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笛缘 » 第十二章 赶集奇遇记(上)

第十二章 赶集奇遇记(上)

    时间就这样安详的流逝着,转瞬便到了二月初八。在河口镇有个风俗每月逢八日也就是农历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镇子上便会办起集市俗称集会。这一天四周村庄的乡民们便会云集于此,或出售自产农作物或采购生活用品。集市上各色小吃琳琅满目醇香诱人,各种手工玩具巧夺天工精妙绝伦,所以集会也是孩子们最为期待的日子。

    早饭后豆芽妈利落的收拾完碗筷,随手撕去了悬挂在墙头上日历的前页,仔细端详惊喜道:“哎哟,今天镇上有集会诶!”豆芽爸闻声默默算了算日子开口道:“嗯......还真是啊!孩儿他妈,这天气越来越热了,你不如去集市上给自己和豆芽买身薄衣,你看你身上的衣服都多少年了也该添一件了。”说着从兜里掏出来一叠皱巴巴的纸币放在桌子上,纸币零零散散有十元的也有一元两元的。豆芽妈拿起纸币在手里仔细清点不多不少正好70元便大为疑惑的询问道:“这钱你是从哪儿来的?”语气中不乏些许警惕。豆芽爸笑着解释:“这不前一段乡里要疏通河道需要征召民工,一天给十块钱呢!这等好机会我岂能放过?!好不容易才报上名,昨天工程完工乡里才把工钱给发了下来。”豆芽妈有些气愤但也颇感心疼:“好啊!我说你这几天早出晚归的,每天累的倒头就睡。原来是背着我出去干苦力去了啊!你不是跟我说是去邻村帮人照看着盖房子么?你个骗子!”说话间手里紧攥着纸币眼里却情不自禁泛起了泪花。豆芽爸嘿嘿一笑:“我要是实话实说你能让我去嘛?!咱庄户人手里本就没多少闲钱,现在用钱的地方多,能多挣点儿就多挣点儿!哎,好可惜啊,工期太短了,我还想多干几天呢!”豆芽妈鼻头有些发酸微斥道:“你敢!就是受穷也不许你干那牛马活儿!”说着一番打量豆芽爸后发现他身上的衣服也颇为破旧了,衣服裤子均已洗的泛白,衣服边角已有多处破损颤声道:“也给你添身衣服!”豆芽爸连忙摆手:“不不,我就算了,我新旧都一样根本没必要!”豆芽妈杏目一瞪不容争辩道:“必须买!你要不买那我也不买啦!”豆芽爸无奈只得点头答应,豆芽妈这才破涕一笑。幸福而又温暖的笑声充满小屋,豆芽爸看着豆芽妈不自觉的眉头舒展嘴角上扬,古铜色的脸上绽放出会心而又满足的微笑。

    上午豆芽妈去鸡圈喂过鸡群后,便开始对家里进行一番大扫除,一番整理后院子里的木盆中便堆满了待洗的衣服,豆芽妈端坐盆前轻挽发髻一弯腰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时间飞逝太阳环移,待豆芽妈将清洗后的衣服晾晒完毕后太阳已近正当头。豆芽妈长舒一口气,估摸时间已不早,便匆匆带上上次豆芽跟南瓜打架扯坏的衣服往镇上赶。这件扯坏了袖子的衬衫豆芽妈尝试修补了几次,但均不得其法,缝补的袖子始终无法平整自然。无奈豆芽妈只得到集市上碰碰运气,希望可以碰到一个高明的老师傅拯救这件命途多舛的衬衫。

    中午时分是一天中集会最热闹的时刻,河口镇的街道上人影攒动满是拥挤的人群。宁静的乡村生活平静而又单调,而逛集会俨然成为了人们为数不多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即使什么也不买人们也乐意涌到镇上感受一番热闹的气氛。以前逛集会豆芽妈通常仅仅只会为豆芽父子买上一些吃食便匆匆回家了,但是这次不同有了豆芽爸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豆芽妈步伐也变得铿锵有力了许多,随手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币心中更增添了几分底气。刚到镇口便远远望见道路两旁满是炸油馍的摊贩,金灿灿的油条油馍在油亮的案几一端堆成了小山,虽离摊位还有段距离但提鼻轻嗅油炸品的醇香仍隐隐得见。走近摊位更是热浪滚滚油香扑面,案几另一端则摆放着一摊大大的面团,面团雪白油亮如同一块儿牛奶果冻一般。小贩技艺高超手法熟练,小鸡啄米一样在面团上快速扯下面球,双手微拉扯成长条,搓动面杖草草两下面条便服帖的展开成一张薄薄的细长面饼。虽无测量但面球大小,面饼长短均出奇一致就像复制的一般。案几旁支一口大铁锅,薪柴噼啪油面微翻,小贩手蘸黄油在面饼正反两侧略微涂抹,手提面饼自然丢入油锅里面。面饼触油滋啦啦在油锅里翻滚,白色的面饼瞬间变得金黄,小贩见火候已好操动一双巨大的木筷将炸好的面饼一一夹起,堆放在油锅上的铁笼里控油,这时香脆可口的油馍便做好了。而油条呢?做法相似只不过是将两根抹油的面饼首尾对应轻轻提起,轻捏饼尾随手一扭丢入油锅,待面饼变黄夹出,油条便也做好了。油条较之油馍体型更加饱满而口感也多了份绵软,因物美价廉乡民们大多都会买上一点儿带到家中,所以每逢集会炸油馍摊贩总是随处可见。

    小贩见豆芽妈走近赶忙殷勤的问道:“大嫂,来点儿?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呢!”豆芽妈连连摆手:“先不忙,等我办完事儿回来再说!”小贩含笑依旧回应道:“得嘞!那您先忙!”说完便招呼其他客人去了。走过油馍摊不远路北侧便是一片小树林,林中满是羊群仔细张望还有几头黄牛掺杂其间。这里是一个简易的家畜交易市场,因为牛羊过多地上便也散落了不少牲畜的粪便,临近树林便有阵阵腥臭传来,豆芽妈赶忙屏住呼吸捂住口鼻快步走过树林,直到确定再无臭味才敢放开口鼻大口大口吮吸着清新空气。

    继续向前人群越来越多,街道上开始拥挤了起来,各色摊位均沿主干道摆放叫卖声此起彼伏。这里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左侧通过石桥便是豆芽就读的镇小学,此时学校还没有放学隐隐有朗朗读书声传来。豆芽妈想到儿子近期的表现料定豆芽定然在发奋读书,脸上情不自禁扬起了欣慰的笑容。桥头上多是些贩卖铁制品的摊贩,锄头镰刀铁锨小铲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品种齐全。河堤旁还夹杂着几个叫卖甜黍杆的小贩,成捆的甜黍杆依靠在河堤上,远远望去一堆呈青色一堆呈黑色,两色交映在河堤上铺成一片。甜黍杆是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蔗糖类水果,其与甘蔗类似却也有不小的区别。不同于甘蔗甜黍杆体型较细但长于甘蔗。口感上青色品种略微泛酸属酸甜型故而比较廉价,黑色品种却非常甘甜,但较之甘蔗便又逊色了不少。但是甜黍杆有一个相当大的优势足以弥补这点儿缺憾,甘蔗残渣偏硬而且尖锐,咀嚼时总会刺痛口腔甚至生成血泡。而甜黍杆就不会,咬下一口在口中咀嚼就像嚼一颗口香糖,甘甜的果汁被榨取出来流入口腔,而剩下的残渣软绵绵的如丝状相互缠连,牙齿的蠕动将其服帖的揉成一团,待汁水榨尽像吐口香糖一样随口吐出,口腔绝不会遭受一丝苦难。而十字路口右侧摊贩较少仅有几个剃头匠三三两两依坐在路边,临近中午生意较少靠在扁担上的匠人不禁哈欠连连。

    豆芽妈未作过多停留继续往集会深处行走,人流拥挤豆芽妈双手时刻不忘死死护住口袋。集市上多有小偷出没,他们手法相当高明总在你不经意间划破口袋窃取钱财,因常听街坊谈起此事豆芽妈便也多加了几分小心。随着嘈杂的人流豆芽妈缓步前行,街道两边的摊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这边摊位上摆满了各色调味品,辣椒胡椒大蒜等各色商品五颜六色的成袋摆放在摊位上,摊位旁边摆着一方小桌桌上两台石磨在缓缓回转,一台芝麻不断注入不一会儿清亮的香油便溢出磨间,一时间清香扑鼻油香在空气中飘散,另一台则把火红的干扁辣椒研磨成粉,辛辣呛人的气味使路过的行人喷嚏不断。而那边则是一个叫卖家用电器的摊贩,高音喇叭声音奇大声嘶力竭的做着宣传。简易的柜台上摆放着各种型号的收音机,电池手电筒等等也掺杂其间,这边放着些许瓷缸那边堆放着不少盆碗,品种甚是繁杂但装饰也尤为简单。

    再往前行路边蹲着一位朴实的老汉,一张青布铺地上面摆放着几把高粱杆儿扎起的扫帚,和扎拢严密结实的锅排。高粱秆儿扫帚由去籽的高粱穗儿制成,高粱细杆儿笔挺而坚韧七八根整齐码放在一团再由细线穿插扎在一起,高粱穗儿则被展开扎拢定型成扇面,细打量整个扫帚就像是一把电吉他一般。锅排的原料则为去穗儿的高粱秆儿,笔直的高粱秆儿整齐排成一排,两排杆儿面十字交叉贴在一起被细绳贯穿,锅排为圆形为便于悬挂往往会在边缘伸出一个白色的绳环。老汉显然没有什么经验神色显得有些局促,蹲在摊后抬望路过的行人偶尔才会挤出一声短小的叫喊,但人来人往很少有人停下翻看。豆芽妈有心买上一把扫帚,便挤过人群来到老汉摊前。老汉见有人走过来立马来了精神,急忙手忙脚乱的招呼道:“老乡,买点啥啊?这都是新扎的倍儿结实!”老汉声音似乎有些紧张。豆芽妈笑着回应道:“大叔,想买把扫帚!”老汉听后赶忙顺手拿起近前的一把扫帚递于豆芽妈开口道:“这都是我亲手扎的,老手艺了质量你大可放心。”豆芽妈接过扫帚在手里仔细打量了一番发觉确实不错便随口夸赞道:“大叔,您这手艺还真不错嘛!”老汉一听不禁松了口气憨笑着擦了擦脸颊上的细汗。豆芽妈越看越觉得不错便询问其价钱:“大叔这个怎么卖啊!”“不贵就两块钱。”豆芽妈感觉价格还算公道但是还是忍不住讲起价钱:“大叔能再便宜点儿么?一块五怎么样?”老汉有些犹豫:“这个这个,已经是很便宜啦......”老汉不禁嘟囔起来,见豆芽妈把扫帚往摊上一丢就要起身离开。想到上午惨淡的销售状况又不忍心错过这笔难得的生意,略一沉思一咬牙赶紧叫住豆芽妈:“哎哎,老乡,一块五就一块五!我卖啦!”豆芽妈这才收起虚迈出的步子转身回到摊前,脸上露出得手的浅笑。豆芽妈低头掏钱随口问道:“大叔,第一次来我们河口镇摆摊做生意吗?感觉以前没见过你啊!”老汉似乎想到了心事脸上愁容浮现解释道:“不是,我就是咱下河村人,只不过之前都是我孙女儿过来售卖。可不知怎么回事这丫头前天突然就病倒了,一直高烧不退可急死个人了。家里闲钱不多有心趁着集会多卖些扫帚锅排,换点儿钱带她到县城医院看看。奈何我这张嘴太笨,一上午也没卖出多少钱。”老汉诉说着在扫帚堆儿里挑了一把最为满意的扫帚,拿在手里准备交给豆芽妈。正在掏钱的豆芽妈手指一僵把已经抽出来的五毛钱又重新塞了回去,抽出两张一元纸币递给老汉。老汉边接钱边把扫帚递到豆芽妈手里,见是两元钱便在口袋里一通翻找,良久才找到一张五毛钱纸币伸手就要递给豆芽妈:“来,找你钱!”豆芽妈边离开边说:“大叔,这扫帚确实值两块,卖一块五你就亏啦!收下吧!”老汉急了忙道:“哎呀,说好的价钱,是多少就是多少这钱你快收下!”见豆芽妈就要离开,赶忙起身就要去追,可终究慢了一步,豆芽妈挥了挥手很快便消失在了人群里。老汉攥着五毛钱望着人来人往的人群,眼眶渐渐湿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