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这家伙想成仙 » 第十一章 “厚葬”

第十一章 “厚葬”

    周末,南国中便将母亲接回了家,经过几天的忙碌后,只过了四天,未等头七,便请杨千秋择定了黄道吉日,准备入殓后就将母亲安葬。

    这也是杨千秋第一次做这种事,虽然有别于千秋事务所的科学发展观,但是看在南国中一片孝心上,杨千秋觉得其实帮帮忙也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一边想着一边再摸了摸收到的那张刚拿到的,存储了六位数的银行卡,嗯,还在。

    不是杨某贪财,实在是与家里分割并非不是名义上口头说说便算数的。

    家里的分文也不得动,不然就会有牵扯。

    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比如千秋事务所的宅子,便是杨千秋用100元钱一年的价格,从一个急需出国的人手里租下来的,合同都签到20年后了......

    南国中奉着白饭一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母亲尸旁,低沉的念道:“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

    说着用筷尾夹着一点饭莱放在母亲口中,又转用筷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

    这叫饲生,入葬前的环节,饲生、恋亲、视尸,这是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表示阴阳有别。

    招魂幡通常由死者长子或长孙来扛,走在丧葬队伍的最前面,传说这样可以指引死者的亡魂顺利通过黄泉路上的各个鬼门关。因此,扛幡的人也不能胡乱选择,必须由家里的长子,长孙等秩序继承人来负责。

    死者是男,绕尸走圆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是天,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故此饲生结束后,南国中拿着魂幡在前引路,南钰洁捧香炉跟着南国中,绕这灵柩,走着方步

    随后,南钰洁头顶工具盘,跪在棺旁,南国中一手提斧,一手取来大木钉,然后大喊了一声“躲钉”,接着便在棺材上钉三下。钉完棺后,把棺材抬起垫高一点,谓之“升棺”,把铺的草与棺材离开,谓之“斩草”,南国中、南钰洁逐一哭拜奠酒,并烧纸举哀。

    值得一提的是,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但如今却与现行规定相悖。

    南国中母亲畏火,南国中很孝顺,当然记得这件事,于是为了能够土葬,让母亲入土为安,特地请杨千秋帮忙相了一块地,财大气粗的找关系买了下来,用以悄悄安葬母亲。

    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自古各族下葬仪式都有所不同,但最属汉族的仪式繁琐,虽然仪式过程没有缩减,但南国中为了能够顺利土葬,仪式并没有请太多人参加。

    前一天,也是在杨千秋的帮衬下南国中烧香点烛行了开山礼,才打的穴。

    让人在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了木桩后,又让南国中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随后才叫了八仙过来做穴,做穴就是挖好棺材洞穴。

    当晚,家中,南国中的面无表情和妻子温云娜悲天恸地形成了明显反差,让杨千秋感觉值得玩味...

    另一边,卧室里一片安静,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床上的两人早已入睡。

    突然,董秋成惊醒,看了看身边的女人,发现对方正在熟睡,并没有什么反应后,便独自一人走出卧室,在客厅坐着倒了杯水,喝水时便感觉手腕有些酸痛,但董秋成却没有撩起衣袖去看,只是摸着手腕看着卧室的方向。

    第二日,杨千秋诧异的见到了于伟和章纶,看着于伟咧着大嘴,杨千秋选择了无视,也不知道这两个人怎么得到消息的,知道今日下葬,便不请自来的前来观礼。

    可是章纶和于伟可没打算放过杨千秋,杨千秋正准备走到一边去等待出殡,二人便走了过来。

    “杨总,好久不见啊,最近在哪发财呢?”于伟笑呵呵的看着杨千秋说道。

    “我们前几天刚见过面。”杨千秋面无表情的看着于伟,心里暗自腹诽,当着南家人的面,我能跟你说我这两天在发死人财吗。

    “千秋”章纶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打了声招呼,杨千秋看着他点了点头,随即便转头去准备。

    出殡的路上,有这样一个规矩,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棺材都不能落地,哪怕是累到不行也不能落地,可以换人或者是先将棺材放在板凳上,绝对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若是体力不支,落在了地上,接了地气,让死者有了留恋,莫说八个,便是再来一倍的人手也未必能抬起来。

    虽然只是一个传言,但是能避免出差错还是避免的好。

    八仙便是抬灵柩的人,这几人是南国中特地从工地上请来的已婚的工人,这几人力气都是附近工地上少有的,有一膀子力气。

    八仙必须要已婚的男人,原因很简单,古人认为,生人为阳,死者为阴,而未婚男子阳气太重,会冲了死者的阴气,所以要破了童子身才行。

    在古时,下葬的时间非常讲究,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

    但如今很多习俗早已演替,没有那么复杂,毕竟真等天黑也不好做事,而且天黑得等到8点多,太晚了。

    “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响起,着才开始下葬,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这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落土的时候,几位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里面早有南国中提前便放好的棺椁。

    棺材、灵柩以及棺椁三者是有一些区别的

    其中,棺材和灵柩,都是指装殓尸体的器具,其中虚者为棺,实者为柩,也就是空的才叫棺材。

    而椁,则是套在棺外的外棺,可以理解为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棺椁是用来显示死者的地位的。自古便有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按道理说,南国中母亲最多是个庶民,而他自己本身则是个商人,在古代商籍可比庶民地位更低,他母亲根本没资格使用棺椁,即使一层。

    但谁叫南国中孝顺,使用的石制棺椁非常厚,就算有什么东西想出来都不可能,也算得上是厚葬他母亲了。

    杨千秋都得忍不住感叹一句‘不亏是大孝子。’

    待四平八稳之后,南国中便上前,抓起泥土扔到了灵柩上,这叫做“添土“。

    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是为了以后需要迁坟的时候,能够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

    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

    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南国中还特地来询问了杨千秋要不要转几圈。

    杨千秋便给他解释了一番:“南总,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很难劝说,所以才有了这种说法。”

    不过南国中还是去转了几圈,说自己能做的不多,只是母亲生前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希望她可以安心的走,不用在为自己牵挂。

    闻言,杨千秋只是撇了撇嘴,跟我解释什么,我只是拿钱办事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