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阳光下的雨露 » 二十二章

二十二章

    一九八三年在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是癸亥猪年,这一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满满丰收之年,这一年央视首届春晚直播,这一年有“射雕英雄传”,有“霍元甲”,这一年我们乡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是自己的,产粮是自己的,怎么种--种什么自己说了算,个人的付出与收入挂钩。队里开了三天大会,集体财产需要打乱重新分配到个户,集体拥有少部分土地、房屋等。分产到户每户按照土地等级,人口数量,上等地与劣等地交叉分配,对于队里的生产工具,有的人家分到一匹骡子,有的分到马车。我家里分到一匹乌骓马,黝黑锃亮的短毛,一身黑色的绸缎,高高扬起的头颅,目光如炬,粗壮的脖颈,竖起的鬃毛,四蹄奋起锵锵马鸣,这是父亲最喜欢的,也是队里最好的一匹马。全家人都因为乌骓的到来兴奋不已,一会这个看看,一会那个摸摸,待到晚上母亲提出了一个严重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没有马厩,马无夜草不肥,那么半夜谁来喂马,还有家里人谁都不会养马,除了母亲都是主要劳动力,家里连一个劳动的主力都没有。兴奋之余是落寞,大家都知道,这匹马必须得走了,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和走到哪的问题。

    因为包产到户,就涉及到有的农户有耕种工具,有的农户没有,那么就需要结成互帮互助的小群体,我么这叫“雇牛家”,像我家这种没有劳动力,一群姑娘的,谁也不愿意跟我家结帮。母亲找到大舅,大舅家有车,有个小骡子,而且大舅是个勤快手巧的人,缺什么工具自己都会做,最主要是只有大舅愿意跟我家拉帮结伙。母亲与父亲商量,这匹乌骓马牵到大舅家,作价就算雇牛家的费用了。说是母亲找父亲商量,可是对于母亲的提议父亲从来就没提出过反对意见。母亲赶紧去姥爷家,与大舅商量,二舅跟姥爷住在一起,大舅结婚在下屋,一个比土坯房更小的土坯房,已经分家单过。母亲找到大舅说了一下她的想法,大舅同意了,大舅说这匹马的价格一定会比雇牛家的高,“无论高多少就这么地了,小义说了,大哥觉得好就可以”没等大舅说完,母亲就把这个事情定了,这样大舅成了我家还有二舅家的“雇牛家”。紧赶慢赶的赶上了春天耕种。

    而这一年,分产到户后,大队部也跟乡里请示,乘着改革的春风,开办以学校为依托的校办工厂,大队部一口气开了肥皂厂、螺丝厂、玻璃管厂。这开厂就需要有文化的人,父亲作为村里数得上数的文化人,就去了工厂,没有继续教书,开始管进材料,找技术员,所有工厂的一切外联工作。随着工厂慢慢走上正规化正常化,销路又需要人,已经在开厂准备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又暂时算个人才的父亲又上到台面了,徐海作为另一个队的队长和小队会计分产到户后也没了岗位,这样他和父亲分别被冠上经理和副经理的名头开始跑业务了。可是这对于没有啥自控能力的父亲并不是一件好事。从去年开始父亲学会了抽烟、喝酒,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喜民,开始没觉得什么,男人吗喝酒抽烟都正常,尤其父亲是跑外联的,喝酒抽烟请客送礼更是正常不过的,母亲只是不喜欢二姨,谁会提防这个二姨夫呢,可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别人跟父亲喝酒都是点到为止,都是为了开心,他是父亲喝完酒就领父亲走了,碰碰运气--赌场,不错父亲又染上了赌瘾,一发不可收拾啊,开始父亲是醉醺醺回来,可是有一天是骂骂咧咧醉醺醺回来,母亲没有发火,但我们都很害怕。“昨晚跟谁喝的?”酒醒后母亲问父亲,“喜民昨天来了喝一杯”父亲捂着额头起来了。母亲开门就出去了,去老姥爷家了,劈头盖脸给喜民一顿骂,告诉他以后不要再找父亲喝酒,还有你们可以骂媳妇不要以为谁家的媳妇都应该骂。老姥爷气的要拿棍子打母亲,母亲转回身回家了,父亲并没有因为母亲的行为生气,“跟人家有啥关系,酒是自己喝的”父亲心平气和的说。其实父亲说的确实是事情,也不是三岁两岁孩子,都五个孩子的爹了,这媳妇还去找人家说理去,可是母亲管不了父亲,别看在家里父亲怕母亲,但凡出了家门,父亲可就真敢“胡作非为”了。

    父亲常常是借着跑业务的缘由,晚上下火车不回家,直接去赌场,而这里面必有喜民,直到一天二友子来我家,二友子是小个老李大姑的二儿子,“老舅妈,刘文忠家开赌场了,人老多了”二友子阴阳怪气的说,“你可别去啊,你才多大啊”母亲边干活便告诉他,“我不玩,但我去看,还有外村的人”二友子偷觑一眼又说了一句,母亲并没有起疑心。“有的人下火车都不回家就玩”二友子就差直说了。这句话母亲听明白了,二友子你老舅也去了?跟谁?母亲焦急而又生气的问。跟喜民去的,都去好几次了。母亲真是怒从心头起啊,拿起秦刀就冲向了西头刘文忠家,大姐、二友子真怕出了人命啊,跟着就跑过去了,赌场上烟气刚刚,呼喊声此起彼伏啊,谁也没发现母亲来了,母亲的动作真是稳准狠哪,到哪就把桌子掀了,父亲一看母亲来了,他先跑了,喜民一看,母亲根本就不是来杀父亲的,母亲看都没看父亲一眼,直接就奔喜民去了,喜民腿已经软的站不起来了,屁股刚刚抬离土炕,马上换个姿势--跪下了“老姐啊我不是人,我再也不敢了”。“谁以后跟小义玩,我就杀谁,不信你们就试试”母亲从牙缝里留下这句话就走了,屋里鸦雀无声,喜民轻舒了一口气站了起来,“这大眼睛真厉害”有人打破这寂静说了一句。

    父亲就在这种尴尬气氛中悄悄的回到家,一般人家会有腥风血雨,可是到家的父亲从来不跟母亲发脾气,总是笑嘻嘻的说“这破马张飞的可虎了”。母亲管不了父亲,所以只能用这种方法铲除身边的“玩伴”,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跟母亲动过口也没有动过手,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以前父亲不喝酒,外人想下手也没有空隙,可是喝酒了,唆使的人多了,父亲胆子就大了。有一天父亲醉酒回来的,“别以为我不打你啊,这一天把你能耐的”父亲一进院口齿不清的说,刘文媳妇算说对了,这就是泼妇啊,缺揍啊。刘文就是父亲当老师时候的刘家大小子,比父亲就小几岁,他媳妇是妇女主任,有个吃饭喝酒的局子这女人都参加。母亲正在收拾鸡架,准备把小鸡雏移到外边来饲养,听了父亲的话,母亲抬腿就走了,方向当然是村西刘文家。大姐、二姐、三姐呼啦啦如同上战场一样,一起出发冲向了老刘家啊。母亲到了门口就开骂,刘文媳妇木木愣愣的就出来了,母亲一来她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些年但凡在父亲面前挑唆事情,让父亲打骂母亲的,父亲是一样没干,但凡母亲知道是谁说的,只要离得不远,必会出征讨伐,这已经好几年没发生了。今天又上演了一幕,用三姐的话说可算开眼过瘾了,劈头盖脸一顿骂之时,刘文出来了,赶紧给母亲赔礼道歉,老舅妈,我这媳妇没管住,也兴许是我老舅听岔劈了,这话我媳妇不能说,一顿好道歉,母亲胜利回归。

    母亲说这刘文家就得一次压服了,这小子小时候就不仁义,薅蚂蚱腿,捏小鸡仔,凡是活的东西到他手上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的死掉。母亲告诉我们,做人就得厉害点,路上走的人踢你一脚你可以不出声,因为不会长长久久的相处,可是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屯邻就不行,即使害怕也得冲上去,绝不能像高富路家五个儿子一个姑娘,全屯子欺负,那些笑里藏刀背后使坏的人对你表面的好,不是因为你好,因为你让他们觉得你不好惹,见到你发怵才会让他们使坏的时候得衡量一下。母亲就用这样的策略,不但阻止了父亲的家暴,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家暴过母亲,兴许也不敢。同时也阻止了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的挑唆。

    绿树成荫子满枝时候大姐应该上学的,可是决定不去上了,分产到户我家分了两晌四亩地,家里没有劳动力,父亲在工厂根本顾不得家里,就是顾得家里父亲也真不是一个干活的材料,而且刚刚包产到户家里没有积蓄,虽然父亲在工厂上班可是效益不好工资少。奶奶身体不好,家里一群孩子需要吃饭,这个年纪正是费粮食的时候,实在是捉襟见肘,也实在没有钱读书了,每次大姐交学费,母亲都要四下借,拖着一天两天,交不上来的要到黑板前面站着,十四五的大姑娘啊。大姐没有跟母亲商量,直接把书卖了,买了两袋盐回来,后来每每说道此事,大姐都后悔,那两袋盐都不如父亲推一把牌九的。

    时间像河水一样慢慢的流淌,演奏出时而快乐时而悲伤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