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鎏金长安 » 第13章 沆瀣一气

第13章 沆瀣一气

    有惊无险,上官修文带着一群小厮一行人浩浩荡荡终于成功地将这件珍贵的宝物护送到了聚宝阁。

    鎏金铜佛像放到库房里的那一刻,上官修文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他马不停蹄地找长安城内有名的读书人写稿,花重金找画家对着鎏金铜佛像描相,把这件鎏金铜佛像即将要在聚宝阁展出的消息刊登在邸报上。

    接连几天的头条都被这座鎏金铜佛像霸榜。

    一时间,鎏金铜佛像声名大噪,整个长安城内的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街头巷尾,每个人都对此议论纷纷,都要去一睹这件鎏金铜佛像的风采。

    上官修文一看这势头正盛,就突发奇想,趁热打铁,以鎏金铜佛像为噱头,搞了个募捐会。

    每人仅需交两文钱,就能一睹鎏金铜佛像的真容,黄发垂髫统统半价。

    所有募捐收入将悉数用来赈灾,给灾民发放粮食。

    这格局一下子就上来了。

    话说那科举,修文兄虽然年年都考,次次落榜。

    但就这商业头脑,这政治见地,这胸怀格局,你就说你服不服吧。

    一个弃政从商,从穷乡僻野来的一个乡野村夫不到半年就在这富贵迷人眼的长安城站稳了脚跟。

    你不服,还真不行。

    当地巡抚一听竟有此等好事儿,做梦都笑醒了。

    战乱刚过去没多久,早会没少开,奏折没少往上面报,正愁没法子响应号召搞战后重建,提振经济呢。

    这下可好,大饼从天而降。

    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就能好好地在年终奏报上大肆渲染一番?

    这一年的政绩GPA“刷”一下的就达标了。

    年底考评的时候他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让那些官爷高抬贵手了,也不用再东跑跑,西看看去招商引资了。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在这几个郡县的评议中夺个桂冠。

    四五年了,虽说他对外一直宣扬自己秉直中庸之道,有时候他自己也觉得在几个郡县中当个老六挺好的。

    但是,谁不想争第一呢?

    今年,他非要一雪前耻,扬眉吐气一番,冲个第一不可!

    一看到这聚宝阁上交的报备提案,巡抚的指挥使大手一挥:“支持!”

    随即就发布一条政令:“长安城内所有官府人员必携家眷出席聚宝阁募捐活动,凡大方募捐者,赏!凡抗令不去者,罚!”

    上头下了死命令,下面的人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

    抱到了大腿,上官修文如虎添翼,没过几天就把这件西汉的鎏金铜佛像给展示了出来,想借此机会好好捞一笔。

    展会一经开放,就引来了长安城内无数大亨和收藏家的注目。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里面百姓纷纷慕名而来,一个个都抱着“只要挤不死,就要往死里挤”的精神,就算挤破头也要一睹这件宝物的真容。

    整条朱雀大街万人空巷,聚宝阁倒是人流爆满,站无虚席。

    每一个领略过鎏金铜佛像风采的人都赞不绝口。

    “真是开了眼了!”

    “这真是件好东西,没白来。”

    宋书成作为这次文物的出品方,自然受邀出席了此次展览的开幕大典。

    无数的来者簇拥在他周围,掌声与赞美声不绝于耳。

    他站在人群的中央,身着一袭深色绸衫,一手背后,一手摇着蒲扇,连连谦虚道。

    “唉,没有没有,这位大人过誉了,就是个传家宝而已。”

    “世道混乱,先生力保文物,没让此件珍品流入外敌之手,此等诚心,着实令人敬佩啊。”

    “比起那些在外征战的将士们,我的这点贡献不值一提,就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力所能及的为战后的灾民做些事情。”

    “听说宋大人为了此次募捐会是无偿捐献自家的传世宝物。”

    “真是有大家风范啊!”

    “过誉了,过誉了,宋某担待不起啊。”

    来来往往的行人对宋书成的慷慨无私、深明大义全都是清一色的赞美。

    宋书成表面推脱谦虚着没什么,心里确实是像吃了蜜一样甜。

    以前的苦没白吃。

    聚宝阁门口,一辆车身全都采用千年金丝楠乌木制成的马车稳稳停下,一阵风袭来,将丝绸所织的帘子掀起,西域迷香从车马中飘散而出。

    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穿着刻丝黑绒皂靴,腰间坠着香囊和玉佩的绮襦俊郎。

    他抬头看了眼刻着黑底金字的“聚宝阁”牌匾,两手背后,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惊扰了家父,非要让他驱车几百里亲自来看,并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给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