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风起天下 » 第十一章 牵马提刀出凉州

第十一章 牵马提刀出凉州

    且说林穆辰纵马直奔凉州城,进入凉州后,凭借鸿鸣刀直入凉州将军府。

    这北凉五州,后方的廊州作为后勤中心,由经略使秦观海坐镇,现如今将军位置空悬,其余三州将军不论出于何等原因,林烽都未让他们知道这位世子的存在,只有兼任凉州将军的骑军大统领,老帅杨公寿够格知晓当年之事的部分真相,包括林穆辰的存在。因此,林穆辰也就直奔老帅府邸。

    之后半月,凉州乡郊出现了多件怪事,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两波悍匪,每次人数不多,不到十人,也不打家劫舍,只是拦路占道,可是即便如此不成规模,在治下严峻的凉州,哪怕是在城外的乡郊都是十分少见。不过,出现的快,消失的也更快,每次出现不久就会暴尸野外。

    这一切的一切就是王府许煜和林烽所造就,这些寻常人眼中的悍匪也就是北凉大狱中的死囚。

    林烽希望用这种最血腥最直接的方式去打磨林穆辰这把刀。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高强度的拼杀,让林穆辰深深切切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遍体鳞伤,而且由于频率奇高,往往都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最终的两次负伤,一次是被贯穿腹部,所幸林穆辰反应及时,避开了要害,否则必取其性命。另一次是被一刀劈砍而下,被数人逼到死角林穆辰在电光火石之间将身体偏移寸余,避开了头颅,拼着一刀砍在了肩部,反手一刀直斩咽喉,一刀毙命。那一战,是林穆辰的最后一战,那一夜,他浴血杀尽匪徒后,便深深的昏死在了血泊中,还是藏在暗中的老王将他带回了王府。秦钰瑶一边给他上药一边埋怨他太过急于冒进,不知自己的斤两。无语的林穆辰一边赔笑一边保证不会再有下次。

    通过一身伤痕,林穆辰换了一手狠辣的刀法,刀出连绵,无华丽招式,去追求速度力度和角度。刀刀取其要害,每次挥刀,身为一体,刀落如山,从无拖泥带水迟钝之感,反而有一种肺炎踏雪泥的轻快。如此进步,也让王老头又欣慰又可惜。欣慰进步神速,可惜起步太晚,内力稀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入一品。

    “老王,这孩子就麻烦你照顾了。”上林山,凉王府门前,林烽对即将远行的王老头说道:“这次,还是佩剑?”王老头打着哈哈道:“找把好剑。”林烽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将早就从武阁中取出的名剑寒光交给老头。

    一旁牵马的林穆辰道:“行了,啰里啰嗦的哪里像个藩王,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说罢,不给老爹开口的机会,牵着那匹白马的缰绳转身大踏步前行,老王紧随其后。大约走了十数步,林穆辰高高的摆了摆手,喊道:“爹,回吧。”

    林烽笑骂道:“臭小子,不给老子煽情的机会。”其实他知道,这是儿子怕他伤心。

    府外林烽相送,府内武阁之上也有人远望林穆辰远去。

    黑衣老者说道:“钰瑶,此番算是苦了你了。”女子行礼说道:“师父,我不苦。”女子是破天荒没有前往府外送林穆辰的秦钰瑶,黑衣男子便是军师许煜。

    许煜显得十分欣慰:“这次让你入文宣书院,都明白吧?”

    秦钰瑶点点头说道:“明白。”

    老者再次看向窗外已经更远的两人:“明白就好啊,北凉重武,武人可打天下,但治天下,我们太需要一些读书人了。”

    一天后,在凉州东南方,关内道西北方,白马上的林穆辰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问道:“老王,咱们接下来去哪?”

    老王白了一眼:“你小子周身的稀薄内力,这普天之下有希望解决的,有两处,正阳山和太和山,这两处皆是道家起源,太和老掌教张玉章更是早年与北凉交好,不像正阳山依附朝廷,下一任掌门吕栋斌你也熟悉,装什么装,不去太和山你还能去哪?”

    林穆辰笑意更浓:“老王啊,不愧是你,走着,去太和山”

    就在林穆辰一老一小出凉州的同时,北凉王府,一位面覆黑纱头戴斗笠的北凉鹰斗房碟子快步走进林烽书房,拱手拜道:“王爷,南疆密报,南疆道副节度使蒋公页奉诏入京,领兵部尚书,授征南大将军。”

    林烽接过从南疆千里送来的密信,,嘴角似有笑意:“看来是宰辅大人入局了,你即刻回南疆做准备吧。”

    在南疆,与南晟王多年不和甚至针锋相对的春秋名将终于如愿离开了南疆,虽说是又入京都这座牢笼,但是任兵部尚书,还授征平镇三字中的征字大将军,要知道,这可是从一品,一道副节度使不过从二品。不过临走之时却有一桩趣事令百姓咋舌。这位高升的尚书郎竟然无人相送,只带了随从便上路了。

    再说位于关内道的太和山,是一座道家古山,有着半数内功出太和的美誉,与山南道的正阳山并肩立于江湖。

    汉阳一统中原后,正阳山便归附了朝廷,朝廷赐封,天下第一门派。太和山的境遇则截然相反。由于太和山并不理会朝廷,只是保持中立,所以受尽打压。其实,太和一脉与正阳本身便不同,用林穆辰的话来说,就是这太和山道士比正阳山的那些牛鼻子要可爱很多,太和道士不像正阳道士,冷冰冰的。

    太和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并有沿旧断层不断上升的迹象,也就形成了许多悬崖峭壁,周边更是高峰林立。整座太和山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七十四涧,十一洞,五大峰,上下共十八盘险道。

    此刻太和山山门前,一道之上,正站有两人,一位白须,身着道袍,只不过有着些许滑稽,就在道袍正前方有歪歪扭扭四五个补丁,并且一看就不是出自针线之工的人之手。旁边一位是个年轻人,年纪瞧着不大,面色白净。

    老人问道:“师弟啊,你对那位是个什么印象啊?”

    年轻人一副哭脸:“大师兄,我都是从你们只言片语口中了解的,能有什么印象可言。”

    那老者呵呵一笑:“只言片语?我看未必吧,你们不认识?”

    年轻人脸一红:“还真是万事都瞒不过师兄,我们确实在小时候见过,而且还通过书信,也算是极少数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那小子除了武道,不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天赋卓绝。”年轻人像是想起了什么,顿了顿接着说道:“尤其是口才,让人印象深刻。”

    老人捋了捋白须说道:“这次上山,估计能让你把那‘除了’拿掉。”

    一老一小笑谈间,林间小道的远方,年轻人挂刀,年长者佩剑,牵马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