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曹叡 » 第6章 恶吏抢亲

第6章 恶吏抢亲

    暮投万年村,有吏夜捉人。

    延康元年四月七日,常山郡元氏县下的万年乡万年村。

    夕阳西下,留下万里彩霞。宁静祥和的村落,却来了一伙儿不速之客。

    一个少年在屋后听到响动,顺着声音走到屋前。

    就见一皂衣官吏把着门口,两吏卒持棍棒架住户主,另有两吏卒拿绳索缚住户主新妇,准备强行将其带走。

    若非当下是延康元年,所在的村落乃万年村,官吏抓的是户主新妇,少年还以为自己身处安史之乱中!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少年正是曹叡,如今也可称曹元仲。

    曹操临终曾前留下一道遗令,在遗令中特地提到要给曹叡提前加冠,并取字元仲。还给曹叡安排了一桩亲事,以河内虞氏女为妻。

    二月二十二日,曹操下葬的次日,曹丕给曹叡举行了冠礼。

    加冠之后,曹叡便起了游学四方的心思。找到甄氏旧事重提,以先汉窦太后和栗姬之事规劝。

    甄氏听完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她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不只会误了自己,还会毁了儿子前程。索性尚未酿成大错,否则悔之晚矣,遂一改往日作风。

    解决了母亲之事,曹叡再无后顾之忧,便放下心准备出门游学。

    曹丕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他非常赞成曹叡的想法。可他又担心儿子在游学途中遭遇不测,毕竟如今的世道并不太平,于是下令让许褚之子许仪领二十虎卫护从。

    为保万无一失,还赐曹叡符节,一旦有事,可就近调动大军。之后又给心腹司马懿下令,让他遣长子司马师相随。

    临行前,恰逢天子刘协下诏,尽封曹丕诸子为县侯。曹叡受封武德侯,曹丕便命海内大儒、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也随曹叡一同出门游学,沿途为其讲授经义。

    曹叡化名夏侯廙,于三月初十辞别邺城,向北踏上游学之路。

    计划游历常山、涿、代、雁门、上等郡,最后经长安抵达洛阳。

    出门月余,一路跋山涉水,途经元氏县万年乡,借宿户主家中,却遇此不平之事。

    “住手,尔等为吏乎?为贼乎?”曹叡不顾身旁郑称和司马师的劝阻,站出来大声喝道。

    为首的斗食吏闻言,向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就见到一群人从屋后走出。打头的是一少年郎,身着锦袍,年岁不大,相貌和气度却皆非凡人。

    斗食吏名叫赵聘,他观少年言行举止,便知其出身高门,想来是出门游玩,借宿在此。

    少年左右是一老一少,身后跟着一众随从。左侧老者温文尔雅,头戴儒冠。右侧少年同样相貌出众,只是更显青涩。身后的随从也都不是普通人,个个膀大腰圆,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厮杀汉,不是易与之辈。

    一众随从右手按在腰间的环首刀上,怒视着赵聘,仿佛只需曹叡一声令下,就会将赵聘乱刀砍死。

    赵聘恭敬的拱手作揖,和善的道了声公子。“承蒙公子下问,我等自是吏也。下吏万年乡游徼赵聘,敢问公子高姓?”

    曹叡随意拱了拱手,嘲讽道:“原来是本乡游徼,失敬失敬。我还道是个贼,不成想真是个汉吏,只不过是个害民残民之吏。在下谯郡夏侯廙,赵游徼要不要将在下一并绑了?”

    赵聘一听曹叡自报家门,当即大惊失色。谯郡人,还姓夏侯,怪不得身后随从如此吓人,果真是朝中大人物的子孙。

    “不敢不敢,原来是夏侯公子当面。敢问夏侯公子,当朝大将军、高安乡侯是?”

    “正是家祖,怎地,赵游徼与家祖有旧?”

    “公子说笑,下吏这等卑贱之人,安能与夏侯大将军有旧。”

    赵聘口中的大将军、高安乡侯便是演义小说中拔矢啖睛的夏侯惇,表字元让。前些年因功受封高安乡侯,这个月又被汉天子拜为大将军。

    “亏得没有,若果真有旧,我必上告家祖,要他从重处置尔等。食君之禄,当为君王分忧。你身为本乡游徼,掌一乡徼巡之事,禁司奸盗,却知法犯法,率众逞凶,擅闯民宅,强抢民妇。”

    “所作所为,与禽兽何异?”说着曹叡指了指被抓的新妇:“你且睁大眼睛看清楚,此女瘦骨嶙峋,弱不禁风,像是作奸犯科之贼么?”

    “公子不知真情,着实冤枉了下吏,下吏乃是奉命行事。是太守下了命令,着我等依名册抓人!”赵聘浑身颤抖,慌忙辩解道。他生怕曹叡一时激动,下令斩了自己。

    赵聘身后一众佐史吏卒纷纷点头附和,他们也怕无故被斩。虽然长得比常人壮实点,却也敌不过曹叡身后一众护卫。

    见赵聘将太守都抬了出来,曹叡有些将信将疑。常山郡的太守他恰巧认识,以他的了解,这太守应该不至于下这么离谱的命令。

    不过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也不是完全没这个可能,既然遇到了,正好问个明白。

    “赵游徼是吧?”

    “公子记性真好,下吏确实姓赵。”

    “据我所知,常山郡太守乃江淮名士胡质。听闻他到任后,劝课农桑,务农积谷,广开水渠,修桥铺路,当是个好官,怎么会下此等恶令?你说是奉了太守之令,可有何凭据,莫不是信口开河?”曹叡摆明不信赵聘之言。[1]

    赵聘闻言,只好耐心给曹叡解释缘由。“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吏锁拿之人虽不是穷凶极恶之徒,却也是作奸犯科之辈,违反了朝廷定下的律法,故而太守下令我等前来锁拿。”

    户主名叫赵肥,见曹叡肯为自己出头,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听赵聘不顾同族之谊,往自己夫妇身上泼脏水,连忙跪倒在地,向曹叡喊冤:“贵人,冤枉呐!我夫妇成天在地里干活,一刻也不得停歇,哪里有时间违反朝廷律法?”

    曹叡点点头,赵肥之言,他是信的,毕竟是他亲眼所见。他落脚后就看到赵肥夫妇二人忙前忙后,不曾休息片刻。就如赵肥所说,两人哪有时间去作奸犯科?而且看二人面相,俱是忠厚老实之人,显然和赵聘说的有些差距。

    “赵游徼,你又作何解释?”