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汉王 » 第一百零二章来自朱高煦的灵魂拷问(求月票!)

第一百零二章来自朱高煦的灵魂拷问(求月票!)

    大殿之中,寂静无声。

    两人四目相对,谁都没有说话。

    ‘呼"过了许久之后,朱棣回过神来,半眯着双眼看向朱高煦,咧了咧嘴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眼神之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轻声道:

    “不错!”

    “老二,此计虽毒辣,但可保都察院清廉之风。”

    对于眼前人的赞赏,朱高煦的脸上却没有半分的笑意,眼中闪过一丝郑重之意,神情略显有些迟疑,几度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在迎上朱棣那张老脸,不由长叹了一口气,之后默默地低下了头。

    正处于兴奋之中的朱棣,见着他这幅模样,脸上笑容瞬间一敛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之色,有些没闹懂这家伙究竟是怎么了?

    为何会这般模样?

    要知道,往日要是自己的这般夸奖,赞赏、肯定,老二怕是脸都要笑烂。

    今日为何却是一脸愁容,没有半点激动、兴奋之意,反而还是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又是闹的哪一出?

    “你这小子,怎么回事?”

    “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怎么如此拘礼?”

    “说说吧!”

    这事谁不知道是你老人家的逆鳞?

    朱棣一愣,眼中满是惊疑之色,略显有些诧异的看向他。

    朱高煦:“.”

    能够让这个口无遮拦的混蛋如此郑重,怕应该不是什么好话,或者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就他们两父子在。

    “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

    他哪里敢如此的放纵,没见方才实话实说都挨了一顿揍吗?

    且现在他心中想要说的事情,乃是牵扯到他们一家人造反的话语。

    “但得先说清楚,你老人家可不能够动怒啊?”

    之前干这些事情的时候,哪次不是有老大或者老三在的时候,他才敢如此?

    现如今呢?

    这话说的。

    “不然打死我都不说。”

    万一一个不留神,让朱老四炸毛。

    老二什么德性,他还是很清楚的。

    冲动之下,把他给砍了那岂不是冤死啊!

    这般情况之下,他怎么可能不小心些?

    虽如此,却同时也勾起了他的好奇之心,随即点了点头,道:

    “就你这小子胆大包天、口无遮拦的性格,难道还有什么话是你不敢说的吗?”

    又没有人拉着,为他说话的情况之下。

    短暂的沉默之后,朱高煦缓缓抬起头,神情略显有些凝重,盯着老头子看了许久,道:

    “爹”

    胆大包天,口无遮拦?

    拜托也得分时候的好吧?

    得到首肯,朱高煦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小心翼翼开口道:

    “计虽是好计。”

    “但终究治标不治本。”

    “官员的清廉问题,更多取决于上位者对他们的态度。”

    “倘若爹依旧对文官这般纵容、宽容,怕也难以维持多久。”

    “时间一久,贪腐之风怕亦会如同春风竹笋,再次冒出来。”

    “我们就算做再多的努力,做再多的限制都没有任何用。”

    言罢。

    朱棣的面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下来,眼中尽是冷意,场中的温度不由的下降了好几度,气氛也再次变的沉重了起来。

    但这个愤怒、愤恨之意,却不是对朱高煦,而是对于朝中那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官员。

    方才只顾着激动、肯定、赞赏。

    对于这个问题,朱棣还真的没有细想过。

    不可否认,朱高煦的担忧完全合情合理。

    就现在朝堂之上的情况,不正是他对于文官们的放纵导致的吗?

    但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也很苦恼。

    同时心中也不免升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谁让他得位不正呢?

    谁让他需要文官们的口,为其正名。

    其实从内心真正想法来说,他也并不想这般。

    问题是本就得位不正,倘若再对文官大兴杀伐之事。

    天下之人,将如何看待他?

    那些个文官、读书人,怕是要传谣、背后大骂他是昏君、暴君了。

    想当初他攻破应天府,将建文帝从皇位上拉下来。

    遭受多少文官的口诛笔伐?

    为此杀了多少与他作对的文官?

    那个时候他的名声,可谓是臭名昭著。

    所有人明面上、背地里,都编排他。

    粗鄙之语,让他每每想起,都心中的火气都止不住想要杀人。

    为此,他花了许久的时间,下了极大的功夫。

    许以不少文官好处,且太子朱高炽中间周璇。

    才将那些粗鄙之语给压制了下去。

    动荡的朝堂,亦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如此好不容易亲手稳定下来的局面,让他如今再去打破?

    着实让他有些迟疑。

    担心对文官集团太过于严苛,害怕造成反弹。

    到时候再次导致流言蜚语四起,朝堂之上人心不安,以至于国运动荡。

    就这些个问题,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

    不敢轻易下决定。

    没办法。

    此事真的要实施的话,牵扯的东西太多,牵扯的面太广,牵扯的人太多了。

    见着其这副摸样,朱高煦大概也能够猜到,他心中的担忧,沉声道:

    “爹我知道你担心此举会引起朝局动荡不安,朝中重臣的反噬。”

    “倘若一直拖下去,让这个毒瘤成长,到时候再想要处理,可就不是刮骨疗毒那么简单。”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