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末世之随身携带一立方米空间 » 实验38

实验38

    身份卡放在每个人那里,而钥匙则是放在队长那里以及研究所高层那里。

    几人进入这个建筑后,再由楼梯进入相应的楼层。

    值班室则是每每个大楼配备一个,在一楼处。

    其实严格来说,所谓的研究室并不是某一间房子,

    而是在研究所某一大楼里面的某一层,一般来说,

    一个研究室层分为主实验区,副实验区,资料档案区,

    电脑计算区,材料存放区,活体材料存放区,以及休息隔离室。

    在每一层,进入的第一个房间是电脑计算区,

    在这里面存放着一些电脑以及桌子,是用来进行会议,

    计算数据,以及归纳实验的地方,当一个项目的全部研究或部分研究被归纳整理好了以后,

    就可以以纸质档案的形式整理成两份,一份放入旁边的资料档案区(区就是指相应的房间),

    另一份由室长交给总研究部进行检查与奖励结算。

    资料档案室是存放各种资料的地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

    如果刚刚进来的新人对某些东西不了解,则可以来这里学习研究,

    也可以对本研究室过去的研究进行复盘与了解。再往里走,就是实验区了,

    整个实验区,分为主实验区与无尘实验区。主实验区,分为主实验室与材料室和活体材料室。

    而在进入无尘实验区以后,是一个小型客厅,

    客厅连接着好几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无尘材料室,无尘活体材料室与无尘实验室。

    在正对面的无尘实验室里面甚至配备了电子显微镜。

    在无尘实验室的右侧面,则是无尘材料存放区,主要用于存放各种非生物实验材料,

    如试管烧瓶培养皿,或者如酒精甘油等等试剂,如果做出来了某些功能性的药剂,

    也会存储于其中。在每个材料室无论无尘或否与活体或否,都有很多不同的恒温箱,

    大致温度区间在-30到+60度,可以根据情况调节。

    紧临着无尘材料区的是无尘活体材料区,每当接取任务并从总研究部接取活体研究材料时,

    都会先放入外部的主实验区的材料室再根据需要移动至这里。

    而像被封存进试管的病毒或者细菌等等微生物,

    也会被放入这里的低温恒温箱进行保存。

    整个无尘实验区,都没有窗户且每天都要在早晚各进行两次化学消毒,

    而离开后,则需要进行为期10分钟的紫外线照射辅助消毒。

    当然活体材料区是以别的消毒手段为主。因为并不想让病毒或什么细菌变异的更厉害。

    四人到达相应的楼层后,整个一个上午,月华都在对三人进行着各种区域的讲解与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每次进入无尘实验区都要换上无尘服并进行全身性消毒!

    而离开时则要确认活体材料区各种微生物没有泄露,

    以及确认是否还有其他人员留下,如果有其他人留下,

    那离开时只需要在休息隔离间脱下无尘服,就地把无尘服投入在焚烧器焚烧掉,

    然后全身消毒,等全身消毒完成以后离开就行了,

    但如果是最后一个走的,除了上述步骤外,还需要打开休息隔离间的'全无尘室消毒'按钮才行,

    这个按钮每天早上6点复位一次,也可以在消毒完成后手动复位。...”

    中午,三人则在资料档案馆看着各种微生物与生物知识以及各种生物微生物实验的操作讲解步骤。

    月华则进入电脑计算区忙碌。

    下午2点。

    “好了,那么,就开始我们的第一个任务:

    对新产生的129号病毒种进行基因测序。任务等级C,奖励:50铜币。”

    月华带着3人先进入休息隔离室消毒,等待30分钟以后才穿戴无尘服。

    先戴上口罩,简易护目镜,然后穿上无尘服,将无尘服拉链拉上并满环扣住,

    然后穿上无尘鞋套并绑好系带。

    最后穿上无尘服手袖套与手套。

    穿戴完成后进入隔离室的风淋室进行风淋,一次2人,

    风淋时依次从上到下对全身进行拍打,并按要求旋转身体。

    完成风淋以后,还需要踩沾尘垫才能进入。

    最后,几人正式进入实验区。

    “木辰,去材料室低温恒温箱分别拿4个不同种类的核苷酸溶液过来。”

    月华下令到,

    “山木,去活体材料区低温恒温箱取129号病毒毒株过来。”

    “云茶,去材料室低温恒温箱拿43号引物与荧光1号引物,

    荧光2号引物,荧光3号引物,荧光4号引物和15号DNA聚合酶过来。”

    “好的,月华姐!”“是!”“明白!”

    三人分别去拿了几个小型试管过来。

    “去无尘实验室!”月华带着几人进入了无尘实验室。

    进入以后,首先是开灯,然后,几人找到一台全自动PCR机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DNA增值机”)

    后,首先让云茶和木辰和山木把相应的试管放入恒温箱解冻,

    并拿出一个大试管,然后进行灭菌处理。

    几个试管解冻完成后,月华立刻将129号病毒试管与43号引物,

    以及4管不同高浓度核苷酸和15号DNA聚合酶倒入一个刚刚经过灭菌处理的大试管,

    然后将调配好溶液的大试管放入全自动PCR,打开机器的启动开关,

    并确认循环次数与变性温度,退火温度,和延伸温度,以及相对应的时间。

    PCR机启动后,三人就在此等待DNA增值结束。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DNA增值结束。

    月华立即将含有高浓度病毒DNA的试管液和荧光1号引物,荧光2号引物,

    荧光3号引物,与荧光4号引物倒入一个灭菌试管,

    震荡使其混合后,倒入自动化测序仪,然后,启动仪器。

    仪器于是开始了自动Sanger测序,也就是电泳测序。

    通过首先让四种荧光引物分别与DNA长链结合,

    然后再利用电泳使这些电泳能力不同的引物离开DNA长链,

    形成四列不同的荧光引物点,而以四种不同荧光引物电泳的距离与标准对比,

    就可以得知某一个位置DNA的相应碱基对,

    把所有因电泳距离不同而得出的相应碱基对连起来,

    就得到了整个长链DNA的序列。

    几人于是坐在椅子上等候。

    //作者的碎碎念:

    首先声明一下,本章不包括碎碎念就超过2000字了奥。

    不信自己数。(包括标点嘿嘿(*´・v・))

    本章主要写了一下几人的第一次研究项目。

    在书中这种无菌操作实验自然而然有一些误差甚至是错误,

    但我已经很认真的查阅资料努力使整个过程贴近真实了。

    雷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进入时。这里是借用无尘工作室的技术要求写的,

    可能和无菌操作实验有一些出入,为了还原我也是写的“无尘实验室”而非“无菌操作室”。

    2PCR:实际上的PCR操作还有一个关键点,

    就是得知引物的构成,即DNA端头的几个碱基对序列。

    而要得知引物的构成,又必须对DNA端头进行测序,

    这样下去简直就是死循环,虽然实际上先找端头DNA进行电泳测序就行了,

    但是这样写几乎相当于要把测序做两次,

    所以设定是,

    总研究部那边已经对DNA端头进行了简易测序,

    并在任务文件里面写名了所需的引物。

    3自动化测序仪:

    实际上的DNA测序比较复杂,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自动化测序仪,但是基本上所测长度只有600-1000对碱基这么长,

    而一个普通的感冒病毒DNA,例如鼻病毒,

    其碱基序列也有7000以上。

    更别提,本书中出现的G病毒其实还算比较大的病毒了,

    其碱基序列绝对比鼻病毒长得多。

    设定上是:2040年的科技,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自动化测序仪的测序长度已经远超现在了。

    其实应该还有其他不少的误差或错误,

    但真的已经尽可能的贴近真实了,还请各位读者不要生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