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女士请自重!你只是我的助手 » 212章 刻在基因里的内卷

212章 刻在基因里的内卷

    如果说电影只是故事的话,真实情况则更加令人绝望。

    毕竟《盲山》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盲山》中几个和女主角一起出演的媳妇,其实就是当地人,也是被拐卖过来的妇女。

    她们都是这样的情况下生了孩子,最后也就放弃了挣扎,留在了村子里。

    甚至当时拍摄时,一些村民甚至直接来问导演,那个女娃娃长得不错,不如你干脆给我吧。

    电影本身的故事没有问题,主要是太黑暗太压抑了,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绝望感。

    俞洋平当初看完,就再也不想看第二遍。

    即便这样的事件真实存在于身边,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人们更希望自己看到的,是一个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世界。

    何况,这样的事情也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边。

    这也是这种电影绝对不可能卖座的原因,它只带给人绝望,让人们知道这些妇女的处境,却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

    硬要说的话,最多只能是提醒女性,要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如今的俞洋平,能更加宏观的看待这种事情。

    正如他一直以来的信念那般。

    淘汰。

    物种之间总是在进行一种淘汰机制,人类从奴隶时期打败了敌人,就将敌人灭族,将抢来的女人作为战利品炫耀。

    所以,胜利者才能繁衍后代。

    到了封建时期,也有地主和平民之分,有钱人总是有各种方法去避祸,平民则要忍受苛捐杂税,要避免不在徭役和灾荒年间死去。

    可是无论平民如何挣扎,只要社会地位上不去,他这一脉就迟早会消亡。

    没有哪个人往上数一千年,他的祖先会是一个普通平民。

    只有权贵的后代,才能繁衍至今。

    因此,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他们的祖上肯定都阔过。

    即便是现在的社会,看似一切都平等了,但竞争机制依旧存在,总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只要有穷人在,就会一直进行这样的淘汰。

    大山里的村民,之所以让世人厌恶,可以说他们愚昧,可以说他们冷漠,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穷。

    穷得没有人愿意嫁过来,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只有绝后,没有哪个人原因忍受基因无法传承下去的结果。

    不能脱贫,或者说不能拥有竞争力,就注定了他们要么无法繁衍而绝后,要么就会永远有这样的买卖。

    对于受害的一方,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她们之所以会遭受这样的事,一是她们运气不好,遇人不淑,二是……

    她们也应该属于被淘汰的一类。

    轻信他人而上贼船,亦或者身边没有足够的保护力量,这些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的悲剧,都无法掩盖她们的弱势。

    弱肉强食,不就是自然法则吗?

    随着时代的更迭,或许之后出生的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优秀,不过他们也将面临新的竞争机制。

    内卷虽然是个新词汇,却绝对不是现在才流行起来的,整个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在进行着残酷的内卷。

    甚至于生命之所以为生命,也是天生就带着内卷基因。

    强过别人,基因才能传承下去,失败者则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一只鹿跑不过狮子,它的基因从此断绝。

    一只鹿如果它的所有后代都被吃了,它的基因也依旧会断绝。

    从古至今,灭绝了无数种动物,都仅仅是在竞争里落败,输给了同类或者别的物种。

    把时间的刻度放大一点,一亿年前还是亲兄弟,它们的后代如果存活,差别会比狮子和鬣狗还要大,而如今的鬣狗和狮子,已经是生态圈的生死仇敌。

    所以即便是同类,也不过只是相互之间的竞争者。

    放在五十年前,一名高中生就可以算是高才生,是社会上的香饽饽。

    现在的高中生和文盲无异。

    未来的日子里,本科生也只算义务教育,想要在一堆人里面脱颖而出,就要读硕、读博……

    内卷的行为永远不会停止,社会一定会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劣等人类,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要爬出来,卷死所有人,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正因为抱着这样的信念,俞洋平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去审视这样的电影。

    故事里的人可悲吗?

    都是一些可悲的人啊。

    《盲井》里无论是外出打工的16岁少年,被坏人害死的农民工,又或者为了金钱害人的坏蛋,失足女……

    《盲山》里面愚昧无知的村民,被卖过来,终生只能生活在大山里的妇女……

    贫穷,是他们的原罪。

    这也是《我不是药神》为什么大卖的原因了。

    除了主角的转变,前面略显轻快的叙事风格,电影也给这样的悲剧找到了答案。

    病人们的确可怜,医药公司4万一瓶的正版药确实贵了,说他们吃人血馒头也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没有人研发药品,这个群体就应该死,这就是淘汰机制的残酷性。

    当然,病人们的做法也没有问题,人总是想活着,只要有生机,哪怕触碰底线也在所不惜。

    有关部门也没有错,破坏规矩的后果,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所以规律本身,是用来保护大多数人的。

    药贩子张长林也没错,即便他一开始卖假药,也是病人们贪图小便宜在前,他只是利用了这个群体的弱点。只是他破坏了规律,就应该受到执法机关的惩罚。

    错的是什么?

    是贫穷。

    “我发觉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一个社会终归不能满足所有人,只要还存在差异,这样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会发生。

    所以俞洋平算是看淡了,何必奋力拯救那些终将堕入地狱的人呢?

    地狱里终究是要住人的,不是这个人,就是那个人。

    想要从地狱里爬出来,至少这个人值得去救。

    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自己堕入地狱,并且将企图让他去地狱的人……

    一脚踹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