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笔友朱元璋 » 第51章 大明军工,从枪开始

第51章 大明军工,从枪开始

    看着徐达和李文忠二人争来抢去,李敏无奈摇头。

    其实我的眼睛也老眼昏花了呀现在。

    只是咱和陛下攀不了亲戚,还是打消去争一争的念头罢。

    不过,李敏转念一想,陛下唤他们三人前来觐见,必会有深意啊。

    就像上次那般,几人为了无线电手台抢来抢去,结果陛下说有十个。

    那么这一次,陛下特意将眼镜戴上,面见他们三人,是否也在暗示,其实这眼镜,每人都有呢?

    想到这一层,李敏不禁心中暗暗得意,你们这些大佬粗,就是不会揣度圣意。

    咱就不去掺和了,等着陛下赐下眼镜就好。

    免得在陛下面前失了风度,也让陛下知晓,咱堂堂工部尚书,也是识时务、知进退的。

    和这群大老粗完全不是一路人!

    “李文忠,你是陛下的外甥,我是陛下的亲家,按辈儿来算的话,你还得叫我一声叔,你这小辈儿咋这么不懂事,老和你叔抢东西呢?”

    徐达也是急眼了,干脆和李文忠论起了辈分。

    “徐达你这厮好不要脸,论年纪咱俩一般大,你好意思么你?”

    “嘿,你儿子都管我儿子叫叔,我咋不能当你叔?”

    见两人吵了半天,朱元璋才咳嗽了一声。

    “行了行了,都别争了,咱知道平时你们一个个的,那双招子都精着呢,现在咋一个个都老眼昏花了?”

    徐达讪讪一笑,“陛下,嘿嘿,这不是近日夜夜在看地图反复推演嘛,所以这眼睛就不好使了呗。”

    李文忠也不甘示弱道:“陛下,我也一样啊!”

    “你们一個个的,都别争了,每人都有,一人一副!”朱元璋没好气道。

    “真的陛下?”

    徐达和李文忠闻言大喜,“多谢陛下!”

    李敏心中甚是得意,我就知道,陛下肯定有此后招的。

    不过他人老成精,并未在脸上露出任何表情,也跟着徐达李文忠一起谢恩。

    命人拿来眼镜,在朱元璋的应允下,三人便纷纷挑选了起来。

    徐达一眼就相中了一个金边眼镜,这玩意看起来就富贵。

    拿起来,也学着朱元璋的样子,往鼻梁上一架,诶,还真别说,看东西确实比以前清楚了很多。

    来到镜子前,左看看,右看看,徐达怎么看怎么都满意,感觉自己顿时增添了好几分书卷气。

    这眼镜这么一戴啊,咱老徐也从猛将变成儒将了。

    李文忠和李敏也挑选到了适合自己的眼镜,纷纷戴上,然后又着急忙慌的去找镜子照。

    看着几个大男人跟妇道人家似的猛照镜子,朱元璋也是忍俊不禁。

    不过看着几人戴上眼镜后,气质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是那李文忠,在戴上眼镜后,为什么会有几分斯文败类的模样呢?

    明明自家外甥看着都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啊。

    几人戴上后,都舍不得取下来了,朱元璋也就随他们去了。

    然后又将无线电手台分配好,徐达和李文忠各领二十台,用于军中通讯之用。

    李敏分到五十台,朱元璋命他以工部无线电司之名,将手台分配到各驿站中,开始组建大明第一条无线电通信网络。

    因为驿站归兵部管辖,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让兵部全力配合工部。

    同时也命李敏制定相应的手台操作律令,培训相关人员。

    只不过如今手台数量还是太少,除非天灾、民乱等紧急事件外,普通政令,依然以信件的方式传递。

    至于剩下的十台,徐达很懂事的表示,“陛下,我懂,我都懂,宫中事务,也需要手台来传达消息嘛。”

    徐达倒是说得也对,宫中的防护要职,用手台的话,确实比以前快捷方便了许多,一遇急情,马上就能用手台通报。

    将一切都办妥后,徐达等人便告退了,朱元璋也得了空闲,开始给李晗回信。

    这一次,是两人自通信以来,朱元璋观念最为颠覆的一次,因此他回信的重点,只有一个,如何发展火枪,以及火枪部队的组建。

    如今大明的火器有两种,火铳和铁炮。

    火铳,由宋朝的突火枪演变而来,以火药来发射石弹、弓箭、铅弹和铁弹等物。

    但火铳一是操作复杂,在发射前,需要事先往铳管中倒火药,燃火再装填弹丸,最后还得点燃火绳引爆火药。

    这一套流程,工序太复杂,往往有时候,一场战斗都打完了,有些手忙脚乱的士兵还一弹未发呢。

    更要命的是,有些士兵在手忙脚乱时,火药不是装多便是装少了。

    装少了还好,顶多崩敌人一脸黑,吓唬吓唬敌人。

    要是装多了的话,那就要命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崩了。

    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组建了火铳队,却一直对火铳不上心的原因。

    这玩意太不靠谱了!

    至于铁炮的话,用倒是能用,就是太笨重,射速也慢,准头也差了许多。

    那么组建火枪部队的话,便需要一种足以超越火铳许多的火枪,只是朱元璋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

    至于未来的那些武器,朱元璋自然是眼馋得紧,如果舔着脸问老李要的话,老李也不会不给的。

    只是,那些武器并不适合大明。

    原因很简单,大明,养不起,用不起,也不会用!

    铺天盖地的爆炸,漫山遍野的战车,能遮天蔽日的空中大铁鸟,海上那如同高山一般的巨舰,都是怎么来的?

    自然是用白花花的银子造出来的啊!

    造出来后,要用得花钱吧,要养多花钱吧,哪一样,不是钱?

    现在的大明,就连让大部分的士兵穿上靴子都费劲,就更别提养那些玩意了。

    虽然大明的兵制主要是卫所制,卫所军户平时屯田耕种,因此平时养兵也不用怎么花银子就是了。

    朱元璋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唯一可行的,便是问李晗,如何改进火铳,让其成为能改变如今战争模式的武器!

    或许在未来,大明也能实现如那画中的场面,但绝对不能急于一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道理,对于从一无所有到万人之上的朱元璋,理解再深刻不过了。

    一切,或许就从那一只小小的火枪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