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陛下,请听皇帝解释! » 第40章 参与国政,萌新姜长歌

第40章 参与国政,萌新姜长歌

    未央宫,后阁。

    “赐坐。”

    换上一身常服的姜长慎走进来后,环视了眼恭拜完毕,早已等候多时的众人。

    最后目光停留在了姜长歌身上。

    很是满意!

    凤麟在郊籔!河洛出图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好!

    好句!

    好抱负!

    好圭臬之言啊!

    这个弟弟没让他失望!

    这样的皇室宗亲,属实可堪重任!

    很快。

    曹礼便指挥着一众小太监,搬来了椅子。

    众人谢恩后坐下,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姜长慎,都在等着他开口。

    然而。

    “长歌,你先说说,咱大楚下一步该如何?”

    姜长慎看着姜长歌道。

    突然的一句话,瞬间便让所有人都迷糊了。

    一路上,对于这次至关重要的小朝会,李弼等人商议过太多太多。

    譬如南诏的战事,户部的存续,礼部的封赏,吏部的人事……等等,诸如此类。

    唯独没想到,姜长慎会直接开口询问姜长歌。

    别说他们了。

    就连姜长歌自己都没想到。

    他愕了一下,沉吟少顷,起身恭拜开口道:

    “回陛下,儒道张家圣人言:”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我大楚亦是以孝治国。”

    “所以臣弟以为,陛下当先考虑宜太妃的追封事宜。”

    话落,李弼等人无不怔住,更是一个个默默低下头,深深隐藏起眼眸中的震撼。

    此先,他们还在揣度着,天子让姜长歌先发言,而不是自己直接开口,是不是有意在他们面前提高姜长歌的地位。

    毕竟眼下,不仅他们几位核心重臣,整个大楚朝堂怕是都没几个服姜长歌的。

    恁他功劳再大,再能口出金句……

    可这一刻!

    李弼等人无不发现自己错了!

    天策帝宜妃,姜长慎的生母,在姜长慎年幼时便去世。

    而大楚后宫,一皇后二皇贵妃三贵妃。

    接下来才是贤良淑德、惠姝丽昭,清怡雪宜,文兰嘉月,十六嫔妃。

    就从字面看,姜长慎的母妃的地位便不高。

    若不追封,肯定是不配合葬茂陵的。

    不能合葬,那么姜长慎这个皇帝的出身跟脚就不稳。

    所以,追封母妃为先皇后,看似无关紧要的一步,却是新帝登基后,最为关键的一步。

    对于新天子能否在天下人面前站稳脚跟,至关重要。

    毕竟——

    大楚以孝治天下!

    而这一点……

    李弼等人,先前显然都没想到。

    并不是真想不到,只是姜长慎登基,给了他们太大的希望。

    让这些年饱受打压的他们,多少有些急功近利起来。

    脑海中想的尽是如何治国、治军……等等。

    从而却忽略了这个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现在……

    当李弼等人再抬眸看向姜长歌时,眼眸底下已然尽是复杂之色。

    和姜长歌比起来,他们显然太过不持重了。

    这听上去很是搞笑。

    毕竟他们几人的平均年龄,怕都得超过五十。

    可姜长歌呢?

    仅仅十八而已!

    一时间,李弼等人多少有些被折服……

    最起码他们现在深深的发现。

    大楚秦王——

    很不简单啦!

    不仅文治武功,更是心细如发!

    此一时。

    “哈哈哈~~~皇弟说的在理。”

    “曾尚书,此事便交由你们礼部了。”

    姜长慎抚掌笑道。

    满意!

    更加满意!

    当姜长歌说出追封宜太妃后,他便和元溥对视了一眼。

    很显然,他们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只不过,姜长歌同样会先考虑这一点,多少还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他们本以为,姜长歌会说南诏战事来着……

    追封事宜!

    确实是大事,却不是难事。

    更是只能算这场小朝会的开胃小菜罢了。

    接下来,在曾湘麟领命之后,众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到了姜长慎身上,很是期待。

    而姜长慎倒也没废话,直接从袖中掏出两份锦帛文书,递给姜长歌道:

    “看看!”

    两份文书,一份是关于南诏战事的,另外一份则是关于绿亭裴家的。

    姜长歌看完后,自行递给丞相李弼,眉头微拧。

    李弼等人也是一一传阅,随后整个后阁便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中。

    “都说说吧,有何看法。”

    姜长慎开口后,倒也不着急,接过曹礼递上的香茗,随意呷了一口。

    目光却不停的在众人身上流转,明显多留意了姜长歌两眼。

    反观姜长歌。

    他心中纵然有些想法,却也没开口。

    这是他真正意义上参与国家政事,也深知在场的没一个庸才。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他未来有着莫大的好处,他很是珍惜。

    毕竟眼下,就算他能给出一些建议啥的,也是基于有着一定的先知先觉。

    单论政务,他是绝对做不到姜长慎、李弼等人那般的得心应手的。

    李弼沉思许久,这才看着孙曦继开口道:

    “孙尚书,你执掌我大楚户部,眼下我国库存续几何?”

    话落。

    姜长歌眼眸亮了一下。

    不得不说,这一点他倏忽了。

    盖因大楚盛世,他便先入为主的认为,大楚国库一定丰盈。

    可李弼不一样,作为丞相,作为能被载入史册的内政高手,他的考虑定然是面面俱到的。

    这也是姜长歌要多学习的地方。

    眼下!

    第一份关于南诏战事的文书,是韩青夔紧随姜长歌离开后,便立马加急发回来的。

    大致意思是,他准备以五千边军,趁着己方士气高涨而南诏却动乱之际,直插南诏腹地。

    不攻城!

    不掠地!

    只骚扰扫荡南诏各部,将杀伤最大化,造成更大的南诏内部恐慌……

    不得不说,韩青夔这一招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可谓不是兵行险招,计划极其大胆!

    但细想之下,成功率却又极高!

    毕竟,就以南诏目前的现状,冒窒等人怕是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刻仅剩五千哀兵的韩青夔还敢大胆出击。

    而韩青夔的考虑显然也是全方面的。

    首先,哀兵必胜!

    眼下陇关的士气,正处在空前的高涨状态!

    其次,他一旦离开陇关,那么陇关的防御能力定然会大大降低。

    哪怕鸿雁太守傅幼起紧急调兵,那也只是解决一时燃眉之急罢了。

    关键还得朝廷派兵,谨防西蜀趁虚而入。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既然朝廷要派兵,且目的是为了谨防西蜀趁机出兵。

    作为丞相的李弼,自然得考虑军饷粮草,陇关城池修葺等等。

    自然而然就得问到国库存续……

    可谓是一环套一环!

    也体现了李弼行政之高效!

    此刻,户部尚书孙曦继闻言,赶忙起身。

    他显然早有准备,对着姜长慎恭拜后,不疾不徐的开口道:

    “回禀陛下、丞相,至去岁年末,我大楚国库存银七十余万两。”

    七十余万两?

    姜长歌怔了一下,这么少吗?

    这似乎跟自己想象中的盛世大楚不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