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笔友朱元璋 » 第55章 老朱,你真刑

第55章 老朱,你真刑

    “您说这副画呀,是我一朋友送我的,觉得画得还行,就给裱起来,挂在店里也算是装点下门面了。”

    李晗倒是实话实说。

    不过这话听在李天明耳朵里,那可就完全变味儿了。

    什么叫画得还行,如果不是我学过历史,还真以为这幅画就是真迹了!

    你还用来装点门面,真是拿着金条当木条使啊!

    还有啊,你那是什么朋友啊,这么珍贵的画说送就送,家里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践吧?

    李天明一副明珠蒙尘的样子,心里头那叫一个窝火呀。

    不过看来,李默默完全是对的,李晗这家伙,背景不简单啦。

    普普通通一个古玩店,里边的藏货珍贵到吓人,完全可以用来传世的画作,他用来装点门面……

    莫非,这便是大隐隐于市的真实写照?

    此刻,李天明再也没有来时的心态了,还揭穿阴谋,还阻止图谋不轨,自己那点小心思别被人家看出来才好。

    再也没有心思待下去了,要是被李默默知道自己擅自跑来这儿找李晗的茬儿,还不得被那妮子把耳朵都给轰炸了呀?

    临走时,李天明将那个小叶紫檀的屏风买了下来,别的不说,这小屏风着实做得精致,太爱人了!

    又做成了一单买卖,李晗心情大好,款爷嘛,性格古怪些那是正常的,只要花钱买东西,那就是好主顾。

    将画挂好后,李晗回到内堂,拿出信件,开始看了起来。

    不知道老朱在看了现代战争的视频后,又会作何感想呢?

    看着看着,他便笑出声来,朱元璋居然吐槽徐达戴眼镜?

    仔细想想,徐达大明第一功臣,为人必然勇猛,戴上眼镜,还真不知是何模样呢。

    又接着看了下去,好家伙,楼英老先生还想着拜咱为师呢?

    老头子还真是够执着的,不过人家没有那般执念的话,恐怕也不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写《医学纲目》了。

    楼英还想着研究细菌病毒,这难点吧。

    李晗仔细思考着,要不,买台显微镜给楼英送过去?

    一般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不行,细菌细胞还是没问题的。

    嗯,这是个好主意,等下就办!

    不过,光有显微镜还不行,既然想了解细菌病毒,那还得有相应入门的教材。

    还得给楼太医准备生物学的基础教材,以大明人士的知识面来看,学校用的那些教材肯定不行,看来还得自己去网上找资料,自己来编啊。

    不过,这些知识和技术可真就是划时代的了,千万得叮嘱老朱,这些知识以及《赤脚医生手册》绝对不能外传!

    特别是番邦来朝贡时,大明一个高兴就给打赏出去了,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可千万不能再干了。

    尤其是这些番邦中,还有一個叫高丽的……

    要是过个几百年,某个棒子教授跳出来,说细菌是他们发现的,那可真就是rì了狗了。

    想来此时老朱还未给高丽赐国号,现在提醒还来得及。

    历史上,从中华外流的技术还少么?

    不说别的,光从明朝外流的知识技术,数学、医学、天文地理、冶铁、制糖、印刷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而那些占了便宜的国家,有哪一个会真心感谢中华么?

    一个都没有!

    中华不要再做被人薅羊毛的老好人了。

    想到随着大明生产技术的发展,自己也会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送过去,那么如何禁止技术外流,是个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

    要不要给大明整上一部,限制/禁止敏感产品/技术出口法案?

    越琢磨越觉得,这些想法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既视感呢?

    李晗摸了摸脑袋,一拍大腿,好家伙,这不就是大明版的小院高墙么。

    不过说小院高墙未免也有些小家子气了,显得没格局,这些技术和知识都是跨越时代的,应该建金城汤池才对。

    在十四世纪,全世界能够实现技术飞跃式发展的国家,有大明一个就够了。

    太平洋很大,但也只容得下一个大明不是么?

    当看到朱元璋对现代战争的理解时,李晗的笑容止住了,老朱能够理解到,现代的武器装备,是经过工业革命后,才发展起来的。

    能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他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显然还出了一点点偏差,得纠正过来。

    不过朱元璋提到了人口问题,倒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工业发展后,必然会吸收大量劳动力,导致农耕人口减少。

    以老朱的逻辑而言,种地的人少了,粮食就少了,粮食少了,大家就得饿肚子,饿肚子就会造反。

    很朴素的逻辑,也能形成自洽闭环。

    粮食问题,21世纪的中华是怎么解决的?

    当然是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家就是我粮仓了。

    中华实力强大是一方面,真要到缺粮那一步,恐怕整个东南亚都会颤抖起来,争先恐后卖粮给中华吧。

    想想看,一个掌握着全世界第二强大的军力、第一强大的工业的国家,真的发生缺粮危机的话,所有东南亚国家做梦都得吓醒来。

    只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便是了,一方面国家大量进口,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家的产量,其实也挺高的。

    以农神袁老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们,可谓是为了解决国人吃饱肚子的问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粮又有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看来得想法子提高大明的粮食产量了,只是,选种是个大问题,自己还得好好研究研究。

    当看到朱元璋想让他送支枪时,李晗再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老朱啊老朱,你这个想法,可真刑呢!

    咱老李上哪给你弄那玩意去?

    中华大地,国泰民安得很,好人谁会去整那东西啊?

    不过说到火枪如何发展的话,李晗的脑瓜子倒是活络开了。

    大明如今用的玩意叫火铳,再后来便是火绳枪,欧洲人经过迭代后,又发展了燧发枪,然后又从前装弹药演变为后装弹药,大大简化了射击的难度和操作步骤。

    后来随着锻造技术的进步,能造一体式弹药了,老美又发展了斯普林菲尔德M1873活板门步枪。

    再后来,便就是男人的浪漫,拉大栓!

    说到拉大栓,他倒是想给朱元璋整几支98K过去,不过嘛……

    以大明的水平,给工艺和图纸,制作栓动部件的话问题不大,膛线的话,只要培养熟练的工匠也能拉出来,但子弹解决不了。

    大明没有冲压技术,造不了一体成型的子弹,就更别说发射药和底火也是个大问题。

    最要命的是,买这玩意太现形了!

    要是给老朱整98K,恐怕自己坐牢得坐到九十八了。

    那么古董呢?

    李晗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漏掉了一个关键的发明!

    德莱赛M1841针发枪,世界上第一支栓动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