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平靖 » 第九章 大新闻

第九章 大新闻

    姚氏闻听李周此言,心中更觉讶异。

    俗话说:“知子莫如母”。

    自己的儿子当母亲的是最为了解的。

    何况自己的丈夫早死,李家的门里只有母子三口人相依为命。

    彼此之间的情感也就更深厚,相互了解的自然也就更多。

    李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都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直到李周的父亲李显这一代才有了改变。

    李显跟随今上在濠滁起兵,因为性格憨厚,不擅交往。

    更兼才能有限,虽然有些膂力,在军中混了一辈子,不过是个千户。

    自己这个儿子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随了他爹。

    李显死后,唯一的儿子自然继承了父亲的官职。

    但是儿子素无文墨在身,言语举止也是十分质朴。

    如何会说出一些文绉绉的话来。

    刚才儿子那句“道德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让作为母亲的姚氏吃惊。

    她心中虽有疑问,但是时态危急,不容细想。

    于是按李周所说,赶忙拿来绳索,将儿子双手捆绑。

    转过身来又问小女儿李清:

    “清儿你怕不怕”?

    女儿年龄还小,还未出阁。

    刚才儿子进门的时候,那满脸的血污吓了女儿一跳。

    把手上端着的脸盆都打翻了,水流了一地。

    已经捆了儿子,又要捆女儿。姚氏心中实在不忍。

    不料李清说道:“娘,女儿不怕,哥哥说得对”。

    “快些把女儿也捆了,免得官差上门”。

    姚氏内心颇为欣慰。

    军户家的孩子,果然都是有血性的。

    她说道:“咱们一家人无论生死,都在一起”。

    于是将儿女们的手都捆了,就要出门去。

    李周低声道:“娘,可去左邻右舍家,将动静闹得更大些”。

    姚氏会意,自己拿着绳子。

    三人走出门外。

    其实经李周早上这么一闹,杀人之后又提刀而回。

    早就惊动了街坊四邻,只是大家都在暗中观望。

    都不出头罢了。

    连官府的衙役兵丁都没有来抓捕,身为邻居如何愿管此事。

    只见李周母子三人出了门,众邻居见姚氏手上拿着绳子,一对儿女双手被捆着。

    各个心中诧异。

    有些爱看热闹的出了家门,站在路边看着。

    有些胆小的,不愿惹事,也将门窗打开,从家中向外张望。

    李周眼尖,看到不远处有个人也正快步走来。

    巧了,这不是王祥么?

    眼下正缺少一个烘托气氛的。

    王祥这个“没遮拦”的性格正合适这个角色。

    于是立即就喊道:“祥哥儿”。

    王祥也是刚听说李周的事,顾不得一夜未睡的疲劳。

    他家离李周家不远,于是很快就赶到了。

    看着李周被绑着双手,正向外走,嘴里又喊他的名字。

    当即分开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上前问道:“周哥儿,这是要往哪里去”?

    这正是一个当众陈述的好机会。

    “我昨夜与你一起去抓蓝党,不料才一个晚上,自己就成了蓝党”。

    “那骆忠包藏祸心,有意诬陷好人,我们去搜查王宣家的人未动王家一分一厘之物”。

    “他却诬陷我监守自盗,与蓝党勾结,转移侵吞赃物”。

    昨晚你就在现场,目睹了整个搜查的过程”。

    “你说句公道话,我可有监守自盗侵夺逆党家财之举”。

    昨晚我们是一起去的,搜查完后,是骆忠亲自搜身无误,我们才出来的。

    这厮分明是有意栽赃陷害。

    王祥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今早,羽林卫的人闯入我岳父周千户家。

    将我和周家人一起拿了。

    我本想世间总有个说理的地方,既然他们要审问,那就随他们去好了。

    但不料领头的是天策卫的谢宝庆,这天策卫的人素与我们金吾卫不对付。

    如今有此机会,如何肯善罢甘休。

    他将我与周千户拿了还不罢休。

    却又看到周家小姐,一时色胆包天,冲昏了头脑。

    竟在当众之下起了歹心。

    要对周家小姐横加侮辱。

    你知道,周李梁家本是世交。

    那周家小姐是我未过门的媳妇。

    凡为男子皆有血性,何况咱们军户出身的汉子。

    咱们就算是路遇不平之事,也定会挺身而出,伸张正义。

    何况是自己的至亲受辱?

    若是被谢宝庆得逞,那世人将如何看待周李两家?

    将如何看待在场的我?

    又将如何看待我那未过门的媳妇?

    俗话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周家小姐要怎么面对这悠悠之口?

    我又怎么能苟延残喘于世间。

    我一时激愤,便不知哪来的力气,挣脱了背后之人的束缚。

    顺手抽出旁边人的配刀,直面谢宝庆。

    还未等他说完一句完整的话,就把刀一挥。

    寒光一闪,转瞬之间那意欲奸淫的谢宝庆就身首异处了。

    李周以当事人的身份现身说法,虽然讲得简明扼要。

    但是却打动了在场围观的吃瓜群众。

    人群中有人不禁喊了一声好!

    有人喊好,有相同心理的人也被调动起来。

    这奸贼真是人面兽心,大庭广众之下居然假公济私。

    意图对一个已有夫婿的女子施暴,真是死有余辜。

    要是我在场也要手刃了他。

    反正吹牛不上税,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中吹牛是一件很露脸的事。

    于是吃瓜群众的情绪都被激发起来,群情激奋众口一词的谴责声讨谢宝庆。

    渐渐地李周家门口的人越聚越多。

    人群中有人问:“李百户舍身保护自己未过门的媳妇,不惜手刃淫贼,固然是一件壮举”。

    “但是却也触犯刑律,你现在是要如何”?

    众人一听这话,眼光又聚集在李周身上。

    杀了仇人,固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但关键是杀人之后要怎么办?

    既然主动走出了家门,面对这么多人,自然要交待个清楚明白。

    哪怕最后按律问斩,在自己身后也能留下一个好名声。

    看来吃瓜群众的心理也是一般无二。

    你的生死我们裁决不了,但是你的名声我们帮你维护传扬。

    李周的脸色变得痛苦。

    他语带悲凄的说道:

    “李周虽然为了保全周李两家的名声”。

    “为了保全周家小姐的令誉”。

    “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

    “冲冠一怒,杀了禽兽不如的淫贼”。

    “但国家法律森严,杀人者理当偿命”。

    “李周之所以在杀人后,没有畏罪潜逃,也未立即自首”。

    “并不是李周心中胆怯,更不是李周意欲逃避律法惩处”。

    “实是家中还有老母在堂,还有幼妹尚未及笄”。

    “心中难舍,故而在杀人后奔回家中,是欲见老母幼妹最后一面”。

    “做最后之诀别,然后从容赴死”。

    说罢,已是双目模糊,几乎要坠下泪来。

    围观之人也被他的话语与情绪所感染。

    从初时之愤怒激情,转为怜悯与悲伤。

    现场发出一片唏嘘之声。

    甚至有伤心掩面者。

    王祥在旁边听着,越听越不安。

    李周和他乃是总角之交,从小一块成长。

    与自家兄弟无二。

    眼见李周双手被反绑着,刚才一番话中已有必死之志。

    本想劝解几句,但他从来不善言辞。

    嘴里说出的话也是断断续续,显得词不达意。

    心中不由得更是大急,

    眼见嘴上的功夫不行,干脆就施展手上的功夫。

    他一个箭步,想绕到李周身后,将李周身上的绳子解开。

    李周手疾眼快,赶忙堵在他的身前。

    现场几乎同时响起两句声音

    祥哥儿不可!

    贤侄万万不可!

    前一声是朋友兼上司的李周喊的。

    后一句是长辈兼母亲的姚氏说的。

    在李周的想法里,目前这个程度刚好,一切都在可控之中。

    但是一旦王祥热血上头,真的解了自己身上的绳子。

    就有失控的风险。

    要是吃瓜群众一拥而上,发生了些什么不可测之事,反而不美。

    主动投案的过程刚开了个头,不能功亏一篑。

    “祥哥儿,你这是做什么”?李周赶忙制止道。

    “我,我,我是想放你走啊”。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去送死”。

    王祥一紧张,话都说的有些结结巴巴了。

    李周心中感动,王祥是真的怕他一去无回。

    做了刀下之鬼。

    虽然相识的时间很短。

    虽然他把自己当成了他那个从小长大的朋友。

    但不妨碍李周感受到他的深情厚谊。

    李周的心里很感动。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上之后,除了李家母女和他的岳父之外。

    第四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但是自己的一番苦心,在这种场合又如何能对他言明呢?

    这时,姚氏走了上来。

    面对着王祥和众人。

    她先向四周之人行礼。

    然后语带悲凄的对着王祥和众人说道:

    “贤侄对周儿的一番好意,伯母岂能不知”。

    “你与周儿从小一起长大,李家只有他一个男丁,你俩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贤侄眼见周儿甘心赴死,一时情急,想要解开绳子,放他一条生路”。

    “老妇身为李周的母亲,见他有这样的兄弟,对他这样情深义重,心中如何不感动”。

    “实不相瞒,但这绳子却不能解开”。

    “绳子是老妇为他亲手绑上的”。

    “我们李家世代是守分良民,从无作奸犯科之事”。

    “先夫早岁从军,一生征战沙场,最后马革裹尸,为国捐躯”。

    “先夫在时,常常告诫家人要处事清白,立身忠孝”。

    “而今先夫虽已大去,但是话语依旧在老妇的耳边回响”。

    “老妇既为先夫之妻,自不敢违背先夫之意”。

    “既为李家之妇,自当维护李家的门风”。

    “不能使李家的声誉因事而毁于一旦,受到世人的指摘”。

    “若是如此,老妇于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先夫”。

    “纵使相见,又当如何诉说”?

    “那姓谢的淫贼固然可恶,老妇人心中亦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

    “李周为救浑家而杀人,其情虽可悯,老妇人眼见儿子犯下杀人之罪,心中更是如同刀绞一般”。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岂能以私害公”。

    “所以李周早上回家后,老妇人问明情由,忍住这锥心之痛,亲自用绳索将其捆绑起来”。

    “老妇未曾读书,但曾听人说,子不教父之过”。

    “如今先夫已逝,母即其父”。

    “儿子触犯律法,老妇亦有不教之过”。

    “今日老妇与他一同出门,一起投案自首”。

    姚氏说罢,便止不住老泪纵横。

    在场之人,本是为看热闹而来。

    先听李周之言,心中已是怜悯感动。

    再听姚氏之言,更是深为触动。

    俗话说母子连心,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

    但是眼前的这位李夫人姚氏,却能忍受可能的丧子之痛。

    为了维护国法的尊严。

    为了维护清白的门风。

    而做出这种大义灭亲之举。

    实在是一位贤妻贤母。

    这种高尚的,身上闪烁着耀眼的道德光辉的人。

    不说当代罕有。

    就是与古代贤良女性,甚至贤人相比,也并不逊色。

    而且看姚氏一段言辞,一番举动,都是出于至诚,有感而发。

    不是那种有意做出的虚伪矫饰可比。

    这更让人心生敬佩。

    这样的贤妻良母,不仅不该问罪。

    朝廷和民间反而应该树为典范,加以弘扬。

    以激励世人,矫正颓风才是。

    在大家对姚氏的行为啧啧称赞之时,李周心中也是又惊又佩。

    如果说自己刚才的言语之中还有表演的成分。

    那姚氏这番入情入理,感人至深的话,却显得如此真诚。

    如果不是一位母亲,谁能有如此的感情与言语。

    即使她是有意为之,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相信只有如此,才能保住儿子和家人的性命。

    王祥听了姚氏的言语,呆立半响。

    他号称没遮拦,只凭一腔热血,为兄弟两肋插刀。

    他自问这是义字当头,这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姚氏的一席话,让他抓耳挠腮。

    原来朋友的义气之上还有国法和更高层次的道德。

    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他看到了双手也被捆着的李清。

    姚氏是贤母,李周又一心赴死。

    那么作为李家的女儿,李清总是无辜的吧?

    她有什么罪呢?为什么也要捆绑着呢?

    救不了这个,那我就救另一个。

    他转向李清,准备故技重施。

    没想到他还未及行动,其心思却被李清一语道破。

    祥哥哥多谢你的一番好意,妹子心领了。

    妹子是自愿被绑,我哥既是凶嫌。

    那家属就有连坐之理。

    既然母亲和兄长都要投案自首,我情愿跟随。

    我们一家人三口,无论遇到什么。

    都要整整齐齐的在一起。

    谁也不会抛弃谁。

    要是母亲和兄长都不在了。

    我也不会独活。

    李清的话说的掷地有声。

    一而再,再而三。

    这李家母子三人的话,不断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先是热血孝顺的儿子。

    然后是大义凛然的贤母。

    最后是年幼守礼的女儿。

    这一家三口加上死去的丈夫兼父亲李显。

    真是满门忠烈啊。

    街面上轰动了,彻底的轰动了。

    这才是今天应天府的头条。

    什么小偷小摸、什么拦路打劫、什么蓝党逆案都得甘拜下风。

    这是大新闻,绝对的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