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路奔北 » 第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

第十三章 科研不是画延长线

    等孟星高推开会议室的大门,里面已经济济一堂,放眼望去,前排坐着院里有名望的老专家,中后排全是清一色的小年轻,在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项目动员大会的红色标语下,满脸泛着红光。

    只一眼,孟星高就看到了角落里,一身闪亮的皮夹克,正和陈墨眉飞色舞说话的钱宇,心中有些忐忑地走过去。

    “前辈来了,快坐。”钱宇看到孟星高站在面前并不觉尴尬,神色如常地打着招呼,侧身让孟星高进来坐下。钱宇如此自然,孟星高反而不知如何挑起话头。

    这时,一阵激昂的音乐响起,创新院的院长彭海走上讲台,拿起话筒说道:“我就三两句话,北斗三号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干咱这一行的都懂,成了必定青史留名。今天坐在这里的项目组成员是按照你们傅总师的规则遴选出来的,为此他不惜和我大吵一架,撂下狠话。话我说在这,大家千万不要辜负傅总师,让他的选择变成一个错误,把心系在裤腰带上,认认真真把北斗三号做成了。”

    创新院这样的科研单位,根据性质可以分为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两大工作范畴,因此在卫星系统工程研制过程中一般建立有两条指挥线,行政指挥线和技术指挥线。傅晚明作为总设计师,是技术指挥线的一级领导,然后从上到下设有副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等,对项目的所有技术细节负责。

    而彭海作为创新院的院长,通常会在重大项目中担任总指挥,是行政指挥线的一级领导,然后从上到下设有副总指挥、项目办主任、计划经理、项目主管等,主要负责资源调配、组织实施和指挥协同等工作。

    科研项目技术实力说话,傅晚明的工作成果更容易被看到,存在感也更强。而彭海深居幕后,平日感觉不到强大的存在,但一个项目能不能成功,除了技术,还有资源,人财物缺一不可。恰恰彭海就是个统筹高手,他的管理艺术就是能两三个动作把团队凝聚起来,正如此刻,他寥寥数语就让傅晚明成为一面旗帜,引领着所有人朝一个方向使劲。

    话音未落,所有人都将感激的目光投向傅晚明,孟星高心中更是如洪流冲过,激荡不已,自己的如愿以偿原来不是没有代价,自己的恩师背负了更多。其实,如果是按照彭海的意思组建团队,人员稳健不说,哪怕稍有瑕疵也是共同责任。

    而现在,傅晚明需要独立为一切结果负责,这压力可想而知。孟星高将手狠狠地按住那个北斗文身,郑重其事地发了个誓,自己无论如何,都断断不能让傅晚明为自己担责。

    在众人的目光中,傅晚明起身走向讲台,挥了挥手说道:“我先简单问两个问题,谁做过重量超过一吨的卫星,请举手?”

    自从北方航天工业集团成立以来,几乎包了国内90%以上的重型卫星的研制,人手不足导致小型卫星的研制跟不上,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中国创新卫星研究从挂牌之日起主攻方向就是几百公斤左右的微小卫星,甚至小于十公斤的微纳卫星和立方星占比也不小。因此,创新院做过超过一吨的大型卫星的研发人员寥寥无几,在座的诸位面面相觑,无人举手。

    傅晚明又问:“大家中做过高轨卫星的,请举手?”

    众所周知,高轨卫星比中低轨卫星更难研制,距离地球远,面临更严重的空间辐射和复杂热环境,增大了星上电子元器件失效的风险。过去这种高风险的发射几乎也都由中国北方航天工业集团完成,这个问题同样没有人举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别说你们,就是我经验也不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困境。在其他科研领域,99加0等于99,而在航天领域,99加0等于0,高风险让所有人都如履薄冰。今天出现在这里的各位都是胆子大的,都是勇士,但没经验真的就没办法了吗?”

    傅晚明转身往白板上打了两个点,连成了一条直线,然后接着说:“我们做研究真的就只能沿着前人的轨迹往前画延长线了吗?”

    众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科学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攀登。自己有经验就总结经验,没有经验就借鉴别人经验,沿着前人的轨迹画延长线自然是更为稳妥的方法,可以避免很多前人踩过的坑。

    但傅晚明的问题众人大概能理解,因为现在的问题是创新院没有前人蹚出的路,而北方航天工业集团的路人家不告诉你,想画延长线也没得画。

    见没人回答,傅晚明在不远处打了个点,然后拿尺子将原点与之相连,彻底和原有的延长线分道扬镳,然后说道:“不沿着前人的轨迹延伸,改朝目标延伸,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避免走前人的弯路。”

    傅晚明的办法是前人的路看不清,但目标实实在在每个人都清楚,抛弃前人的经验,轻装上阵。

    话说才完,下面的窃窃私语蔓延开来,老专家只觉两眼一抹黑,而年轻工程师们显得格外兴奋。

    一个工牌上写着陈灿的年轻女孩子激动地跳出说,“傅总师说得对,我们抛弃历史的负担,反正我国以前没有人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谁做都是头一遭,咱不比谁差,干就对了。”

    年轻人不喜欢权衡利弊,胸中一腔热血寥寥数语就能激发,他们偶尔也会羡慕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担心自己过于年轻做不好,但如果有人对他们流露出一点的信心,他们又会恢复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于是,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孟星高和所有人一起站了起来,用最大的声响表达内心的坚定和对傅晚明的支持。

    一次会议不可能把这么复杂的系统工程讲清楚,启动会的目的主要在鼓舞士气,在宣布项目组成立后,大家众志成城地宣誓一番后,会议就宣告结束了。

    正当钱宇披上皮夹克打算起身往外走的时候,孟星高伸手拦住了他:“钱宇,下班了,我想请你吃顿饭。”

    “为啥要请我吃饭?”钱宇不解地反问道。

    “感谢你替我争取到加入北斗项目组的机会。”孟星高无比认真地说道。

    “不用谢,我不也乘机混进来了。”钱宇说道。

    “你以前请我吃过饭,这次轮我请吃饭。”孟星高坚持道。

    以前的钱宇很合群,谁呼朋唤友都少不了他,今天的钱宇端起了架子,非要孟星高三请四请。

    散场人声嘈杂,两人旁的陈墨别的没听到,就听到请吃饭这句。孟星高这人工作没说的,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今个开天辟地头一朝,可算被陈墨逮到机会了,连忙推搡着两人说道:“见者有份,难得孟铁公鸡拔毛,走走走。”

    等坐上钱宇的跑车,孟星高已经做好和一个月工资说再见的准备,叫钱宇想吃哪家餐厅直接开过去就好,这下钱宇也不扭捏了,油门猛踩朝市区疾驰而去。一路上风驰电掣,穿越人流,钱宇最终漂亮地急停在夜市的路边摊旁,引得路人纷纷注目。

    “这里?”连孟星高这样不讲究吃喝的人,都觉得请客吃路边摊有些过于怠慢敷衍了。

    “没错,天下地下我独爱小龙虾。”钱宇把皮夹克往油腻腻的塑料凳上一扔,又把里面短袖撸到肩头,露出线条清晰的肱二头肌,然后熟稔地朝光着膀子颠勺的络腮胡老板打了个响指说道:“先来三斤麻辣,三斤蒜蓉,三斤五香,半打啤酒。”

    两人被钱宇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惊呆了。孟星高理解的公子哥出入皆是声色犬马之地,过的皆是纸醉金迷的生活,哪里知道他这么能上能下,融得进这市井烟火气。

    陈墨则是抱着一顿吃回本的心态,打算狠狠宰孟星高一顿,这路边摊自己就算撑死也花不了几个钱,顿时有一种亏大了的感觉。

    “你俩快坐啊,这片天老邱手艺最好,就是人懒,钱太多都不怎么出摊了,今天还是我好说歹说才开张的。”钱宇招呼道。

    络腮胡大汉老邱把冰啤酒重重地放在桌上,和钱宇大力击了个掌,说道:“我这手艺都是为了伺候你这个少爷,嘴刁,神烦。”

    夜市熙熙攘攘,用烟雾缭绕收留着胃里或心里空虚的男男女女,给了这片钢铁丛林增加了不少温度。孟星高喜欢这样的人间烟火,紧绷的神经很快在三大盘鲜艳夺目的小龙虾面前松弛了下来。

    老邱的手艺确实不负盛名,但美食当前,孟星高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酝酿再三后,他举起啤酒朝向钱宇,无比诚恳地说道:“钱宇,对不起,你是真心实意为我好,我不但不感激,还说了许多伤害你的话,我为之前的口不择言道歉,恳请你的原谅。”

    钱宇举杯和孟星高碰了碰,无所谓地笑了笑,说道:“我这人头脑简单,记性也不好,你说了啥早就不记得了,别放在心上。”

    这种肤浅的笑容是钱宇最常挂着的表情,喜欢的人就说他有凡事不走心的随性洒脱,不喜欢的人就说他有富二代的玩世不恭。但钱宇不在乎,他只需要一种保护色,帮他融入周遭的圈子,帮他疏导太想证明自己的压力,以及失败了可以归咎于不用心的合理性。

    “不,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道歉,不管对象是谁,我都必须道歉,对不起。”

    人人道钱宇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无论他怎样努力,取得怎样的成绩,在显贵的家世面前都不值一提。周遭的人可谓对他时时表现出全方位的认可,但钱宇知道这种认可对显贵身份的认可,对他这个人心里大多不以为然,甚至会嗤之以鼻地说一句,如果我有个有钱的爹也行。

    面对这样的评价,钱宇当然不会高喊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完全靠自己,他不至于这么幼稚,那么矫情,因为别人的几句酸话就把父母辛苦打拼下来的成果往外推。

    但孟星高的认可是不一样的,他是对钱宇所做事情的认可,甭管做事的人是何等身份,孟星高都是用一套标准去衡量。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真诚,钱宇感动之余又十分不知所措。

    一直没说话的陈墨对两个大男人对不起没关系毫无兴趣,她目光一直停在钱宇的手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他专业级的剥虾操作。

    只见钱宇用一根小小的牙签轻轻一挑,熟透的小龙虾立刻丢盔弃甲,露出鲜嫩多汁的肉,然后钱宇又往里一划一勾,黑色的虾线被整根挑出,嫩白的虾肉浑然一体。

    “钱少,你不会是凭借手艺活被选入北斗三号项目组的吧。”陈墨指着钱宇排列整齐的虾壳说道。

    “哈哈哈,傅总师何等人物,你们要相信他是不会为了吃虾而被我的雕虫小技所吸引的。”钱宇说道。

    “那是为什么?”

    问题是陈墨问的,但老实说孟星高在启动会上看到钱宇也是大吃一惊,不是小瞧了钱宇,而是他来创新院只有个把月,工作连都熟练都谈不上了解,是如何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的。

    “这个嘛,当是扬长避短,我知道所有人会在大考前查缺补漏,但我的短板是对卫星导航系统不熟,这不是三五天能补上的。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大家死磕,不如放弃短板,选择长板,把我最擅长的结构设计与卫星相结合,给面试官一点新鲜的答案。你们说呢?”

    实际当然没有钱宇说得那么唾手可得,他为了这场选拔熬了不知多少个夜晚,眼底的乌青还是借了老妈的粉底才勉强盖住。尽管,孟星高的真诚已经让钱宇意识到自己没必要故作轻松,但多年的习惯一时间改不过来。

    说话间,钱宇指尖微挑,又一块虾肉破壳而出,然后被一个优雅的姿势送入口中。

    “厉害,厉害。”陈墨放下手中的小龙虾,就着一次性塑料手套啪啪鼓起掌来,也不知道赞美的是钱宇的剥虾技巧还是应试技巧。

    “其实你不用道歉,我根本没有生气,我后来想过还是我的问题多一些,我看得出来你宁愿为难自己也不愿意为难别人。”钱宇说道。

    孟星高两罐啤酒下肚,夜风一吹,囔囔叹道:“一般人就算了,可傅总师不一样……”

    念大学的时候,孟星高喜欢航天,相关的专业课名列前茅,其余则不管不顾,及格了事,两相抵消也就是个成绩中等偏上,踩着奖学金的末班车。但令人无法对孟星高忽视的是,他用四年时间打造出一篇关于卫星的学术论文,内容翔实,论证严谨,质量出奇地高,连续被多位行业大拿引用提及。

    大学毕业时,他想要继续保研深造,导师面试时候却犯了难。在一刀切的录取标准下,他的优秀没有成绩的支撑,没有论文数量的烘托,在众多熟悉规则的学生中显得平平无奇,几个研究生院面试都失败了。

    这时,傅晚明碰巧看到这篇论文,力排众议将他优先录取了,孟星高的科研道路才得以延续。

    事后,傅晚明告诉了孟星高选择他的原因,寒门学子能吃苦,韧性强,可身上总带着一种改变命运的急迫感,对待未来没有耐心,容易短视。可孟星高不同,他是傅晚明见过的学生中最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每天在实验室图书馆待足十小时,为一篇论文就投入所有精力,从来不为生活贫困皱过眉,为外界纷扰分过神,是傅晚明想要用心培养的接班人。

    孟星高感激傅晚明的栽培,更感激傅晚明透过他普通的外在看到闪光的内在。跟随傅晚明七年之久后,两人感情早已超越老师和学生,抑或上级和下属,所以北斗虽然是孟星高的梦,但他依然不愿意傅晚明为难。

    “钱宇,这件事与你无关,确实是我个性的问题,对于没有分给我的东西,我非常恐惧去争取,我怕给别人带来负担和麻烦,越是在意的人这种情绪越失控,比如家人面前,比如傅总师面前,我无法像你一样坦然说出我想要。当我被很想要的情绪折磨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与其被折磨不如放弃,所以只能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根本不想要,我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