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熊孩子朱雄英,重八给我磕头 » 010好大孙,爷爷只听你说

010好大孙,爷爷只听你说

    “开玩笑的。”

    朱雄英哈哈一笑,道:“我只是和你开个玩笑而已。”

    朱元璋摇摇头,低声道:“我最清楚我这个大孙子了。

    能让吕本都快哭了,肯定不是在开玩笑。”

    “真是开玩笑的”

    “老实交代。”

    朱元璋并没有给朱雄英任何解释的余地,而是用一种极为霸道的语气说道:

    “你不愿意告诉我,那我就自己来问问。”

    朱元璋也不笑了,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句何解?“

    这对一个成年的大明朝文人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不过,朱雄英只有八岁,这已经是一道合格的题目了。

    朱雄英本来是要说对的,可是朱元璋却补充道。

    “按照你那曲解的意思,把这句话解释清楚。”

    老朱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朱雄英今天是被吃定了。

    朱雄英心头一跳,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但很快,朱雄英就下定了决心,决定放手一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说的很简单。”

    朱雄英面色平静,道:“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我,那实力,足以抵得上一个师团!”

    “一个师?”

    朱元璋脸上带着一些不解。

    “是啊,整整一个师!”

    朱雄英又说了一句。

    “一个师有几个人?”

    “两卫所。”

    …

    朱元璋听到这里,心中已经明白朱雄英所言非虚。

    “那我就再考考你,正所谓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什么意思?”

    “简单!”

    朱雄英下定了决心,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君子之战,哪有那么多废话?

    朱元璋缓缓合上双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李公公一脸的焦急。

    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也猜不透。

    皇长孙当着朱元璋的面,对《论语》进行了一番解读,这倒也是一种享受。

    但现在站在他面前的,却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那你告诉我,上课的时候,你对吕卿就《论语》还有什么解读?”

    本来朱雄英还没想过要告诉他。

    结果刚说了两句,朱元璋这的淘气值就开始狂飙了。

    朱雄英立刻将自己在教室里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他给吕本的那一顿臭骂,已经赚到了一千多点积分。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就不乐意了。

    “恭喜你,朱元璋奖励了300点顽皮值。”

    “恭喜你,朱元璋奖励了268点顽皮值。”

    “恭喜你,朱元璋奖励了321点顽皮值。”

    “恭喜你获得了新的抽奖机会”

    朱雄英没有理会朱元璋的反应,而是打开了自己的系统。

    果不其然,在他的视线中,他看到了一个金色的按钮。

    就在朱雄英打算去领赏的时候,耳边却传来了一个声音。

    “你跟谁学了这么多废话?”

    “你可不要告诉我,吕卿那套《论语》教给了你,把他给气哭了。”

    朱元璋做了一个深呼吸,反复提醒着自己。

    这就是他的长孙。

    他,就是大明的长孙。

    这是他自己制定的规则!

    大明江山,非嫡长嫡出不可。

    “我自己领悟的。”

    朱雄英嘿嘿一笑,道:“开个玩笑而已。”

    “开玩笑?儒家经典岂是儿戏?”

    朱元璋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继续解释道:“儒家是历代王朝公认的正统。

    这才是真正的立国之道。

    这种玩笑,以后不要再开了。”

    “是,我记住了。”

    朱雄英得了“调皮”分,也就不和朱元璋计较了。

    老朱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毕竟,老朱才是皇帝。

    没想到,朱元璋竟然对着李公公说道。

    “今天的课上,怎么会有争执?”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其实,朱元璋在让李公公把朱雄英叫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让李公公把整件事都查清楚了。

    李公公只要在门外随便找个小太监打听一下,就能弄清楚事情经过。

    李公公的目光从朱元璋和朱雄英的身上扫过,这才慢悠悠的开口:

    “殿下认为吕先生是在照本宣科。”

    “吕先生说,皇长孙殿下上课不专心,这才有了争执。”

    李公公特意隐瞒了朱雄英在教室里睡着的事情,毕竟吕本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哦?”

    朱元璋望着朱雄英,沉吟道:“这个吕本,在大明虽不是有名的大儒,但也是有些学问的。

    我教你一个八岁大的孙子,绰绰有余。

    如果吕本只是照本宣科的话,你觉得他应该怎么教学生?”

    朱元璋大概是不爱听取他人的建议吧。

    但也有少数人不同。

    马皇后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叫朱标。

    朱雄英一开始并不打算提起这个话题。

    不过,既然老朱都这么说了,他也就不客气了。

    “我认为,并非只有吕本不对,甚至整个大明的儒家风气也不对。”

    朱雄英挺直腰板,扯着嗓子道:

    “儒家之道,并不能拯救大明。

    “自古至今,每一个朝代都不过三百余年,最短的朝代更是如此。”

    “如果明朝和前朝一样,只重儒家,那么现在的大明,和前朝也没什么区别了。”

    整个奉天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李公公夹在两人之间,却是一言不发。

    就连给朱元璋说消消气都不敢,

    要知道,人家上了朝,退了朝,还不是要说一声:“皇上万岁”,“大明万岁”什么的。

    好小子。

    朱雄英就完全不一样。

    你这是要踩着老朱上位吗?

    他在老朱面前告诉他,大明和前朝是一样的,但也就是三百多年的时间。

    这简直就是在抽老朱的耳光啊!

    “什么意思?”

    朱元璋的声音很冷,到了这个时候,他再也没有把朱雄英当成一个小屁孩来看待。

    反而感觉大逆不道了!

    “孙儿觉得,只重儒家,大明,是不能长久的。”

    朱雄英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调皮捣蛋,他盯着朱元璋:

    “而儒家思想,在大明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环而已。”

    朱元璋一听,若有所思。

    这话怎么能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

    你才八岁,懂什么啊!

    “那你就说说你的想法吧”

    朱元璋这才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样的话,朱元璋绝对会砍了他的脑袋。

    可朱雄英到底是老朱家人,又是嫡亲长孙,这一点,他也不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