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再回首已得道 » 第一章 发小

第一章 发小

    “中了,又中了,厉害啊,龙奎。”河岸边一个小子正高兴的拍手称快。

    “那是,你也不看看你兄弟是谁。”被夸赞的小子一脸神气的答道。

    只见这龙奎又拿起一块石头朝河中鱼儿投去,那石子又快又准,就听噗的一声,就见鱼翻着肚白就飘了起来。

    “差不多够给婶娘补身子了,杨钊,你去捡一下吧,时间也不早了,咱俩该回了,不然你娘又要念叨了。”龙奎说道。

    “得嘞,咱俩不就这么分工的么,况且还是给我娘弄得,你就瞧好吧。”就听杨钊应声之后,扑通一声下水,一个深潜取得鱼儿归,上岸后把外衣脱了,将打得的鱼儿一包,两人便吹着口哨,追追打打的往家走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俩所在的红星村是依山又傍水,是好地方,也不算好地方。好的地方说了,靠着山和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好的地方就是山中总有猛兽毒虫,更有道听途说者扬言见过妖,普通人若是命不济遇上,只怕小命立时就得交代了。

    本来龙杨两家这辈子也不会有所交集,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不仅两家相交,还让龙奎和杨钊成了发小,成了异姓兄弟。

    龙奎家原是大户人家,只因龙奎母亲常惜梦刚生下龙奎不久,每日思念娘家,茶饭不进,导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龙奎父亲龙啸天见夫人如此,心急如焚,便决定带母子二人回趟岳丈家,一来解了夫人相思之苦,二来也让岳丈家人看看出世不久的外孙,三来自己尚缺独立带队外出远门的经验。

    刚开始龙家主事人,也就是龙啸天的祖母辛巧莲是一百个不同意的,一者龙家是大户,龙啸天不但是本家长孙,身系龙家未来,二者龙啸天已经成长起来,早可以独当一面,算是年少有为。要知道,在这大城当中闯出一片天地的,一路的血雨腥风辛巧莲是深有体会,而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更是难上加难,几十年的光阴她已见过太多二代而亡的家族。

    早年间龙家也只是几兄弟苦心经营米粮店生意,赶着万载城新旧势力火拼,龙家站队成功,一下子就成了万载城的大户人家。待到龙啸天祖父龙斌这代,娶了辛巧莲为妻,并育有七个儿女。可是龙斌在做生意时意外身故,辛巧莲含辛茹苦带大七个儿女的同时还将龙家生意走向正途,本想着可以交付家族生意时,又碰上了万载城新旧势力又一次的火拼,幸得辛巧莲胆大心细,借的巧力保的龙家不倒,才在这次的风波中保全。可如今本家第三代中人才凋敝,就龙啸天是门脸,没得家中纨绔子弟的恶习,而这趟远门时间较长,风险较大,只为了讨得妇人欢心便不已自身安危,实在让辛巧莲大为火大。可无奈龙啸天是个宠妻狂魔,好说歹说要走这一趟,辛巧莲也只能无奈同意了。

    虽然做好了决定,可真要回去一趟可不容易,一来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的,二来是得过那十万大山,各种毒虫猛兽,一不小心就是全军覆没。好在龙家长年跑各地生意,自有门道可以过这十万大山,再加上为了更加稳妥,龙啸天不仅带了自家的老护卫,而且还花了重金请了一批好手护送,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本来一路顺风顺水,没有波澜。没想到就在剩一日不到便走出十万大山的地方,遇上了凶猛的狼群。老护卫死战一路,护得龙啸天一家子边走边退,无奈年岁已高,最终力竭而亡。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碰上了杨钊老爹杨如柏,用了强弓射杀头狼,方才吓退追击的狼群,这才堪堪救下龙啸天一家。

    原来平日杨父也不会跑的如此深的地方,正好他夫人也生一子,为给夫人打个狍子之类的补身子,所以特意跑了趟远的,又这么巧救下了龙家。只可惜龙奎母亲本就身体不好,又受了惊吓,待到安全后便高烧不退,不久便撒手人寰,至此龙啸天一蹶不振,在红星村安顿后每日买醉,自甘堕落,而龙奎便寄养在杨家长大。

    待到龙奎四、五岁时,杨父来劝龙父,说该让小孩子识文认字,不然大了就和村里的人一般,斗大的字不识,岂不害了孩子,村里头也没个先生的,看能不能龙父教一下。看着杨父牵着小龙奎的手,龙奎那怯生生的喊爹,龙啸天听后深以为然,便开始带了龙奎和杨钊两个孩子读文识字,本来日子也就这么过着,龙父也渐渐走出阴霾,还计划重回龙家,等回龙家后自会回来报答杨家这些年的照顾,哪想又突发变故。

    原来在与村中人闲聊中,不知谁突然说起山中狼群一般都在深山,难得出来,一来这东西地盘观念强,二来出来也补不到啥好东西,除非有什么勾引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龙父听完后冲到杨家,向杨父询问,得到也是差不多意思的回答后,整个人一下子就垮了,嘴上还喃喃自语道难怪老龙头要和我说对不起,当初还以为是为自己没有护卫好主子而抱歉,现在想起来才觉得有猫腻。想来也是,准备如此充分,若无内鬼,怎会出事,本想着是自己任性而为导致恶果,不想其中还有大家庭内斗的原因,念及此处,龙啸天仿佛七魂去了六魂。这天晚上大受打击的龙父将龙奎领回家,整个人魔怔了一般,一会说无颜见祖母,一会说对不起夫人,一会疯了般让龙奎跟他复述:万载城龙家,天道好轮回,翌日龙啸天被人发现悬梁自尽。自此龙奎便成了孤儿,好在杨家好心收养,到了如今。

    如今两小子也有十一、二岁,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年纪,杨钊母亲也生了老二,这不,杨父又进山去打好东西。这几天就靠两小子生火造饭,俨然是个小大人模样。龙奎机灵聪慧,学习能力强,虽然龙父当初只教了一年左右的,可是他已经识得大部分文字,这也是龙父信心恢复并计划再回家的缘由。而杨钊在学习上就差得多,不过也算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长得五大三粗,十分壮实。

    “娘,我俩回来了。”杨钊先一步进了家门,就扯着嗓门喊道。

    “听见了,听见了,喊那么大声干什么,吓着你小妹。”杨母箍着头,走到门边,笑盈盈的看着两个儿子,“又去打渔了,可得注意安全啊。”

    “放心吧,婶娘,我俩配合起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龙奎笑道。只见杨钊到厨房拿出菜刀,麻利的处理了手中的鱼,龙奎已经将火生好,煮上了主食,另起一锅将处理好的鱼放入锅内也煮了起来。“婶娘,您先歇着,等下饭造好了我喊您。”龙奎见杨母还在门边靠着,赶紧说到。“是啊,娘,您要多休息,爹说了他走了,家里我俩来负责。”杨钊也说道。

    “好好好,我不给你俩添乱了,儿子们都有出息了,能当家了。”杨母笑道,随后便回了房间。

    不多时,饭桌上就弄好了鱼汤,时令的蔬菜,一家子坐在餐桌前愉快的用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