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那些年,我们没人追的女孩 » 十九 文学少女

十九 文学少女

    于是就说到了我。

    如上所述,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在学前班还是小学,我都拥有不同凡响的王霸之气,素来擅长“九阴白骨爪”。

    “佛山无影脚”我大概也会。记得某次过年,我们整个家族在北横街的二姥爷家聚餐,有一阵我和表妹森小红跑到大门口玩。忽然,她弟弟森小吉带来一帮熊孩子想欺负我们,其中一个还踢了森小红的肚子。结果我飞起一脚,把那个小男孩从台阶上踹了下去。

    熊孩子们一哄而散。

    -------------------------------------------------------

    我的霸气,是由自己的凶残性格和父母的强悍支撑作保证,当然,在教室里,还少不了优秀的成绩加持。——我不是风云女孩,没有男生为我赴汤蹈火,起码得有老师罩着,才敢稍稍横行霸道。

    虽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大部分的老师,还是爱极了学霸。

    谁都知道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出口即是金科玉律。你看,班里新年联欢会的照片中,天之骄子陶小雅,还不是亲热甜腻地勾着杨老师的脖子,只盼做稳她的宠儿。

    -------------------------------------------------------

    大约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考到了班级第三名。

    那时的成绩排名还不像后来、以及后来的后来那么生死攸关,但也颇受所有人关注。它更是学霸们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那天,班主任公布新出炉的成绩单,不出意外,前两名仍旧是五人帮的杨小宛和陶小雅。

    念到第三名时,老师特意加重了语气说,咱们班的探花,是莫小冰。莫小冰虽然平时默默无闻,但她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一鸣惊人的成绩,大家一定要向她学习。

    于是同学们从善如流地发出一片惊叹声。

    -------------------------------------------------------

    其实,我自认为没有“默默无闻”、也并未怎么“刻苦”,只是在做我自己罢了。但我确实喜欢“探花”这两个字,它让我联想到李寻欢。

    之后,我基本也稳定在尖子生的行列,但真正让我在二班日复一日名声大噪的,还是写作文。

    -------------------------------------------------------

    作文课,语文老师会把刚判完的作文返还给同学们,而我的卷子通常不会发下来,因为老师要作为范文在课上读。这已经成了惯例。

    我的作文无论写人、写景、写事,都几乎享受着与课文同等的待遇,动辄花上半节课,由老师主导,六十余个同学一同聆听、解读一个人的心。身为作者的我,神色自若,却暗自惬意、心跳。

    我的卷子下课时才迟迟回到手里,有时又会被同学借走观摩。对比别人卷子上的红色删除线、问号和圈出的错别字,我的很多句子、段落下则衬着表示赞美的小圆圈,像一排排轻盈的泡泡。

    欣赏着它们,整个人的心情都浮于云端,仿佛到达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与我一同站在顶峰的,不过我的好友施小宁一人。

    -------------------------------------------------------

    只是,在写作这件事上第一个让我栽了跟头的,也是施小宁。

    那是一次连上两节的语文公开课,有好些校领导和来自其他小学的教师来观摩听讲。

    同学们大都满不在乎,但语文老师如临大敌。

    我猜,公开课应该是和老师的评优或奖金挂钩的。不久前的数学公开课,杨老师不但提前彩排了流程,并且嘱咐我们,提问时会的同学高举右手、不会的同学举左手,谁也不许消极懈怠。

    -------------------------------------------------------

    我满心以为,作为文学少女的我能在公开课上起到一定作用。毕竟常识、阅读、作文,关于语文的一切我都不在话下。

    但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叫了我一次。

    那堂课上她更青睐的,是杨小宛、陶小雅、汤小佳等秀外慧中的女孩子。她尤其喜欢叫她们到讲台上去娉娉婷婷地出风头。

    “稳妥”“漂亮”,这是那一天的语文老师所追求的全部。不要针砭、不要萧瑟、不要杯中酒,也就不需要莫小冰的深刻解读。

    -------------------------------------------------------

    短暂的休息后,留给作文课的时间不足半小时。

    老师先是安排大家赏析了班上同学几篇优秀作文的选段——其中自然包括我的;然后叫了施小宁起来,让她朗读她的一篇完整文章。

    这是上次布置的作文。写得真不错,不愧是我引以为傲的知己施小宁的手笔。我那篇在立意上的确逊她几分,不得不心服口服。

    她读的过程我听得津津有味,可慢慢地,我察觉出不对,因为这太耳熟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作文中间用于铺垫与抒情的两段,凭空出现在了施小宁的口中,听起来既无比熟悉、又格外刺耳。

    -------------------------------------------------------

    我欣赏文章的心情不再,整个人懵在了那里,心中五味杂陈。

    朗读声毕,将妙笔生花娓娓道来的施小宁赢得了满堂喝彩。似乎没有人发现她的文章中夹杂着文风不一、略嫌突兀的两段。

    我越想越不解,下课就直接去问了施小宁。

    -------------------------------------------------------

    施小宁说,是语文老师帮她修改了文章,叫她在课上读。中间多出来的两段,她只知道写得不错,也隐约觉得像我的文笔,却没来得及细想。

    我们都对语文老师这种行径感到难以置信。她向我、向施小宁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擅自剪切粘贴,仿佛她为刀俎我们为鱼肉,害得施小宁在这场无妄之灾中噤若寒蝉,我则在怒火中烧中郁郁不乐。

    若非我与施小宁是高山流水的知己,友情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只怕要散了。

    继白老师之后很喜欢我的、这位“温柔”的新老师,原来并不怎么温柔。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这样,文学少女们窥见了真实世界的一角,它的浊气沾染了心中本来清明的文人魂魄。

    ——文章只要一拿出去见了天日,真不知会面临怎样的分割抄袭。

    -------------------------------------------------------

    不久,我又回味出一种悲哀:原来,我竟如此缺乏自知之明。

    我整日里自诩与施小宁平分秋色,但到了关键时刻,我写的东西,充其量只能取其精华,为施小宁的大作锦上添花而已。

    ——既生瑜,何生亮?

    老师这种生物,有时真是太过精明,也太过冷酷。

    -------------------------------------------------------

    如今回想起来,施小宁的才华更受认可,事实上不止这一次。

    小学五年级时正值世纪之交,老师鼓励我们参加一个很正式的征文比赛,主题是畅想新世纪,要求5千字以内。

    我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交了上去——现在早不记得写的是什么了,得了市级三等奖。这听起来像个重在参与的成绩,但当时学校里有奖可拿的也不过寥寥几人,所以还是备受各路人马的瞩目。

    印象深刻的是,那年过年亲戚来我家聚餐时,我大姨夫读到了我写的一篇《我是小甜甜》同人文,却问这是不是我那篇获奖文章。

    他一脸狐疑。

    我告诉他不是。

    -------------------------------------------------------

    仿若晴天霹雳地,我的朋友施小晶在这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市级二等奖。

    她文章的题目叫“不再困惑的21世纪”。

    多么富有诗意和深度的名字。

    这是全校独一份的殊荣,同学们纷纷对她刮目相看。没想到平日里在文学方面无甚建树的富小晶,竟成了二班乃至二小的第一人。

    难道我们都走眼了,她其实是个深藏不露的才女?

    -------------------------------------------------------

    但没过两天,富小晶本人就坦荡荡地解答了我的疑问。

    原来,富小晶跟风报名参了赛,却完全懒得动笔;与她正相反,施小宁当时没有报名,却一时手痒、信笔成文,于是送给了富小晶。

    一直写到结尾前,施小宁才过足瘾搁置了,换富小晶接手添了两笔,就交了上去。

    然后获了奖。

    我这两位小友碰在一起所产生的喜剧式的效果,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

    对于文学少女莫小冰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不能打入“五人帮”这类风云团体,也不是陶渊明的“世与我而相违”、唐伯虎的“世人笑我也疯癫”,甚至不是李白叹息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更不是苏轼正合我意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做别人世界里的局外人,未尝不可。

    最可怕的,是成为自己世界里的局外人。

    是江郎才尽,是文不如人。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我为什么把施小宁而非方小圆引为终生挚友:我愿朋友带我周游精神的列国,而非匍匐在我脚下。

    -------------------------------------------------------

    顺便说,在那次征文比赛中,我还得以亲身见识了语文老师那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嘴脸。

    初稿完成后,老师挑出几个写得不错的,叫到办公室,让我们自由翻看办公桌上那一大堆被她筛选掉的“落榜”文章。

    她说,你们要是看见有合适的段落或者点子,尽管用。

    “尽管用”,就好像这些是她的东西,或者她购买了版权一样。

    -------------------------------------------------------

    为了让这些好苗子尽情发挥,她甚至离开了现场,把文学的自助餐留给我们享用。

    瞧,唆使人抄袭这件事,她真是驾轻就熟了。

    我自然没有抄袭别人的文章。一来出于文人兼受害者的自尊,不愿去做,二来多数文章也实在是普通小学生水准,傻得可怜。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其中一篇文章写道,到了21世纪,我们的生活会非常方便,坐在电脑前,只要转椅一转,就可以使用身后的计算机。

    我忍不住笑了:我二舅那台286,到底属于哪一种未来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