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吃货航海记 » 第7章 销路搞定

第7章 销路搞定

    何易咏问道:“姐姐方便吗?”

    小娘子点头道:“方便,方便,姐姐这就给你拿银子。”

    随后小娘子拿来六两碎银子,一贯半铜钱,何易咏给她300块肥皂,50块试用皂。

    约定先试试销量,销量好的话,每月给她供应1000-3000块肥皂。

    同时互通姓名,小娘子叫周淑梅,夫家姓赵。

    又赚到7两5钱银子!

    接着找绸缎庄和棉布铺子,发现绸缎庄基本都是大户人家在经营,一多半棉布铺子也属于大户人家的产业。

    找了家没有背景的棉布铺子,把剩下的300块肥皂卖出去,也卖了7两5钱银子,老板卖棉布棉花时向顾客推荐肥皂,约定以后每月最少供应3000块肥皂。

    1200块肥皂,共卖了30两银子!

    成本只有二两多银子,净赚27两多银子!

    比最初预计赚的多多了!

    岂不知陈老板和周娘子、棉布铺吴老板把试用香皂发出去,不到一天收到极好的市场反馈,以一块150-200文的价格卖出去,赚翻了,赚麻了!

    当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肥皂只是小玩意,不是必需品,能买的起,并确实愿意花150-200文钱买的,无不是月入五两银子以上的家庭。

    一个县城内外这样的家庭不多,却也不少,上千户还是有的,卖这么贵,几天就满足了大部分有钱人家的需求,半个月用完后才能另买,数千块肥皂滞销了怎么办?

    卖二十几文三十文一块,有些收入的普通百姓家庭也能买的起,用户群体更多,多销,又不薄利,多好?

    何易咏顺便买10匹棉布,45斤棉花,回家以后给何易咏、何季鹏、何杰3家9口人分了,做几件体面的新衣服,各一床新棉被。

    一匹没有染色的白棉布要1钱5分银子,120文,染好色的棉布要两钱零5文银子,165文,一斤棉花17文,加一些针头线脑,老板给个优惠,花了2两7钱银子,够贵的!

    肥皂预定出去9000块左右,每月产能12000块,何易咏怕有事耽误,或下雨耽误熬煮肥皂,留点余量,暂时不找第四个经销商了。

    多余的可以先存放着,肥皂不容易坏,能经得住半年一年存放,存放的久一点,皂化反应更完全,质量更好,不怕有存货。

    去酒楼,点一桌子硬菜,一斤酒,大吃大喝,好好补补,也解解馋!

    虽然没有味精,没有辣椒,没有蚝油,缺少很多调料,但酒楼的厨子有独门秘方调料,依然把菜烧的很好吃,色香味俱全,大大满足了何易咏这个吃货一次!

    不便宜呢,三个素菜,五个荤菜,加一斤度数很低的酒,加牛的草料,吃掉190文钱!

    一个下午肯定回不去,在县里休息一晚,明早回去,吃过饭后,找家客栈,开一间房,客栈倒是便宜,两张床的大房间,一天只要25文钱。

    以后送货来往县城太远,牛车速度慢,也容易掉膘,这头牛是何家用来耕地的,不好天天霸占着送货,去牲畜市场买了一头健壮毛驴,花了4两2钱银子,一辆驴车,1两8钱银子。

    耕牛犊一头六两左右,骡子一头七八两,马差价很大,最差的马也要八两银子,一般的马要十两十二两,高头大马和战马三十两往上,一百两银子都不稀奇。

    毛驴速度快点,最多十天的肥皂量不到一千斤,牵着走能拉的动。

    来一趟县城不容易,何易咏按分成给叔叔何季鹏,堂兄何杰分红,在县城里逛街,买些镇上没有的,三两天不容易坏的东西,想买什么买什么,蔬菜肉等食材在镇上买。

    次日一大早起床,套上牛车和驴车,把东西搬下来,回家。

    毛驴经过训练,还算听话,跑的很轻快,一个白天能拉货轻松跑六七十里,以后清早出门,傍晚城门关闭之前可赶到县城里。

    到家后老爹老娘看到这么多棉布棉花,还有肉、菜、糖果零食、超大铁锅傻眼了,老何左右找笤帚,二话不说抡起来直接开打!

    “死衰仔,败家仔!哪里来的钱买这么多东西,看老子不打死你!”

    何易咏见势不妙,立马掏出装有十两银子的钱袋举在面前跪下,何季鹏也赶紧下车拦住。

    老何脾气一般,揍孩子跟家常便饭似的,早习惯了,直接跪下能揍的轻点。

    这年头流行揍孩子,孩子不乖揍,做错事揍,心情不好揍,有烦心事揍,只吃饭不干活揍,粮食不多吃不饱更要揍,一个个父亲像比赛似的揍儿子,下手没轻没重的,一个比一个揍的狠,很容易把孩子腿打折!

    暴怒的老何愣住,傻傻接过一看,更傻眼了。

    “哪儿来的?”

    何易咏骄傲道:“我们赚的!”

    何季鹏把老何拉进屋里,免的被邻居村里人知道赚大钱的事,先埋怨一通,随后解释道:“二哥,你这打仔子的毛病得改改,别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不顾的打仔子,牛仔这么乖,你天天打他干嘛?吃饱了撑的是吧?

    这些银子可是牛仔带我们赚的,牛仔长大了,会赚钱养家了,带我们做出肥皂……”

    老何傻眼,不敢置信地问道:“你们这十几天啥事不干,净捣鼓些有的没的,就赚到这么多银子?”

    “昂!”

    “昂!”

    老何深吸口凉气:“我滴个天!你们这赚钱法子……咋不叫上我一起干呢?”

    何易咏翻个白眼,叫上你你会跟着干?净给人拖后腿,觉得搞这没用,搞那没用,瞎指挥,瞎犟,动不动揍人骂人,叫上你干嘛?

    把何杰和他的东西送回去,牛车送回大伯家,驴车拴到何季鹏家,老何拉着何季鹏和何易咏商量事,舔着脸巴巴的想加入……

    第二天村里何氏家族六户人都知道了,上门打听,想把自己或自家儿子送进来一起干,多少赚点钱,喝点汤。

    这年头最可靠的人,还得是宗族家族之人,没有宗族家族保护,不管在哪里都是被欺负孤立的对象,能活着已经不错了,想出头更难,能安排尽量安排下来。

    肥皂产业是个小产业,熬煮搅拌需要两个人,烧火需要一个人,搜集处理材料需要两三个人,采买材料批发肥皂需要两三个人,做饭需要一个人,总的下来需要十来个人。

    何易咏拿事,把老爹、大伯、大伯家堂兄、堂大伯、堂二伯、堂大伯家大娘安排进来,每月给800-1200文的工钱。

    何易咏负责指挥,叔叔何季鹏和大伯负责处理材料、采买材料、管理精修包装肥皂、运输批发。

    老爹和何杰、大伯家堂兄负责熬煮肥皂,老弟二牛负责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