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5章 秦朝的建立与灭亡(五)

第5章 秦朝的建立与灭亡(五)

    在项梁因为自骄被章邯斩杀之后,项羽得到消息,顿时嚎啕大哭,没有了战斗欲望。刘邦见此情形,及时拉住项羽拔营回撤,同楚王熊心一起前往彭城。

    而作为起义运动的核心与精神支柱的项梁死后,起义运动也陷入了瓶颈期。但是对于熊心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本来项梁打算自立为王,因为范增的劝诫才改为拥立熊心为王,但实际大权还是把握在项梁手中,而项梁一死,起义军失去了精神支柱,正是自己摆脱傀儡身份,掌握大权,收服起义军的大好时机。

    于是他命令项羽和吕臣将兵马汇集在一处,统一管理,然后封项羽为长安候,吕臣为司徒,逼迫他们两人交出兵权,军队由熊心直接指挥。甚至将刘邦提拔成武安侯来制衡项羽。

    在收拢了军权之后,熊心还想继续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起义军中大多都是项梁的旧部,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为了避免项家的崛起,熊心并不想重用这些人。

    这个时候曾经和项梁有些分歧的宋义进入了熊心的视野之中。听说了之前宋义曾劝谏过项梁,但是项梁对此却不理不睬的事情后,觉得宋义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于宋义非常看重。

    得到楚王熊心的看重,宋义也是尽心尽力为熊心出谋划策,提到:现在楚国应该主动西进,攻打咸阳,这样才能够尽早完成统一霸业。

    熊心也觉得宋义说的有道理,于是就组织军队西进攻打咸阳,但是让谁去领军却有点迟迟无法做决定,本来才开始只有刘邦一个人说要去,但是听说要去攻打秦国,报仇心切的项羽也表示想率军攻打秦国。

    而熊心更想让刘邦去,彼时项羽在攻城之时太过残暴,基本都是屠城。这样很容易使他的名声变坏,而且还担心万意拿下了咸阳城之后反过来跟自己为敌,那样就得不偿失。

    一时间熊心陷入两难的抉定,一方面项羽对于复仇意识态度坚决,一方面熊心又不好拒绝,最终只能妥协让刘邦、项羽两人共同出征攻取咸阳,并且说道,你们两人谁先攻入咸阳城,拿下关中,谁就可以成为下一个关中王。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秦军上将军章邯在打败并杀死项梁之后,认为楚军已经无一战之力,楚地更是不足为患,于是就率领军队渡过黄河攻打赵国。

    此时秦军在章邯的带领下,连破了众多小股的起义军,而且之前战败的王离等人也率领军队并入了章邯的军队之中,为了消灭叛乱,秦朝更是将在北方与匈奴作战的秦军也调回来并入章邯的军队之中。一时间秦军兵力旺盛、气势恢宏。

    此时赵国由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但赵国面对此时兵力强盛的秦国也难逃一败,最终都逃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巨鹿城,自己率领军队驻扎在巨鹿城南边。在经过陈馀派陈泽率五千人马去试探秦军力量被全军覆没的事情之后,各路诸侯无人敢去支援,赵军最终只能向楚王寻求支援。

    在项羽准备出征之际,突然得到消息说章邯在攻打赵国。对于这名杀害自己叔叔项梁的秦国将领章邯,项羽可谓是恨之入骨。于是就放弃了和刘邦争夺西进攻取咸阳的机会,而是向楚王申请率领军队向北行军,救援赵国,阻击章邯。

    对于项羽的要求,熊心也是表示同意,本来就不想项羽西进咸阳,现在刚好。但是也不能让项羽一个人带着军队脱离自己的把控,于是就安排宋义为三军统领,让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而项羽着急给自己的叔父报仇雪恨,便答应了这样的安排,不想因为这些事情与熊心产生争执,导致北上阻击章邯的事情有变。

    公元前208年九月,楚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刘邦率领西进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援赵国。

    当北行军抵达安阳之后,宋义却因为害怕强大的秦军而命令军队安营扎寨,不再继续行军。

    项羽见宋义迟迟不肯动身,认为他是害怕了,看着不远处的的秦军中自己的仇人章邯,他却不能立刻与其开战,拿下对方的人头。于是便前去找宋义理论,问起为何迟迟不出兵。

    对于此事,宋义解释道:时机未到,不宜出兵,待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出击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就逗留了46天。

    同年十一月,项羽报仇心切,本身又性情爆裂,又被宋义的一道军令(不听指挥、擅自行动者、一律斩首)针对。这激起了他的怒火,在宋义为一己私利,大搞铺张浪费,惹得守卫士兵们抱怨的时候,将宋义斩杀。

    就此机会,项羽鼓动将士们不要再屈尊于宋义之下,自己愿意另立门户,同各位将士一起谋个前程。然后召集将士们前来开会,告诉将士们宋义因为个人利益将楚国利益放在一边,而且宋义将自己的儿子宋襄送到齐国为相,而且在将士们一府粮食短缺之时,还大肆铺张浪费。

    听了宋义的所作所为,再看看会议桌上宋义的人头,众将士纷纷为项羽叫好,并且表示愿意追随项羽。

    项羽见军心所归,于是就派桓楚将军回彭城向楚王汇报,楚王听完也没办法,只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率领军队救援赵国,并将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交由其指挥。

    在得到命令之后,项羽立刻向章邯发起猛攻。虽然项羽只有几万兵马,但是面对秦军十几万兵马依然无惧。

    当项羽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后,就命令军中将士卸掉辎重,断掉后路以表示自己这一战必胜的决心。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直奔巨鹿城,主将项羽更是一马当先,所过之处,秦军皆被斩,这也给秦军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秦将王离见到前来支援的项羽部队,立刻命令秦军的精锐部队前去阻拦。

    而此时项羽已是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秦军不是对手。王离看到项羽这么猛,就只好选择撤退。

    章邯在得知王离战败之后,立刻派兵前来支援。抵达战场之后,他才发现敌军主将正是自己所畏惧的项羽,于是派出了自己身边全部的精锐去阻拦项羽的部队。而楚军此刻也因为连续赶路和作战,体力不支,队形渐渐被冲散开来。

    而项羽见此,却不管不顾,一心只想复仇,不管不顾的提枪策马在秦军中左冲右突,而楚军看着自己的将领如此勇猛,也是疯了一般的向秦军砍去。

    而秦军看着如同饿狼一般的楚军,心中生起了惧意,尤其是主将章邯,最后只能下令撤退。

    此日,重新休整之后的楚军再次冲向秦军的阵营,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楚军犹如一群饿狼,秦军甚是惧怕,最终全线溃败,章邯只得撤退到城南大营。

    项羽见章邯撤退,命令英布和铺将军去解断秦军的粮道,自己去追击秦将王离,最终将王离生擒,秦军粮草也被项羽收入囊中,供楚军使用。

    章邯在战败之后向秦二世请罪,秦二世在赵高的蛊惑下想要杀掉章邯,章邯得知后甚是恐慌,此时又恰好收到了陈余给他所写的劝降书,看了信中内容,章邯最终决定向项羽投降。

    项羽在范增的劝说下,接纳了章邯的投降并将其封为雍王。虽说章邯杀死了自己的叔父,是自己的仇人,但是项羽这个人吃软不吃硬,章邯又摆出极低的姿态,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诉说自己的罪过,祈求项羽的原谅。

    章邯带着二十万秦军向楚军投降,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天差地别,章邯被封为雍王,秦军的士兵却被楚军各种羞辱,于是起了反叛的念头。项羽得知后,让英布和浦将军二人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

    在解决完秦军和章邯之后,项羽便又开始向函谷关方向行军,试图再与刘邦去争夺一下咸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