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女士请自重!你只是我的助手 » 179章 成功秘诀

179章 成功秘诀

    宜华集团。

    这是国内的老牌文化公司,自从影视市场彻底放开之后,宜华就有过深度布局。

    目前,宜华在影视这一块,可以说是真正的龙头大哥,每年出品电影数十部,公司盈利十多个亿。

    不过这两年来,宜华的电影龙头地位似乎遭到了挑战。

    一是官方电影公司开始发力,一部部投资不小的主旋律电影纷纷在院线上映,这种新的主旋律商业片广受年轻观众喜爱。

    这还不算是太大的威胁。

    官方只是把电影作为宣传渠道,至少还属于可以合作的,分一杯羹或者自主耕耘主旋律类型电影,都不会信对宜华的现有格局形成太大影响。

    而另一个对手,宜华就不得不谨慎对待了。

    星耀集团。

    这样同样的老牌文化公司,最近很跳啊。

    原本以杂志和出版起家的星耀,由于这十年来的观念落后,产业正在逐步收缩。

    然而自从去年五月份开始,星耀就开始逐步收复失地。

    先是培养了好几位畅销书作者,让星耀的长篇连载站稳脚跟,随后改革机制,稳住了在互联网上的份额。

    紧接着,星耀又率先引领国内的动漫创作潮流,目前最热销最为人熟知的漫画作品,皆出自星耀旗下。

    漫画作品的动画连续剧化、商业化,星耀也走在前头。

    如果说这些都只能算保住固有阵地,那么之后,星耀在影视方面发力,在音乐市场的突然崛起,则是所有公司都没想到的。

    半年多以来,星耀出品的电影不多,不过成绩涨幅惊人。

    先是试水作《怦然心动》收获3000万票房,这部电影据说是亏了,不过据内幕消息,以及专业人员的评估,单论电影,其实赚了不少。

    然后是趁着自家旗下的漫画《Re:0》火热连载期间,推出了同类型科幻电影《TheButterflyEffect(中文名:小丑)》,以两千万的制作成本,攫取4个多亿的最终票房。

    这两部电影的成功,让星耀对电影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下来,两三亿投资的主旋律电影《孤勇者》,直接收获50亿票房!

    不但受到了官媒的点名表扬,制作团队也屡受采访,形成了空前的讨论热度。

    这部大制作,宜华虽然也有投资,不过让宜华忌惮的,是这家公司拥有的电影实力。

    几乎已经到了分庭抗礼的地步。

    再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宜华就无力与之抗衡,彻底唯星耀马首是瞻。

    对于此,宜华也有过动作。

    他们首先注意到,这几部电影的制片人和监制,都是同一个人,调查之后,发现他是星耀分公司的副总裁,握有很大的话语权。

    挖不了这个人,那就挖导演,挖编剧,挖演员……

    倒不是全无收获,只是同样的事情,星耀也在做。

    而且相比较起来,宜华只是挖走了星耀无关痛痒的人员,星耀已经在挖宜华的核心主创团队了,好在最后靠宜华让利,星耀没有得逞。

    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发现星耀的这位俞副总确实非同凡响。

    星耀的几位最负盛名的畅销作者,都是他挖掘的,星耀小说的互联网布局,也是由他提议的。

    之后靠《onepiece》全球热销的动漫产业布局,星耀靠的也是他,毕竟漫画工作室是他培养起来的。

    再然后,两位导演的声名鹊起,电影票房大卖,都有他的影子。

    还有星耀的音乐产业,以前还只是个草台班子,完全上不得台面。

    自从合并后,好歌层出不穷,经常登上音乐榜首。

    由《onepiece》动画化带热的主题曲《最初的梦想》。

    由电影《小丑》带热的歌曲《丑八怪》。

    以及,由同名电影《孤勇者》,带热的歌曲《孤勇者》,再加一首《错位时空》。

    一首歌能火,显然不仅仅是电影,也要歌曲本身的质量足够好。

    除此以外,据说那部低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背后的公司,也有这个人的影子。

    如今是一月份,没有太好的档期,宜华的业务量只能算一般。

    上个月倒是有几部小成本电影上映,不过都没掀起什么水花,有几部甚至因为剧情太烂,遭到了观众们的疯狂吐槽。

    “咦?今天有鱼猫文化投资的电影上映?”

    宜华的高管注意到这一点,这个鱼猫文化,很有可能是星耀那位俞副总主导的公司,对于这家公司的动向,宜华一直在关注。

    不过当他们看到片名时,心中不由升起一抹讥讽。

    《冀郊民宅失踪案件调查档案》。

    恐怖电影,还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的。

    这一下,这位“票房良药”恐怕会遭遇滑铁卢了。

    这个类型的片子都敢拍?

    国内的情况,哪家公司不知道?

    可以拍恐怖片,但不允许出现鬼怪。

    这就导致了编剧在写这种类型的剧本时,存在诸多掣肘,最后几乎都会变成人吓人。

    只是这种套路拍多了,很难表现出新意,要么是俗套的复仇剧情,要么就天马行空,剧情存在巨大漏洞,成为人人吐槽的烂剧。

    另一方面,影院也不会给这种电影排片。

    想必这样一部低成本电影,最终票房几百万甚至几十万,都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他们预料错了。

    前几日由于排片低,电影的票房确实不高,不过由于高上座率,后面逐步增加排片,直到半个月后,电影的排片增加,单日票房突破一亿,他们才发觉到不对劲。

    这部电影哪来这么强的号召力?

    他们开会研究了一下,确定电影的走向,和他们预料的一致。

    就是由一开始的灵异,逐步变成凶杀,不过不同的是,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揭露凶手是谁。

    即便到了最后,也更像是完成任务一般,表露了警方已经破案,准备实施缉捕。

    要说巧妙之处,就在于电影过程中,五位失踪人员都有拿过录像设备,将自己的“遗言”讲出来,然而相同的故事,每个人的讲述却各不相同,让事件愈发扑朔迷离。

    除此之外,他们也发现了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精妙的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