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五十六章多流汗,少流血!

第五十六章多流汗,少流血!

    “给我跑起来!”

    “不准停!”

    临关堡山下的小河边,一百兵丁在杨正山等人驱赶下跑着步。

    他们穿着单薄的短衫,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剧烈喘息着。

    “你们是士卒,未来你们是要上战场的!”

    “在战场上,你们强一分,就多一份活下去的机会!”

    “多流汗,少流血!”

    “现在流汗,总比上战场后流血好!”

    杨正山跟在队伍后面,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

    他手持一根短棍,谁若是落后,他会非常残忍的赏一棍子。

    没有例外,哪怕是杨承泽等人,同样也要面对他的棍子。

    半个时辰的晨跑结束,兵丁们回到屯堡内吃早饭,早饭过后,正好是辰时,也就是早上七点,一百兵丁又整齐的站在训练场内。

    “很不错,与半个月前相比,如今你们已经能称得上乌合之众了!”

    “身体变强壮了,力气变得大了!”

    杨正山闲庭漫步的走在队列中,时不时伸手拍拍身边兵丁的肩膀。

    “你们要明白,真正的训练才刚刚开始,苦日子还在后面!”

    他咧嘴一笑,“让我来一场地狱般的磨练,你们准备好了吗?”

    基础训练已经结束,接下来是杨正山制定的魔鬼训练。

    至于训练内容,参考特种兵。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明武、明诚!发放武器装备!”

    直到现在,这些兵丁还没有摸过兵刃。

    “喏!”

    仓库中的兵器棉甲都是齐全的。

    接下来需要训练的项目还有很多。

    体能训练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同时还会增加战阵、夜训、各类兵器操练等等。

    训练这些兵丁与训练杨家村的青壮不同,杨家村的青壮都会枪法,所以当初训练他们,杨正山只是让他们练枪。

    而现在训练这些兵丁,需要各种兵器配合,需要训练战阵。

    每个小旗都要拥有刀盾手、枪兵、弓箭手。

    到了战场上,小旗就是最小的作战单位,小旗官带领着十名士卒作战。

    杨正山按照每个士卒的特长帮他们选择武器。

    枪法训练最容易,无论是杨正山还是杨明志、杨明武他们都是擅长枪法的。

    至于刀盾的武艺,杨正山并不是很熟悉,前身没有给他留下相应的武艺,而他之前也没有练过。

    不过这并不要紧,这里可是重山关,最不缺的就是军中的武艺。

    他的书房中有不少军中的基础武艺,还有一些关于战阵的书籍。

    这些都是老李准备的。

    兵丁们在训练,杨正山也在学习。

    武艺、战阵、兵法等等,都是杨正山需要学习的内容。

    ……

    “大人,这是这段时间缝制布鞋的收益!”

    书房中,老李捧着几两碎银子递给杨正山。

    “账册呢,拿来我看看。”杨正山接过银子,说道。

    老李又将账册递给他。

    看着账册上面的数字,杨正山满意的点点头。

    如他所料,缝制布鞋这门生意还是能做的。

    差不多十五天的时间,屯堡内的妇人们缝制了近千双布鞋,大部分都卖出去了。

    每双布鞋的利润大概在十五文左右,这是没有将人工成本计算在内的情况下,十五文的利润,杨正山只占三文,缝制布鞋的妇人占十二文。

    一千双布鞋,杨正山赚了差不多三两银子,而一百多個妇人赚了十二两银子,平均每个妇人能分一百多文。

    每人每天还不到十文,这样的收益可以说是很低,可对于那些妇人们来说已经十分难得了。

    而且她们也不是一直在缝制布鞋,她们还要照顾地里的活,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缝制布鞋都是她们抽时间做的。

    有了这样一份收入,他们手里也就有点闲钱了,不至于连个铜板也没有。

    其实赚的最多的是罗掌柜,每卖出一双布鞋,他就能赚八文钱,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赚了七八两银子。

    军汉们对布鞋的需求比杨正山预料的还要大,也超过了罗掌柜的预期。

    现在罗掌柜对这门生意积极多了,都不需要杨正山送货上门,他都会自己安排人过来上门取货了。

    扶贫的第一阶段算是完美成功,接下来就该进入第二阶段了。

    “猪圈和鸡舍建好了吗?”杨正山问道。

    “建好了!”老李回道。

    杨正山又将银子递给他,说道:“你去买些小鸡和猪崽子回来,然后雇佣几个半大孩子养着!”

    “等养大了,咱们也就不用买肉了!”

    这段时间他可是经常贴补兵丁们的伙食,每隔两三天就会让老李买些猪肉回来。

    虽然花不了多少银子,但那可是他自己的银子。

    作为屯堡官,他不从军户身上赚银子,还要自己掏钱贴补这些军户,估计整个重山镇他是独一份了。

    “是,我明白!”老李应道。

    杨正山又道:“你抽空再去找下赵远,让他再给我们弄一批粮食。”

    之前运来的十车粮食虽然还剩下一些,但是马上就该给兵丁们发放粮饷了,剩下的粮食肯定不够。

    “赵大人会给我们吗?”老李有些担忧。

    “会的。”杨正山肯定的说道。

    老李这才稍微放心了些。

    下午,老李就从关城带回来十头猪崽子和上百只小鸡,牛圈旁边的猪圈和鸡舍立即热闹了起来,唧唧哼哼的声音嘈杂的响起。

    杨正山看着这些猪崽子和小鸡,满意的点点头。

    “再建一座羊圈,养上十几只羊!”

    他想到了羊肉串,羊肉汤,葱爆羊肉、羊肉泡馍等等,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

    虽然现在他已经解决的温饱问题,但是还没有做到吃得好,吃的满足。

    “我这就去安排!”老李应了一声。

    杨正山点点头,转身去了马厩,将红云牵了出来。

    现在他们临关堡有十三匹马,其中三匹是他们带来的,另外十匹是周兰安排人准备的,都是北地的良种战马。

    周兰让人准备这十匹战马,应该是为了训练兵丁的骑术。

    不过直到现在,兵丁们都还没有摸过战马。

    骑着红云,杨正山不徐不缓的走出临关堡。

    临关堡周围的田地上,已经冒出一层绿油油的麦苗,远点看的话,一片生机勃勃,可是近点看就会发现这些麦苗的长势并不是很茂盛。

    虽然军户们将这些田地照料的十分仔细,但依然无法弥补土地贫瘠的缺陷。

    杨正山已经放弃拯救这些麦苗了,或者说他也没有办法拯救这些麦苗,毕竟他现在也制造不出化肥来。

    至于农家肥,呵呵哒,堡内不缺耕种一辈子的老农,他们对农家肥的使用可比杨正山厉害多了。

    就杨正山那点贫瘠的农业常识,连杨明诚和杨明志都比不上,更不说跟那些老农比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