那些都是属于头人的财产,他们终年放牧,忍受着这世间所有的苦难,但却不一定能养的活自己的家人。

    草原上到处都是牛羊,但他和他的家人们,却是极难吃到一块肉。那些肉都是属于头人的,作为半奴隶的他们,根本就不允许有自己的财产。

    即便是有,那也是头人赏给你的,你要是敢自己拿,等待你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惩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让这些从“敌方”那边“叛变”过来的勇士们,比包头军的众人更想打赢这场战争。

    毕竟就算他们不为自己的这些财产着想,也得为自己的家人着想不是?

    他们出来打仗可是不会带着妻儿老小的,因此现如今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他们怎么可能不想把自己的家小都接来呢?

    毕竟,就算将来的日子再好,他们一个人也没法过日子啊。

    消息传到何平耳中,何平派人调查了其中的缘由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马就用这些人,组建了一支新的军队,名曰新蒙军。

    这支军队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不到一万人,可到了这年六月份的时候,已经膨胀到了五万人上下。

    很多新加入进来的士兵,他们自带战马,兵器,干粮,而对何平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他们打了胜仗,那就要给他们分牧场。

    这对何平来讲也算个要求吗?这明明何平渴求的好不好!

    毕竟他一开始给这些人分牧场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让他们帮助他去打仗,而是希望他们能稳定下来,接受新式的放牧方式,为他提供足够的肉食和羊毛的!

    也正因为如此,何平现如今是来者不拒,新蒙军的实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着。

    可尽管新蒙军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何平并没有将他们投入到一线作战队伍中去。

    开玩笑,现如今这些人可都是他的“宝贝”,将来都是最好的农牧民,平山堂的以后的发展,可是离不开这些人的,那能将之放到战场上白白损失掉呢?

    再说了,现如今的“乌喇特骑兵”已经有了三个团一万五千人马了,这些武装到了牙齿的军队,足够应付接下来的大战,因此实在没有必要将新蒙军投入到正面战场上去。

    不过新蒙军的作战积极性非常高,要是一点不让他们帮忙,也同样不利于未来的对他们的组织。

    因此,何平再跟人商量过后,就将这支新军拆成好几个万人队,然后让他们深入到各个部族的大后方,尽可能的袭扰对方,瓦解对方。用平山堂这边的“优厚待遇”,尽可能的拉拢对方的牧民。

    他们的规模不大不小,毕竟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对方想要干掉他们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况且他们的领队还是从包头军中的军官,并且还装备了无线电,因此他们这些队伍在战略战术上就变得更加灵活。

    对方人少了那就打,人多了那就跑,让后呼叫附近的友军,伺机给对方来个反包围。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方不得不抽调出本来已经集结在库仑附近的人马,赶回自己的地盘上驱逐这些烦人的骑兵。

    只不过他们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结果却是悲惨的,由于这些队伍中很多都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因此这些人“拉拢腐蚀”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牧民的速度非常快。

    他们的事队伍越打越多,而敌人的队伍,竟然发生了好几次的集体“叛变”,搞得这帮头人们恼火的不得了。

    只不过让他们更加恼火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随着新蒙军已经将对方的力量调动了起来,“乌喇特”骑兵团同样选择了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三个骑兵团外加一个炮兵营的兵力,就到达了库仑城的附近。

    大战就此展开,这样的情况,让聚集在库伦的蒙古王公们都有些猝不及防。

    事情有些不对头啊,不是咱们要去抢乌喇特人的金矿吗?现如今怎么变成他们找上门来了?这特么到底是谁要抢谁?

    可不管是谁抢谁,双方的大军已经摆开,那不打上一仗,自然是不可能善了的。

    于是,就在库仑城的附近,就在满清官员和沙俄特使的眼皮子底下,一场现代骑兵和古老骑兵的对决,变在这无边的大草原上展开了。

    咸丰四年,六月初三。

    十几万的蒙古骑兵,排着队形,浩浩荡荡朝乌喇特骑兵的阵地压了过来。

    他们中的五万大军都装备着平安步枪,是这支大军的主力。剩下的七八万人,则是作为后备力量,准备在主力将对方击垮以后,进行冲锋掩杀的。

    这天的上午十点左右,蒙古大军已经运动到了乌喇特骑兵的阵地前三里的地方。

    双方的主帅通过望远镜,都能看到对方的真实情况。就连在一旁观战的清朝官员和沙俄特使,也紧张的看着战场上的情况。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骑兵对决。毕竟蒙古各部的联军有十数万人马,而乌喇特部这边,只有区区的两万人。

    只不过沙俄这边的特使再看到乌喇特部这边的阵地的时候,心里总是感觉有一丝丝的怪异。

    只见在他的望远镜里,对面的阵地中央是一排排的方方正正的东西。从那些东西都有轮子可以判断的出来,那应该是一种车。

    只不过对方为什么将这种车摆在阵地的中央,这一点就让他想不明白了。

    难不成这些高大的车子,是被他们当成炮台一般的东西使用吗?

    可他看了半天,也没有在这些车子上看到一门大炮啊,那这些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蒙古联军的兵马动了。

    他们第一次冲锋就投入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两万装备了步枪的骑兵,在三万手拿弯刀和弓箭的骑兵配合下,朝着乌喇特部得阵地发起了冲锋。

    也就是在他们的刚刚往前冲了不到五百米的时候,对方得阵地后面就升起了一片白烟。

    沙俄得特使很清楚,这应该是对方的炮兵开炮了。

    从升起烟雾得地方判断一下,对方装备的火炮,最少也是欧洲二十四磅以上口径得大炮,否则他们的炮弹根本就打不了这么远。

    而且更让这位特使吃惊的是,对方的火炮竟然被安排在了阵线得后方,难不成他们就不怕误伤了自己人吗?

    只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就让他根本没时间再去理会刚刚的那个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