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笔友朱元璋 » 第59章 工业反哺农业

第59章 工业反哺农业

    高丽?

    朱元璋乍一看,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丽,那个还没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高丽现今已经统一了新罗和百济等地了,但也是屁大点的地界。

    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起,有些地方的娘们儿甚至还穿着袒胸露乳的衣裳,毫无教化。

    竟然还大言不惭说是他们教化了中华,中华是他们的疆域?

    朱元璋被气乐了。

    就像是人在屋中坐,突然来了只蟑螂,说这里是它的地界,让人滚出去一般可笑。

    在洪武二年,高丽王颛即遣使向大明表示归附。

    而他也册封了高丽国王,自此高丽与明朝建立了正式的封贡关系,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不过他老朱知道高丽的娘们儿袒胸露乳,是因为高丽曾经来进贡时,献上的新罗婢,可不就穿着那狗屁倒灶的衣服么。

    这件事在当时还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如果不是他老朱及时阻止,恐怕国子监那群夫子得追着人家骂到天荒地老不可。

    呵,一块跳板而已,且看他还能蹦跶多久!

    “每次番邦朝贡时,进贡的就是些土特产,而大明赏赐的,却是绫罗绸缎真金白银,还有不少领先的知识和技术。

    这种冤大头的行为得停一停了,不能老是大明被他们薅羊毛啊,咱得用贸易这个武器,把他们给薅回来,老朱你说是么。”

    对对对,老李你说得太对了,咱大明可不能当冤大头了。

    一席话警醒梦中人,朱元璋突然想起,每次高丽来朝贡时,大明都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医书什么的更是给了不少。

    未来的高丽会说这些好东西都是他们的,恐怕就是从自己这里开始的吧?

    得立即停止了!

    只是朝贡关系还不能立刻废除,按照老李的思路,得利用这个体系转化到贸易体系,继续控制番邦。

    不过在此期间,大明赏赐的东西,得作出改变了。

    凡是涉及到医术、冶炼等技术的,一律不得外传,而火器的技术,更得严格控制起来。

    有了想法后,要形成律令得交给文渊阁的大学士们去操办。

    至于礼部和鸿胪寺,得让他们改改动不动就喜欢赏赐好东西给番邦的毛病了。

    “老朱你有句话说得对,那些未来武器,便是因为通过工业革命后,技术得到飞速提升,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只不过,老朱你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有些偏差呀。”

    刚看到李晗夸奖他,朱元璋还有些得意,不过他没想到,打脸来的这么快。

    老李啊老李,这个天下,敢这么说咱老朱的,就你是独一号了。

    朱元璋笑了笑,被李晗打击多了,他早已习惯了。

    毕竟人家打一开始,就称宗室为“老朱家”的。

    “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什么是机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送过去的那柄针发枪,便属于机器的一种。

    机器多种多样,像是大明的纺纱针织机,也是简单的机器。

    这么说吧,你在电脑中看到的那些武器,全都可以被称为机器,甚至电脑本身,也是机器。

    而我以前说的,英国一個工厂,之所以能够做到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整个江南织造一年,便是因为工厂,大规模采用了机器生产。”

    朱元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已经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了。

    电脑里的,那些铁甲战车,不用马匹便能自己跑,甚至还能飞上天,如若工厂里的机器也能自己动,自己生产,那场面将是如何骇人听闻?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实在太有限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吸收更多的就业人口,这是大势所趋,而老朱你的担心,也并非杞人忧天。

    农业人口的减少,势必会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这是一因一果的关系。”

    看到这里,朱元璋打起十二分精神,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问题。

    他希望老李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答案。

    “老朱你制定的户籍政策,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这样就有足够的农民来种粮食,同时还可以防止流民。

    虽然限制了人口流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农民利益,我说的是否可对?”

    朱元璋猛地点头,知我者老李也。

    整个大明,能够同时看穿前两点的大有人在,但能看到最后一点的,却只有老李一人!

    朱元璋再一次感慨,知音难觅啊。

    这一辈子,能够得老李这一知音,足矣。

    “不过老朱你没想到的是,工业时代,并不能简单用农业的思维去考虑的。

    因此,要发展工业,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

    跳出思维框架?

    这个词语好新鲜,但是听起来却是那么的有道理。

    咱老朱又学会一个新鲜名词了。

    这便是咱最喜欢和老李通信的缘故了。

    老李他啊,从来不会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将原有的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然后再回头看,其实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此般做法,便能启发咱新的思考,从而自己找寻到答案。

    “老朱你想过没有,一旦开始工业生产后,生产力必将大幅提升,随即而来的,财富也将成倍增长。”

    没错没错,这个简直不用去思考便能得到答案,一个工厂便能压倒整个江南,生产出来的海量布匹,那不就是海量的财富么?

    “财富的增加,势必会引发人口的增长,有钱了,除了买房置地,那不就得完成传宗接代这个使命了么?”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别说有钱的财主了,就连他爹朱世珍,不也生下他们兄弟姐妹好几个么?

    当然后面因为饥荒发生的惨剧,那便是另外一说了。

    只要人口增长起来,那还用担心什么呢。

    “除此之外,工业发展并不必然影响农业,相反还能促进农业发展,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工业反哺农业。

    工业反哺农业,有两层意思:

    其一,工业技术的发展,势必带动农业的发展,这几乎是必然的,这里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咱老朱最喜欢的例子来了,朱元璋看信看得如醉如痴,这可比看奏折有趣多了。

    “比如老朱你是产锄头的甲工厂的老板,锄头很好用,一口气能锄十亩地,亩产上千斤,卖得很好,而徐达是乙工厂的老板,看着你的买卖好,着实眼红。

    那他会怎么做呢,想暗中使黑手吧,在老朱伱面前没有那个实力,打砸抢吧,还有官府在,那么他只有改进自己的产品,一口气能犁二十亩地,亩产两千斤,这样是不是卖得比甲工厂好了?

    这在市场中,叫良性竞争,而徐达如果给你使绊子,那就叫恶性竞争。

    良性竞争带来的好处,便是因为锄头的改进,让农业生产的水平提高了,这样是不是粮食的产量就提高了?

    这就叫工业反哺农业。”

    这个老李啊,就喜欢拿咱举例子。

    不过他徐达徐老板,敢给咱朱老板使绊子么?

    借他个胆子吧!

    不知不觉,朱元璋将自己代入进了例子之中。

    不过,这世上哪有一亩地的产量上千斤两千斤的,老李啊,你对农桑之事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突然间,朱元璋转念一想,不对,上回说老李不懂军事,结果老李给自己整了个大的。

    这回再说他不懂农桑,他不会再给自己整个更狠的吧?

    好险好险,咱老朱差点又着了老李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