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路奔北 » 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

第四章 求而不得的滋味

    彭海以为北斗三号的名头犹如一支穿云箭,英雄豪杰来相见。没有想邀请函发出数天,响应者寥寥。

    为此,彭海亲自和几个看好的资深专家恳谈,得到的回复异口同声,先是佩服傅晚明的勇气,然后明确表示自己不行。

    这背后的潜台词彭海想了半天才懂,北斗确实是航天人无法拒绝的项目,如果是去北方航天工业集团参与北斗,恐怕报名的门槛现在已经踩破了。然而邀请函虽然白纸黑字写着报名北斗三号项目,实际上北斗三号项目是不是创新院的还不知道,只是让创新院去跟北方航天工业集团抢份额。

    实事求是地说,创新院和北方航天工业集团差距非常全面,明眼人都不看好创新院做北斗,觉得方案根本不可能通过。尤其是业内小有声望的老专家,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科研生涯开玩笑,放着铁定能成功的项目不做,投入一个可能随时解散的项目组。

    这边彭海苦口婆心地游说,那边傅晚明还不领情,倒不是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十年以上资深专家能力不行,只是兵对兵,将对将,和人才济济的北方航天工业集团竞争根本没有胜算。

    傅晚明不喜欢打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一个人伫立在办公室巨大的白板前,苦苦思索着答案。

    这时,门外间隔均匀地响了三声,这么严谨的敲门法傅晚明不用猜,是孟星高来了。

    这几天,中国创新卫星研究院关于北斗团队招募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孟星高的思绪在自己虚构的北斗三号团队中夙兴夜寐,过了好多天才从别人的邀请函中看到十年研发经验的硬性要求。

    这会,孟星高进门瞥见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大系统、分系统、子系统,猜傅晚明大概在想研发架构的问题,他的心突然剧烈跳动起来,那咚咚声仿佛在双耳鼓膜里敲打一样震耳欲聋,这不就是他这几天曾想到过的问题吗?

    实际上,孟星高在研究院最常担任的只是分系统负责人,他的角色根本无须考虑全局的问题,但他完全没想到职责边界,他只知道北斗两个字过去是他的救命稻草,现在是他魂牵梦萦想要接近的希望,所以有关这个项目的方方面面他都控制不住自己去思考,已经做好加入北斗三号的任何一个模块,哪里想到会一下子跌落在与我无关的悲愤与失落中。

    “坐吧。”傅晚明放下手中的马克笔说道。

    “傅师,这个问题我略有思考。”孟星高说道。

    傅晚明要是不打算培养孟星高,也不会带着人到处参会,结果把人兴致撩起来了,又不让人参与。傅晚明这事处理得自己都觉得过分,现在孟星高找上来,又怎会不知来意,心里愧疚没有想好怎么说,只好缓兵之计地说道:“说说看。”

    “按照目前各国传统的卫星模式,大系统、分系统、子系统,层层分级,每层都有一个小总体,林林总总算下来,包含载荷分系统、自主运行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星务分系统、测控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技术试验专项分系统共十个分系统。在这样的模式分兵作战,不仅消耗研发资源,单机数量多,功能密度低,总体成本高,不同设备中还会存在重复功能,出问题概率也高,这就是为什么北斗一号和二号需要像中国北方航天工业集团这样庞大的队伍来支撑。但我们创新院过去的成功靠的是小而美的团队,效率高,成本低,显然这种大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并不适合,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个军团来……”孟星高说道。

    傅晚明本来想趁孟星高说话的时候想想怎么开导,没想到孟星高和自己想到一处了,放弃从人效上突破,从底层设计上解决问题。

    “说得不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需要一个设计能让功能内聚,增强总体综合能力,减少系统层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具体怎么做我深入思考下再给您汇报。”孟星高看傅晚明有兴趣,心中升起一点气若游丝的希望,但他不习惯汇报没有论证过的内容,便收声没说下去,想等回去整理完再给傅晚明发个全面可靠的方案。

    这个难题傅晚明多希望孟星高能继续思考下去,可在劝服彭海之前,他不允许自己这么残忍,让孟星高为他人作嫁衣裳,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星高,这是先不急,咱院不是只有北斗三号一个项目,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探索一号数据采集传输实验卫星项目,还有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的收尾工作,哪个都不能马虎。星高,我现在分身乏术,你能不能帮我把北斗三号外的所有项目都带起来?你跟我这么多年,能力我都看在眼里,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孟星高眼中微弱的光慢慢消失,满脸悲愤地问道:“傅师,是不是因为我太年轻,不够十年研发经验,所以你也认为我做不了北斗三号项目?”孟星高问道。

    这个问题也是傅晚明这几天和彭海,和自己较劲的根因。他曾经因为年轻气盛被人否定,时移势易,当成为那个有权利评价别人的人,他破除常规,把机会送到年轻人手上。

    如今他却不得不扮演自己讨厌过的那类人,因为项目重要性升级简单粗暴的论资排辈,用经验年限一刀切,不问缘由就否定了年轻人,对象还是自己最为器重的学生。这种给人希望,又从人手中把希望拿走的行为,性质比一开始就不给希望似乎还要恶劣。

    可傅晚明又能怎么办,如今的团队不是他一个人能定下来,彭海才是创新院在人事任免上能拍板的人。而且邀请函才发出去,立马又把不符合条件的孟星高收入麾下,打破规矩,也打了领导的脸,在这个需要齐心协力的当口,怎么都不合适。

    “不是的,所有卫星的项目都很重要。但在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聚焦北斗三号,把基础打好,后面才不会出错。星高,你是我最信任的学生,给我点时间,先帮我把之前的项目盯好可以吗?尤其是探索一号,发射在即了。”

    孟星高很想任性地说,我不要被这样安排,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北斗三号。可是孟星高从小就不是一个会哭着闹着要糖吃的小孩,心里知道如果傅晚明可以选择,一定不会搁置自己。

    何况此刻的傅晚明已经难掩焦灼的情绪,两鬓不知何时又添了些白发,孟星高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添乱的话来。而且就事论事,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还好,尚在初期,即使交接给其他团队也不会有问题。探索一号就不一样了,只差临门一脚了,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假手于人。或许再等等看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孟星高自我安慰。

    “傅师,我没问题,你放心吧。”最终,孟星高逼自己说出了和以往一样的回答。

    “带着钱宇一起,他会是个好帮手的。”

    “好的。”

    从傅晚明办公室出来,孟星高心里堵得慌,他想要争取北斗争取不上,想要摆脱钱宇摆脱不了,心里生出造化弄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