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沐天子 » 第23章:战起

第23章:战起

    多邦城,安南行宫。

    胡季犛既然知道多邦城的重要性,便早就决定离开东都升龙移驾多邦,亲自镇守此城,所以,多邦在修筑之初便建有行宫,充作胡季犛的临时下榻之所。

    此时,行宫大殿之内,上皇胡季犛高坐御座,俯视殿中众臣,而名义上的胡朝国王,胡季犛的次子胡汉苍却反而屈居其下,一副傀儡模样。

    胡朝的殿中众臣却对眼前的一幕丝毫不觉奇怪。

    因为胡朝承袭前陈朝,便也继承了陈朝的上皇制度。

    说起陈朝的上皇制度可谓此朝的一大特色了。

    而其兴起的缘由虽然众说纷纭,但其中有几点却不可不提。

    其一,乃是说,这上皇制度源自陈氏家族二元化的统治传统。

    想当初,陈氏以外戚之身,企图化家为国的过程中,其首领陈李意外而亡,险些中断了陈氏的野望,所以陈氏家族吸取教训,在掌权之后,在家族内确立了两位家主,由此二人控制前李朝的朝政,后来陈氏家族如愿以偿,建立陈朝,而这种二帝共治的模式也沿袭了下来,演变为后来的上皇制度。

    其二,乃是说,当时陈朝建立之后,正值元朝傲视天下的时候,元朝曾先后三次攻打安南,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但是在元朝这种持续的军事外交压力下,陈朝为了避免给元朝以兴兵的借口,陈朝的国王不再直接与元朝接触,而是改为以上皇处理对元的关系,这客观上要求上皇要持续出现,从而促进了上皇制度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其三,乃是说,安南的武人、宗室和外戚势力异常活跃,使得传自中国的这种“册立太子,父死子继“的君位继承制度不能适应与满足安南的国情。

    简而言之,便是安南的皇权不振,便比如这陈朝以外戚之身取前李朝而代之后,为了避免此种事情再发生,便确立上皇制度,陈朝国王会选择在盛年或中年就将王位内禅给太子,自己成为上皇与新皇共同理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武人和外戚的专权。

    但是制度再好,终究还得靠人来执行,陈朝后期,胡季犛又是以外戚之身篡权自立,建立了如今的胡朝。

    而胡季犛因为不得人心,心中也是十分忧虑皇权在他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于是便效仿陈朝的上皇制度,在永乐元年选择内禅给其子胡汉苍了。

    但是眼下胡朝显然还是胡季犛这个上皇说了算的。

    “阮将军,今日,城外的明军可有什么动静,朕在行宫似乎都听到了兵戈之声?”胡季犛环视了一圈众人,最后目光停留在阮大曾身上疑惑询问道。

    阮大曾闻言不由心中一紧,他素来知道胡季犛可不是个宽容的性子,这些时日,因为明军围城,其人的脾气是愈发暴躁了,他硬着头皮出列回禀道:“臣已经上城头查看过了,是明军的援军抵达了,城外明军士气大振,这才引起喧哗,不过臣已经巡视过城防,目前一切安好,陛下尽管放心。”

    胡季犛闻言不由脸色一沉,心中越发的忧虑了,而殿中其他大臣得知明军实力更甚,都不由惊惧的窃窃私语。

    胡季犛见状虽然心中也不安,但他也知道不能在战前便输了气势,于是其人赶紧笑道:“多邦城坚不可摧,阮将军又是宿将,有你防守明军,朕心中放心的很,明军便是来再多又有何用,如今已入十二月了,待天气转冷,这些明军会越发的不适应,那时他们也当知难而退了。”

    “陛下所言极是!”阮大曾赶紧应和道,“而且我国有象兵,堪称致胜之宝,这些明军哪里会见过,明日若明军攻城,臣定然让明军见识一下我安南的兵锋之利。”

    “好!”胡季犛不由大笑道,“阮将军有如此心气,朕便能安坐城中了。”

    君臣的一番对答,倒是给了殿中大臣一些信心,殿中的窃窃私语声渐渐消失。

    胡季犛见安抚了众臣不由松了口气,但其人心知明军的厉害,对于阮大曾的象兵能否抵挡得住明军的进攻,其人心中还是存疑的。

    于是,胡季犛看向其长子胡元澄道:“我儿,朕听闻你研制的新火炮有了进展,若明日有战,你的火炮可派上用场吗?”

    胡元澄虽然较胡汉苍年长,但胡季犛更喜次子,所以当初内禅时便选择次子胡汉苍为继任国王。

    胡元澄自然心中有些不服的,不过此人十分痴迷火器研制,见自己不得其父看重,便也熄了参与朝政的心思,一门心思研制火器,方才能在此时研制出新的火炮来。

    “父王容禀,儿臣的确研制出了射程更远的火炮,只不过我国国力有限,这火炮目前也就鼓捣出了三门而已,明日或许能给明军造成一些伤害,但却影响不了战争的胜负。”胡元澄一脸遗憾说道。

    胡季犛闻言心中也颇为遗憾,但面上还是一脸喜色道:“如此也好,明军又不知我们的实情,只要我儿的火炮真的足够厉害,想能或许能吓住城外的明军也说不定。”

    胡元澄闻言只是颔首,并没有再多言。

    “诸卿,明军劳师远征,终究不会长久停留安南,只要我们守住了多邦,便能有机会与明军和谈。”胡季犛环视众臣信誓旦旦道,“朕也知道,明朝强大,非我国可比,只要此次抵挡住了明军的兵锋,朕便会遣人入明,向大明天子请罪,如今前陈朝已经绝嗣,明军此战不胜,朕又给了大明天子一个台阶下,想来大明天子也会顺势收兵回朝的。”

    殿中文武闻言多数连连颔首,对于胡季犛所言颇为认同。

    其实,这些安南大臣心知肚明,安南的国力实在差明朝太多了,若是胡季犛扬言击败明军,让明朝不敢南下什么,他们压根都不会相信。

    但是,胡季犛直言,安南此次抵挡住明军后,他便立刻请罪,向明朝修好,众大臣方觉得此事可为,他们也才有信心继续跟随胡季犛坚守下去。

    ..........

    翌日。

    因为昨日军议商定好了攻城军略,所以沐斌知道今日要有大战了,是故,一大早他便前往炮队巡视,为的便是检查火器是否堪用,有无哑火,缺弹,无法使用的情况。

    这倒不是沐斌杞人忧天,乃是因为此时的火器大多数乃是沿袭洪武年间的制式,而自从明朝建国至今,这火器便没有过革新,基本与洪武初年相差不大。

    便比如,此刻,沐斌握持在手中的手铳,大体还是沿袭元代火铳的形制,铳身分为三部分:前膛、药室、尾銎。

    铳膛用于安放弹丸,弹丸为石质或铁质的散弹。

    而且,其药室两端一般会加两道以上的箍,以加固铳身,为的便是防止爆裂,因为此时的手铳真的容易炸膛,使用起来还是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到士兵的。

    至于火炮乃是常见的碗口炮与盏口炮。

    碗口炮因炮口形似碗状而得名,同样,盏口炮是因炮口外张似酒盏而得名。

    而这两种火炮显著的缺点便是发莫能继,也就是射完一炮,你得费劲的重填炮弹,使得射速太低,相应的火力便不足了。

    “蒋同知,我让你安排军匠赶制可转动的发射炮架,你可办妥了。”沐斌的目光从火器上收回,看向身旁的蒋贵道。

    蒋贵年约二十有六,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早年以燕山卫卒随燕王朱棣起兵,参加过靖难之役。

    虽然他跟对了人,但是毕竟起点太低,因而如今才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此番随军南征便是存着再度建功以求高升的心思。

    此前的炮队,名义上是清远伯王友执掌,但实际上的庶务都是蒋贵在操持,后来沐斌便空降到了炮队,作了清远伯王友的副手。

    蒋贵起先对此心中自然是有些不服的,但是其人毕竟是从底层一步步高升而起,对于现实有着自己的认知,所以一直面上对沐斌都十分的客气。

    后来,经过两个月的征战,蒋贵发现沐斌虽然年少,但骑射一流,而且对火器十分了解,便也收起了心中的轻视之心。

    而此次他听从沐斌的建议,让军匠赶制可转动的发射炮架,试炮后,发现效果很好,不由对沐斌越发佩服了。

    此时闻得沐斌询问,蒋贵赶紧笑着回答道:“已经按照小侯爷说的赶制出来了,有了这可转动的发射炮架,便可使铳炮轮流发射了。”

    沐斌闻言不由满意的颔首,看着眼前的蒋贵道:“蒋同知,此番攻城,军议是以火炮轰城,所以此番正是我们建功的好机会,我知道你一心仕途,此次可要好好表现,把握住机会呀!”

    “我晓得,多谢小侯爷提醒。”蒋贵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振奋回应道。

    沐斌看着眼前渐渐鹰服自己的蒋贵不由心中暗喜,他可是知道,眼前之人,日后可是会因功封侯的,如今他正好趁对方还未发达前,示好施恩于此人,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咚咚......”

    正当沐斌得意于自己的先知先觉时,阵阵鼓声响起,沐斌不由精神一振,对一旁的蒋贵道:“这是擂鼓聚将,战事要起了,蒋同知我们出发,建功便在今日了。”

    “遵命!”蒋贵昂然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