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群星的荣光 » 第29章 补给司令部成立

第29章 补给司令部成立

    次日,陈锋三人前往补给舰队报道。

    说是报道,整个舰队司令部都只是个招牌,他们报道还得跑到后勤部去。

    “久闻大名啊陈上校。”后勤部部长马莱克中将握了握陈锋的手,“这段时间可把我忙坏了,有你们几位来,后勤舰队的情况一定能好不少。”

    “阁下能信任我们几个菜鸟,我们非常感激。”陈锋和马莱克握手之后,立刻进入工作模式,“现在时间紧,再加上我们没什么经验,您方便的话,能安排一下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吗?”

    “自然是可以的。”马莱克领着陈锋走进了边上的一间办公室里,“之前因为补给舰队司令部是个仅存在于编制上的空牌子,前段时间听说雷比尔阁下有安排,因此我们已经将之前补给舰队的情况单独做了分类,这里就是暂时的补给舰队司令部,三位请自便吧,有什么事情,直接找我的副官就好。”

    说完,他举了举手里的好几份文件,无奈地笑了笑。

    “我这事情实在是多,本来应该是我和你交接的,但是现在……你也知道什么情况。”

    陈锋点了点头,招呼了梅兰妮和爱德华一声,三人迅速展开了工作。

    而随着工作开展,陈锋才发现,海博伦的补给体系,问题不是一般的大。

    补给系统的核心是三个部分,也就是物资的收集,运输和发放。道理很简单,首先,你手里没有补给,那自然没东西给前线送;其次,没有运输部队,补给也不可能到达前线;最后,补给运到前线但是发放不到需要的队伍手里,那补给运过去也等于白运。

    海博伦现在,在收集上,得益于联邦作战本部的统一调控,整个国家的生产工作进行的可谓是有条不紊,在物资收集上暂时没有问题。但是在运输上问题可就大了,之前因为长期和平,海博伦国内的军用运输船数量仅有两千艘,基本上仅仅能够支撑一支舰队执行作战任务。在开战后,伯利恒造船厂紧急建造了新的一批运输船,将这个数量提升到了四千艘,但是随着四大舰队中的三支都有了自己的作战任务,这四千条船用起来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随着战事进一步开展,各舰队都开始出现数量不小的舰队损耗。伯利恒造船厂虽然规格够大,但是他再大,造船设备和工人也有其建造能力上限。现在光是军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需求就快让伯利恒造船厂三班倒着造了,那还能腾出手来再造个几千条运输船的。

    军方造不出来,那方法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征用民船。你像爱德华他们家里原本有一支一百艘运输船的船队,他们就一口气捐了八十五艘出去。像爱德华他们家这种捐钱捐款捐的很大方的商人,在海博伦是有很多的。你说这些商人有多爱海博伦这个国家是不一定,但是海博伦没了,他们一定没现在这么好的环境给他们做生意这件事他们是很清楚的。

    靠着这种方式,海博伦方面终于是把运输船的数量提升到了一万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个更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规格不统一。

    要知道,运输船这种东西是走量的,因此在设计上也是怎么方便建造怎么来。现在别说世界各国了,不同的公司造的运输船的规格都不一样,且不说装载量,这堆船连超空间性能都不完全一致。更别说有的船能装他妈的两万单位的补给,有的船就只能装八千单位的运输量差异了。

    忙一上午,陈锋仨人中午干脆连食堂都不去了,叫勤务兵打了三份盒饭在办公室解决。

    “这咋办?”梅兰妮咽下一口饭,“不说别的,这补给舰队一万艘船二百多个型号,编队方案都没法做,下一项补给任务是三天后,总不能货到港口了,船还没到吧?”

    “实在不行就只能用我上午提过的那招了,直接做量化。”陈锋也很无奈,“这两百多个型号,光是编队就够我们受得了,何况每艘船的状态还不一致,连量化恐怕也很难做。”

    “那标准这边我来想办法。”爱德华说,“我家干这个的,我多少对这些船心里有点熟,至于下一批次的补给,我记得是二十万单位?”

    陈锋点了点头。

    “那直接用B3型,一艘两万单位,我记得正好有五艘。”爱德华放下筷子,在面前的工作台上按了几下,“嗯,你看,真有,还都是新船呢,加起来航程才一百光年。”

    “还有三天,现在先不着急,到时候系统没做完就按你这个方案先来。”陈锋点了点头,“至于更进一步的,我计划是连补给区也做个量化,两边到时候做交叉匹配,尽可能大的发挥我们手里的运力。”

    “这样的话,就得去要各个部分的补给需求情况了。”梅兰妮说,“光靠曾经的补给申请恐怕没法去做量化的评估。”

    “没错。”陈锋点了点头,“这样,爱德华就麻烦你今天下午和明天辛苦一点,把标准弄出来,我去找马莱克部长要资料,实在不行我就去找雷比尔阁下,至于对资料的分析就交给你了梅兰妮。”

    “好。”梅兰妮点了点头。

    三个人说干就干,陈锋吃完饭后冲进洗漱室简单洗漱一番,简单往身上喷了个清理喷雾就出去了,没过多久,几十份文件就发到了补给舰队司令部。

    “这家伙工作效率还真挺高的……”梅兰妮不得不服气,陈锋这家伙出去才十分钟,这可不光是各战区这么简单,连幕僚会议的评估报告都拿来了。

    又过了大概两小时,陈锋怀里抱着一摞红色外壳上面还打着黑叉的文件夹进来了。他把这堆东西往桌子上一放,大喘了三口粗气。

    他这一放不要紧,梅兰妮和爱德华差点给吓死。

    红色带黑色X型标记的文件夹,这是海博伦内部对七级密级文件的标记。而七级密级文件已经不是什么人能看什么人不能看的水平了,这东西除了联邦议长,联邦海军总司令和联邦情报部部长之外,其他人想看必须有联邦海军总司令授权,联邦情报部部长授权和联邦议长授权,三个授权少一样都不行。

    “有授权的,但是时间从十分钟前开始计算,合计标准时四十八小时,四时八小时后情报部专人来这里取文件。”陈锋没空管震惊状态的梅兰妮和爱德华,从一个文件夹里抽出来一沓专用纸,“并且不能上传或者记在这些纸上以外的任何方式记录,在调用期间,除了跟来的情报部专员以外,任何人不得出入这个房间,这几天可能要拜托二位和我一起在这熬了。”

    陈锋拿出来的这些纸是特质的专用纸,这倒不是说什么不会留笔迹或者别的什么,而是特殊的自动销毁纸张。这些纸平时被保存在特殊的环境里,随着陈锋申领,对应数量的纸张也随之被取出,经过特殊处理之后,这些纸张会在陈锋对文件的借阅申请结束的同时瞬间销毁,连点灰都留不下。

    顺带一提,这东西也是海博伦比较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你等一下,这堆东西到底是什么?”梅兰妮打断了陈锋。

    “这个,是国内从十年前起到现在为止,对整个西吉斯蒙德大公国的情报资料。”陈锋看向梅兰妮。

    “你弄这个干什么?”梅兰妮愣住了,“我们要搞的……”

    “总不能等到真打进西吉斯蒙德之后再去搞对西吉斯蒙德方向的补给区等级吧。”陈锋说,“等到时候再做,黄花菜都凉了。”

    他有一句潜台词,怕在这地方被监听到没敢说,但是梅兰妮和爱德华都从陈锋的眼里读出了这句话。

    “你也不想在未来我们在西吉斯蒙德打生打死的时候补给送不上来吧。”

    陈锋很确定,以雷比尔对自己的信任,只要自己设计出的这套补给系统可行,即使他未来调走了,这套系统也会继续用下去。因此,现在在他眼里,这就是在给他未来在西吉斯蒙德内部作战提前铺平道路。要不然他也不会专门在会议室门口蹲了一个小时,硬等到雷比尔会议结束了。

    现在雷比尔的职务在战时就等于议长,因此他的一份授权能当两份用。但是雷比尔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和议会那边通了气,正经八百拿到了现议长的授权。至于情报部,雷比尔一通电话就搞定了。

    “我知道了。”梅兰妮点了点头,“只不过……”

    “甄别我来做,。”陈锋知道梅兰妮要说什么,“你先把需要的文件名称记在纸上,具体需要量化的部分等摘录完了一起做,爱德华,标准那边你做的怎么样了?”

    “这才刚统计完舰龄小于二十年的舰船情况。”爱德华摇了摇头,“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差很多,你那边能帮忙再搞点资料来吗?”

    “你他妈在逗我,现在门都出不去,我去哪给你搞更多资料?”陈锋差点发火,“算了,这东西应该不算什么特别机密的东西,你直接系统内申请一下,看能不能发过来,不能的话我再想办法吧。”

    说完,他坐在了工作台前,开始翻看借回来的资料。

    “我也没想到你是搞这些东西去了啊。”爱德华叹了口气,“算了,我打申请吧。”

    三个人就这么忙碌了起来。

    只能说,海博伦这边对西吉斯蒙德的情报工作还是到位的,陈锋从这一堆文件里甚至翻到了对西吉斯蒙德几个高级将领的个人评估报告,要知道官员的个人评估报告这东西,在各国都是顶级机密,海博伦能搞到这个,证明其情报人员的能量相当之大。

    比较可惜的事,陈锋他们用不上这么多资料,他当时着急,没空给他一个个找过去,于是就把文件全调来了。代价就是,现在的文件他得一个个翻过去。

    他要的东西主要是西吉斯蒙德各个星球的驻防情况和轨道防御力度以及星堡位置这些,而不是对对方指挥官的性格评估。陈锋他们现在搞的东西,具体点讲是做区块化补给并且给各个补给区赋值,再结合各补给船量化后的补给能力,以此来决定各区块对补给的需求程度。只要有了他要的这些东西,他就可以大概估算攻击星球的难度,由此就能估算出这些地方需要多少补给。

    两天后,随着“嗤”的一声,用于记录的纸张瞬间灰飞烟灭,而情报部的官员也走了进来,陈锋已经收拾好了所有的东西,交给了进来的情报官。

    “陈司令,现在还需要您和我走一趟。”情报部的官员核查完情报数量之后,对陈锋说,“我们需要保证这些文件没有出问题,并且需要您检查完成后签字才行。”

    “好的,我交代一下工作。”陈锋点了点头,和梅兰妮说了几句,随后就跟着情报官一起离开了。

    再过一天,就是新一批补给发向前线的日子,按照工作,现在就该安排货物核验,准备装船了。陈锋知道这批文件一旦进入清点流程,说不定得点上个几小时半天的,因此提前将工作交给了梅兰妮。

    而他们这几天忙碌的工作,就是后来各国间使用的战争补给体系的雏形。在这套系统中,陈锋将海博伦以内一日以内的范围,也就是以伯利恒为中心的五颗星球设置为一级补给区,由补给水平1以下的补给舰进行补给,也就是搭载量在一千单位以下,并且超空间航速在百光年3日水平以下的补给舰进行补给,并且补给优先级是最低的。之后,以赫尔墨斯和赫克托尔-2为基础,到瓦尔基里-7为止的二十个星系标记为二级补给区,由补给等级1-2的补给舰进行供给,这一等级涵盖的是一千单位到五千单位,百光年航速在3日到2日水平的补给舰。之后,以瓦尔基里-7到西吉斯蒙德首都阿尔卡迪亚星系为止是三级补给区,采用的是现在数量最多的补给等级3的补给舰进行补给,这一型补给舰普遍的搭载量在一万单位左右,航速在百光年1-1.5日,这一部分也是补给等级最高的区域。而在三级补给区以外的星球就是四级补给区,这些地方往往是边界的军事要塞,陈锋给他们配置的是最大规格的4级补给舰,也就是现在仅有二十艘的单次搭载量超过两万单位,超空间航速百光年两日的大型补给舰。这一地区按理说应该等级比较高,但是陈锋考虑到这些地方更大程度上是拖住他们不让他们回防,而不是攻占,所以略微调低了补给等级。

    随着补给系统设计完成,补给舰队司令部成立后的第一次补给任务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