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沐天子 » 第19章:誓师【求票】

第19章:誓师【求票】

    广西,凭祥,坡垒关,南征明军东路大营。

    这些时日,新城侯张辅有点烦。

    自从南征主帅朱能忽然病逝于军中后,一股阴云便笼罩在东路军的上空,让人心开始动摇起来。

    所幸,朱能病逝前在随军文武面前指定了张辅为继任者,所以哪怕如今朝廷旨意还未抵达,张辅也有了名义肩负起稳定军心的责任。

    这段日子,张辅显得坚毅沉着,整日穿梭于各营之中,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大小军务。

    也亏得他的努力,明军上下虽不能说已走出阴影,但士气较朱能刚逝时已大为好转。

    只是,随着早已定下的出兵日期渐渐临近,而朝廷那边却迟迟没有消息,大家又不免焦虑起来,不知到底是否要如期出兵。

    如若出兵,眼下张辅虽暂领南征军事,但论职务不过是右副将军,位置尚在西路军主帅、左副将军沐晟之下。

    出现这样的权职错位,东、西两路军如何协调?

    可若延期,又没有征得皇上和兵部的同意。诸多事情交织一起,使此次南征的前景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为了统一意见,商议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今日张辅特意邀请军中主要的文武于中军大帐内议事。

    此时,帐内的正中间依旧摆放着总兵官的虎皮帅椅,不过却没有人坐上去。

    朱能已经去世,但他总兵官的职务并未正式撤销,张辅虽名义上暂领兵权,但毕竟没有经过天子任命,终究是名实不符。

    究竟谁是下一任南征主帅,还需等待皇上旨意。

    眼下,张辅只好在帅椅旁另设一张木凳,作为自己的临时帅椅。

    张辅环视了一圈帐中文武,神情严肃道:“诸位,出兵日期是成国公与西平侯早就定下的,如今成国公突然病逝,而我们与西平侯又相距甚远,如今也不知西路军行军到了何处,朝廷关于新任主帅的旨意又迟迟未至,眼看出兵日期将近,诸位认为该如何是好?”

    张辅话落,帐中便立刻安静了下来,一时竟然无人主动开口。

    张辅见状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他也知道眼下情况不明,若日后南征不幸失败,现在说的每一句,下的每一个决定,此后或许都有可能被朝廷追责的,也难怪帐中诸人会有所保留迟疑了。

    但眼下他也为难,随着日期临近,关于是否按时出兵已经需要立刻有所决断了。

    张辅不由看向左参将丰城侯李彬,他心中多少也知道,李彬对于朱能选择他为继任之帅,心中是有些不甘的,所以他也不客气,直接点到了此人,径直询问道:“丰城侯,如今军中武将属你仅在我之下,我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李彬被陡然问道也是心中无语,但是既然是军议,便也没有敷衍不言的道理,其人思忖片刻,迟疑说道:“要不将这出兵日期暂缓一下?反正朝廷的敕旨再过几日应该也就到了。待圣意传到,主帅人选定了,再听从新任主帅的命令行事,如此也稳妥些!”

    李彬虽然曾对主帅之位有过奢望,但既然朱能已经举荐了张辅,哪怕如今圣旨未至,他也知道他继任为帅的可能性恐怕是微乎其微,所以他主张缓兵以待旨意,求的便是一个稳妥。

    一旁的右参将云阳伯陈旭眼见李彬开了口,便也接着说道:“成国公骤薨,这是谁也没料到的。待消息传回南京,朝廷会不会改变方略亦未可知。万一皇上决意暂缓南征军事,我们这边却先出了兵,那麻烦可就大了。”

    此话一出,帐中不少武将都颔首不及,认为没有必要冒险行事。

    张辅自然能明白帐中武将的心思,按理说循规蹈矩缓兵以待旨意于他而言也无不可,毕竟若如此,他便不用冒任何风险了。

    但张辅心中却还另有一番计较,他能被朱能看重举荐为继任之帅,自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当众将考虑的是自己的得失时,张辅却是从全局上考虑何种决定才是有利于此番南征。

    因为在他看来,出兵的日期一早就已定下,并已传谕全军。眼下突然说暂缓,那对士气的打击太大了。

    朱能之死,已使军心动摇,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稳住局面。如果接下来因此使进兵延期,军中必然流言滋生。

    到时候如果朝廷明确南征方略不变,再出征时大军的锐气必然已经消散不少,对接下来的战事也十分不利。

    再一个令他顾虑的便是西路军。

    如果东路军这边暂缓出兵,且不说两地相隔遥远,未必来得及通知沐晟。即便信使及时赶到,可临时改变计划,西路军士气受挫不说,沐晟也未必会同意。

    就算最后沐晟不得已暂缓,他也必然对自己心生不满。东、西二路互为奥援,双方主帅出现龌龉,这当然不是好事。

    最后,张辅心中还隐藏着一丝不能为人知的忧虑,那就是暂缓出兵对他前途的影响。

    从出征前永乐帝的态度以及调兵遣将的阵势看,这位大明天子踏平安南的决心是坚不可摧的。

    虽然朱能之死使其骤生变数,但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上绝不会因主帅骤死而改变计划。

    因此,朝廷最后的决断很有可能是计划不变。

    既然仍旧出兵,那总兵官人选必须立刻定下。以目下的形势看,下一任总兵官只能从他和沐晟当中选。

    论资历、论当前军职,沐晟都要优于他。

    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不仅得了朱能的举荐,更重要的是他乃是燕藩嫡系,比起沐晟来更受永乐帝信任。

    此外,东路军才是南征主力,西路军只是偏师,让沐晟接任总兵官,那他就必须到凭祥来就任,这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是绝不可能的。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朱能的位置将由他来接任。

    假设他是下一任南征总兵官,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作为一名资历较浅的新任统帅,他必须尽快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这不仅关系着征讨安南之役,也关系着他以后在军中的地位和影响。

    而为帅者,杀伐果断、敢于担当无疑至关重要。

    他若一味地小心谨慎,稍遇难事就迟疑不定,只会侯朝廷旨意行事,这样的主帅如何能让将士们敬服?

    而且戎马出身的永乐帝也不会喜欢这种畏畏缩缩的主帅。若在皇帝和将士们心中留下这种印象,那他以后还有何前途可言?

    张辅素来胸怀大志,一心要做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他绝不能允许这种自毁前途的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张辅一咬牙彻底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不等了!”张辅神情严肃,坚声道,“出兵日期既定,不便轻易更改。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事便由本将定夺。日后朝廷若要怪罪,本将一力承担!”

    此话一出,武将们彻底无声,都被张辅的气势所震慑。

    而一直事不关己的随军文官不由相互对视一眼,都是精神一振。

    兵部尚书刘俊,大理寺少卿陈洽,工部尚书黄福相继起身,众口一言道:“不错,军机瞬息万变,出兵之日不便更易!”

    张辅闻言若有所思的瞧了这三人一眼,心中对他们的小心思洞若观火。

    这三人中,刘俊是兵部尚书,但兵部还有个尚书金忠在南京。有这样一尊大佛横在前头,满朝都把他刘俊当成了摆设。

    因着这层关系,他才自请从军参赞,就盼着在征讨安南的过程中攒些军功,以摆脱在朝中的尴尬处境。

    而黄福和陈洽更惨,他们都是因罪被免职之人,因着出征安南才得以重新起复。

    他们最怕延期延出一堆事端,甚至到最后使南征一役不了了之,那样他们将无功可立,仕途也就走到头了。

    张辅虽然心中明白此三人的心思,但是此番,这些文官没有给他拖后腿,反而一力支持他的决定,他也不由松了口气。

    张辅摆手让刘俊等三人重新落座后,这才肃然继续道:“为了提振士气,本将决定明日举行誓师大会,坚定全军南下征讨安南之心,你们回营后,好好安排妥当,本将不希望明日的誓师大会出现任何意外。”

    “谨遵将军之令。”帐中文武闻言俱都精神一振,起身高声应道。

    .......

    翌日。

    坡垒关关城以北有一块空地,平日是戍边将士们的演武场,张辅将誓师的地点选在这里。

    这一日大清早,关城到演武坪一带沸腾了。

    总旗以上的将校都配上了马,刀枪晃动,战马嘶鸣。数万明军聚集在演武场上,等待誓师大会的召开。

    三声炮响后,张辅与李彬、刘俊等一干文武要员出现在会场。

    见主将抵达,数万大明健儿一起振臂高呼,其声直贯云霄。

    见大军士气尚可,张辅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驭马走到早已搭建好的帅台前,下马登阶上台。

    按照事先布置,帅台中央摆着一个香案。张辅走到桌前,对着北边望天拜了三拜,随即转身面向众军。

    这时,一个亲兵牵了黄牛过来,所有人的神情都肃穆起来——红祭大典就要开始了!

    此番为了鼓舞士气,激发将士们的血性,张辅特意临时决定加一出杀牲祭天的大戏。

    此刻,见黄牛被带到,张辅沉着的大手一挥,随即十个赤膊军汉走到黄牛跟前,二人一组用手捉住牛的四只脚,前面两人,一人捏住一只角。

    只听见牵牛的兵丁一声大喊,十个人齐心一掀,黄牛顿时被翻倒在地。牵牛的壮汉迅速从腰间拔出一把短刀,对准黄牛的喉管猛地一刀,鲜血从喉管喷出。

    同时,一个亲兵立即上前用铜盆将血接住。见黄牛已死,亲兵遂起身,将血盆递到张辅面前。

    张辅一脸郑重地双手接过,随即转身将盆高举过顶,默默念叨几声,再将盆中鲜血倾洒于地。

    待最后一滴鲜血也埋入黄土,张辅将铜盆奋力掷到地上,随即猛地转身,右臂紧握成拳,振臂高呼道:“荡平安南,擒杀逆贼胡氏……”

    台下的将士们被这一套庄严的仪式震撼了。短暂的沉默过后,大家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喊声。

    就在这万众一心、群情振奋之际,沐斌骑乘着一匹骏马在数名禁卫的簇拥下从演武场北面飞驰而来。

    待跑得近了,沐斌顿时高喊道:“圣旨到,新城侯张辅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