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沐天子 » 第3章:抵京

第3章:抵京

    南京素有火炉之称,时值七月,正是暑热之时,外秦淮河上也难免蒸腾起丝丝潮湿的水汽,舟船行驶其上若是船舱逼仄,人处其中难免会感到不适。

    但是作为西平侯沐晟的独子,此番入京的沐斌显然不会忧虑于此。

    因为他所乘的楼船不仅规模壮观,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船上特意拔起了一座彩楼,透过彩楼的大轩窗不仅能让室内通透更能实时欣赏外秦淮两岸的风光,端得是享受至极。

    此时,轩窗旁侍立着一位婀娜少女,年约十五,五官精致,柔和的鼻翼,温润的香腮,两弯淡淡蛾眉,一张樱桃小嘴。

    她正依窗饶有兴致的欣赏着两岸围坡土堤上耸立着的一排排的杨柳。

    而其人的身份便是沐斌的贴身侍女沈妙善。

    “少爷,我们快到南京了吧?”

    沈妙善将目光从两岸的风光收回,偏头看向绣楼内坐在八仙桌前的沐斌一脸笑意询问道。

    沐斌看着眼前的笑颜,心情愉悦的颔首,随即起身踱步来到沈妙善身旁与其并立。

    两人站得很近,沐斌都能嗅到少女身上的体香,他不由在脑海中回忆起穿越而来后与对方相处的点点滴滴。

    据沐斌了解,沈妙善并非原主的侍女,而是那次原主大病后,其母程夫人归咎于原主身边人没有精心伺候好,所以事后重新挑选了一波新人照顾沐斌。

    而沈妙善正是在那时到了沐斌的身边。

    因为此女乃是沈广的亲妹,不仅容貌秀丽而且身具沈家人的精明,行事十分爽利,平日里将沐斌的日常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很快便让沐斌对其有了好感。

    正当沐斌遐想之际,房门被人扣响,待得了沐斌的允许后,耿琦踱步进入了绣楼。

    “表叔,我们即将抵达南京,你是否与我五叔联系好了,此番可有人前来迎接我们?”

    沐斌看着眼前不苟言笑的耿琦微笑询问道。

    耿琦没有立刻回答,反而先是郑重提醒道:“少爷,南京乃是帝都,形势复杂,波云诡谲,你以亲戚之礼称呼我,我心中虽然高兴,但仍旧需提醒你日后还是称呼我管家为好,毕竟我身份有些敏感。”

    沐斌闻言不由收敛笑意,他知道耿琦所指何事。

    因为耿琦乃是耿炳文的幼子,而耿炳文作为建文帝的保嫡大将,永乐帝靖难功成后,其人自然遭到了清算。

    不仅耿炳文本人被弹劾后自杀,还牵连其三子相继被杀,唯有幼子耿琦幸免逃到云南寻求其姑母也就是沐斌的祖母耿氏的庇护,后来便留在沐府任管家打理沐府琐事了。

    沐斌收敛思绪,看着耿琦徐徐说道:

    “其实你不用如此敏感疑虑,父亲在我启程前便与我说过,当年你到了云南后,他便曾上书陛下为你求过情,陛下早已宽恕了你,只是事涉靖难往事,没有明旨而已,不然此次也不会让你随我入京了。”

    耿琦闻言释然道:“话说如此,但凡是谨慎些终究是没错的。”

    沐斌闻言看着耿琦依旧一脸严肃的样子,便也只好作罢,失笑应允了此事。

    耿琦眼见气氛有些尴尬遂赶紧转移话题,徐徐说道:

    “少爷放心,启程前,侯爷早已去信京师,驸马爷收到信后,想来会预估着时间遣人在东水关码头候着的。”

    沐斌闻言笑着颔首,随即思忖片刻提醒道:

    “那定国公府可有知会过?”

    “姑母若知道我入京也应当会遣人来迎吧?”

    且说,沐斌穿越后一直以来十分自得于他前世对明朝的历史脉络发展与重大事件有所了解,可当他知道其姑母沐氏乃是当代定国公徐景昌之母时依旧瞠目结舌了片刻。

    这倒是不怪他知识面狭隘,实在是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他对于明朝这些武勋之家的姻亲关系实在是了解有限。

    毕竟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才是所谓的热点,才是沐斌前世学习与了解的方向。

    “少爷放心,定国公府自然是知晓你入京的消息的。”耿琦看着沐斌笑着解释道:“而且,定国公府老夫人素来喜欢你,往年我入京送年节礼时,老夫人多有询问你的情况,此番知道你入京,国公府定然会有人来接的。”

    沐斌闻言这才满意的颔首。

    耿琦见已无事便也行礼退出了绣楼。

    ..........

    东水关位于南京城的东南方向,建有全城唯一一座船闸码头,乃是南北商贾聚集的繁盛之地。

    当楼船停泊在码头之时,已经从绣楼中走出,来到甲板上的沐斌看着眼前码头上繁忙热闹的景象时方才对南京的繁华有了直面的了解。

    “耿管家可瞧见了来接我们的人?”

    在船工忙碌着放下踏板的间隙,沐斌一边远眺码头上的人群,一边询问起身旁的耿琦。

    耿琦垫脚环视一圈后,一脸惊喜的指着码头一处方向对沐斌道:

    “少爷,你快看,定国公亲自来接你了。”

    沐斌顺着耿琦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见一身锦衣的少年郎在诸多仆从的簇拥下立于码头,在其人周围,无论是码头的脚夫还是来往的商旅都十分知机的避开,使得少年所处之地空出一块地方来,在这繁忙的码头上倒是显得颇为显眼了。

    “耿管家曾见过我那表哥?”

    沐斌见寻到了人,心中微松,不由笑着询问道。

    耿琦闻言笑着回答道:“往年我到定国公府送年节礼时曾有幸见过定国公一面。”

    “这样呀!”

    沐斌这才恍然,随即又皱眉询问道:“可见到驸马府的人?”

    耿琦看了片刻后疑惑的摇了摇头,迟疑道:“据我所知,陛下十分器重驸马爷,或许驸马临时有事未曾来码头也是有可能的。”

    沐斌闻言微微颔首。

    耿琦随即提醒道:“少爷,踏板已经搭好,既然寻到了定国公,我们便快些下船,不要让定国公久等了。”

    “好!”

    沐斌闻言赶紧应道。

    随即沐斌在耿琦的引领下,带着沈广与沈妙善等诸人通过踏板来到了码头。

    .......

    “此番入京,有劳表哥相迎了。”

    待行至徐景昌近前,沐斌赶紧笑着问候道。

    徐景昌,年十七,皮肤白皙,仪表堂堂,一身贵气,他虽还年少却早在两年前便承袭了定国公爵位,后又受命掌左军都督府,是故,已经颇显成熟稳重之态了。

    待他听得沐斌的问候之语,其人先是细细打量了沐斌片刻,见沐斌姿容俊秀,气度不凡,不由心中暗自赞叹了一番,随即笑着回答道:

    “虽然初次与表弟相见,但是我已感觉颇为亲近,表弟虽然远在云南,但我母亲时常在我面前提及你,此番能来迎你入京,为兄高兴得很。”

    “姑母爱护之意,我已领会,待入京安顿好后,必当前往拜谢!”

    沐斌见徐景昌态度和善,心中也多了几分亲近之意,笑着应和道。

    徐景昌闻言笑着颔首。

    “不知今日我五叔为何没有前来?”

    沐斌转移话题,询问起心中疑惑之事。

    “西藏高僧哈立麻不辞辛苦前来朝觐陛下,今日也堪堪抵京,五舅父受命前去迎接了,他早已叮嘱我前来迎你,说是待他得空再为你接风洗尘。”

    徐景昌闻言赶紧解释道。

    “原来如此!”沐斌闻言释然道:“我曾闻五叔极得陛下器重,看来此言非虚了。”

    “这是自然!”徐景昌与有荣焉道:“此番陛下召藏僧入京,名为敬佛,但我等都知道这是陛下要重议治理西藏的方略,此乃国事,五舅父能够为使前去迎接,足以得见陛下对他的器重了。”

    沐斌闻言若有所思,微微颔首。

    随即两人结束了闲聊,沐斌与徐景昌分别上了徐府准备的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了东水关码头经由通济门进入了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